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文长 6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人力资源,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基础性重要工作之一。教师队伍的团结与否,素质优劣将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与成败。接下来具体说说

海韵教育丨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也就是说,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而学校发展与否,发展快慢,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特级教师邢益宝认为“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

一、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主要问题:

1.教师群体中存在某些师德师风问题,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得过且过,存在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的现象。

2.教师缺乏不断学习的观念,在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方面已落后现今教学的要求。

3.优秀教师数量较少,教育教学核心团队的打造力度不够。

4.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改*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特别是面对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失去信心。

二、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个别师德水准不高,缺乏责任心、爱心和团队精神的教师。为此,学校和老师签订了职业素养承诺书,规范教师的行为,把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奖罚、评优、绩效紧密结合。对经常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严惩不怠。同时学校经常开展师德主题教育,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准确及时发现和树立典范,要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要团结好每一位教师,既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又要尽最大努力满足物质生活需要。

2.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师中存在一些应付工作的现象,表面上也在工作,实际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例如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个别教师却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学内容就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长期这样学校教学质量能提高吗?因此作为学校校长、管理者应该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老师上课情况,对课堂随意性的老师要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同时要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要求教研组要实行周、月检查制度。随时抽查老师的教案、作业。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时效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积极投入活动中,对一些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要在绩效、评优、职称等方面进行处理,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强化教师业务培训落实

⑴以课堂为基地,强化教研组的作用,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让教师通过自主研修、参与科组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⑵建立学校外出学习、培训机制,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搭建一定的平台。争取和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⑶学校每周有业务学习的安排,并且每次学习都要有主题内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⑷根据学校实际经常邀请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到学校讲课、讲座。通过这种形式使老师们多多接触专家,向专家学习。

⑸加强“远程研修”与“国培”的领导管理。可以说“国培”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较好的渠道之一,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存在应付的现象,为了保证学习时间达到要求,一些老师打开了网页却不学习,到时间就点一下更新,甚至有的还叫别的老师代点。因此学校要有一套监管的办法,保证每位教师都能真正在学习。

4.抓好关键教师群体的建设。学校关键教师群体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组长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要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使用制度,为骨干教师提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舆论上的支持。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措施和骨干教师档案库。要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一定数量的校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

​学校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文长 6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9 分钟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

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对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成为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关切。学校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如何搭建平台、多元鞭策,培养出更多的课堂中走出的教育家?

1

牢记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作者 | 李文送,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经过多年观察与实践,我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那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对话交流+专业引领+思考觉悟。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既包括专业书籍的阅读,又包括有利于教师的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发展,乃至一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阅读。在内容上,教师的专业阅读不仅要读学科专业的书籍,也要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有字书籍”,还要学会读人、读心、读社会、读动植物、读世间万物等“无字之书”。大量的实践表明,阅读是教师夯实专业基础、培育专业情怀、培养专业精神和丰盈专业思想的重要途径,是通达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

对教师来说,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和教研等工作。教育、教学和教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教师实践的主体,是教师最本质、最核心、最重要的专业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一种实践的哲学。专业实践是教师发挥专业价值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教师要坚持行走在教育、教学、教研一线的田野,用心耕耘,才能收获专业成长的芳香。毋庸置疑,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最有效的成长是实践成长,即在工作岗位上的成长。。

对话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是指教师和同事(包括不同学科)、同行(甚至其他行业人士)、学生和家长等不同人员的生命对话。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并引领他人生命成长的专业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上要研究生命、要与生命对话,才能更好地了解生命、服务生命和成就生命。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或交流活动,主动分享做法和想法,从而让彼此的光芒相互照亮。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

主要是指教师得到名师、专家、学者等重要人士在专业上的引领,从而在专业成长上取得更好的发展的过程。诚然,名师的指点、专家的指教或学者的指引,都属于贵人相助,可以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上少走很多弯路,从而更加快速和优质地成长自己。教学名师在课堂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中取得的实践探索,专家学者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研究成果……都能赋能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名家的专业引领最重要的是其专业思想和专业精神的引领。

思考觉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指标。

是指教师在专业上具备*思考的能力,在行为上做到专业自觉和自律,甚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从而产生独到见解和实现专业觉醒的专业体悟。思考觉悟是教师专业成长、走向专业成熟的关键品质和标志。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专业引路人,教师需要不断修炼*思考的能力和专业领悟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并通过思考来丰盈自己的思想,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使他们能主动地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2

用目标制

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态专业生活

作者 | 唐挈、宋雪梅

案例提供 | 北京市第八中学

对于青年教师,发展目标首先应该是胜任这些教育教学要求的“该做的”任务,这样既能明确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可以明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为此,项目组确定了入选青年教师发展目标的三个标准:首先是可视化,即必须是具体的任务;其次是关键性,即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任务;再次是适切性,即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在广泛征集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最终遴选了“15个一”作为青年教师三个三年发展的底线指标(见表1),旨在通过三个三年目标引领,逐步培养一支“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表1:北京八中青年教师三个三年发展指标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训课程分3个维度、14个模块、45个研修主题(见表2)。研修主题的层次性体现在由基础性和常识性向探索性、研究性引导,主题的进阶性体现在由专业的单一性向融合性过渡。研修主题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并注入成熟型教师的能力素养,从而帮助青年教师找到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表2:基于实践导向的青年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为了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常态化环境、浸润式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学校设计并实施了5项配套制度,引领、陪伴和激励青年教师成长,让青年教师过上一种成长态专业生活。

其一,导师制。

学校为新入职教师、靠前次从事班主任工作或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学科教学导师或班主任导师,为期三年(毕业年级为一年),旨在让青年教师的成长有指导和陪伴。导师要在聘期内与青年教师一起完成“五个一”工作:指导青年教师研读一本专业著作,每月与青年教师进行一次交流,共同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一次教育或教学展示,指导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一项工作总结。

其二,跟岗制。

为推动青年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让具有多元素养和多种发展需求的青年教师多一项选择,学校实行了青年教师跟岗制。通过个人申请和学校研究确定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在学校党委、各中心、各处室、各年级团队进行跟岗学习和工作研究,跟岗时间为一学年。跟岗制实施以来,共有30 余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跟岗学习,其中8名青年教师经过多部门跟岗学习后走上了部门、年级管理岗位。

其三,坐班制。

为促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尽快了解学校工作、融入学校文化,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走进教育现场、投入专业学习,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坐班制,规定新入职教师工作前三年按要求坐班,保障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培养他们在教育现场的学习力。

其四,联合教研共同体制。

为发挥青年教师“同侪教育”效能,集智启智,共建共享,学校实施了青年教师联合教研共同体制。青年教师可以自由组织联合研究共同体,自主向学校申请教育教学课题,自主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并按要求撰写、分享研究成果。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学校通过联合研究共同体方式开展的市区级研究课题有近30项。

其五,评价激励制。

为对青年教师进行正向激励, 学校还制定了《北京八中青年教师培养评价激励实施办法》。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相结合,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业成就感。根据评价结果,学校每年会评出不超过青年教师总人数10%的教师给予“春华杯”奖励。

3

互助交流

帮助教师突破成长阶段的瓶颈

作者 | 赵继红 周 劢

案例提供 | 北京市十一学校

十一学校的教育家书院成立于2010年5月,隶属于学校人力资源部。作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家书院致力于为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探索、项目与课题研究等提供各类帮助,帮助教师突破各个成长阶段的瓶颈,力求让每一位教师由初职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卓越,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1、组建导师成长共同体,解决年级教育共性问题

年级(学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组织,主要由来自不同学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构成。有时,一个年级就像一所小学校,学生们呈现出在该年段特有的样态,教师们也会面临共性的教育问题。为回应不同年级教师的培训发展需求,教育家书院通过个别访谈、追踪观察等方式,及时、深入、持续地收集并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细致分析教师的个别化诉求,并通过过程性记录、及时性表扬、终结性奖励等方式,构建起“书院式”的校本研修评价机制,达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2、成立各类型工作坊,提升教师全员育人能力

为提升选课走班背景下学校教师的全员育人能力,构建更广泛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教育家书院积极发挥学校卓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起各种类型的教师工作坊。工作坊的建立主要依据各位“坊主”的教育教学专长,也有以关键问题为导向的典型项目研究,邀请在某一领域有实践心得的教师牵头组建。工作坊成立后,围绕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发展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创新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同时,工作坊还借助市区两级班主任工作评比以及基 本功研修展示等活动实现校内外联动,为教师们搭建更高的成长平台。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获取了前进的动力,坚定了成长的方向。

除上述的各类型教师工作坊外,学校还搭建了十几个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包括面向全国展示教师研究成果的教育年会、聚焦教育痛点研究和经验分享的教学沙龙、聚焦管理难题绿色的管理沙龙、旨在答疑解惑的互助中心,等等。

3、依托案例分享、读书沙龙、名师讲堂等提升教师获得感

  • 开展每月度的“从教到学”成果分享会。

教育家书院和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合作,通过举行每月一次的“从教到学”成果分享会,鼓励教师们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深度交流。学校同时邀请校内相关领域的资深教师或市区级专家进行实时点评,通过多元视角的反馈提升教师的获得感。

  • 开展每年度的育人案例征集评比。

每学年,教育家书院会联合学校其他相关部门,面向全体教师举行育人案例征集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们围绕学年内的教育痛点,通过写作的方式陈述问题、分享策略(工具)、反思成效,在此过程中也“晒”出自己的教育智慧。这些优秀案例经过打磨后,可由相关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分享,并有机会被推荐到相关报刊公开发表。

  • 依托读书沙龙提升理论修养。

教师工作的育人特点决定了他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而组织开展读书沙龙则是促进教师持续学习、彼此分享的重要方式。读书沙龙通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一般在每双周的周三举行线上读书交流,每月开展一次线下读书分享,这种灵活的形式安排能够确保教师即便由于疫情居家也不会打乱成长的节奏。

  • 依托“名师大讲堂”绽放个人风采。

为发挥校内教师的兴趣专长,展现他们的独特风采,学校每逢双周会组织一次名师大讲堂活动,并在校内教师自愿申报的基础上,聘请7~10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为师生开设学术前沿类、兴趣拓展类讲座,展示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学术风采。主讲教师中既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资深教师,也有不少有想法、有风格的青年教师。

4、搭建分享平台、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还规定,入职靠前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教学设计、说课、解题能力、自制课件四个模块的训练,并获得不少于12学分的成绩。针对入职三年左右的新手教师, 学校则立足课堂育人主阵地,通过构建学科教师共同成长平台,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尽快站稳课堂。

在十一学校有这样一批专家型教师,他们是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在教育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深受学生爱戴。这些教师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和智力资源。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更多教师有志于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成为“未来的教育家”。针对这样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也非常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工作。

4

加强教师培训

引领教师飞跃式成长

作者 | 赵清芳

案例提供 |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

为了让教师培训发挥最佳效益,在明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菜单之后,我们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培训载体,以更好地落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1、开展同伴分享,着眼双向成长

“主动学习”“讲出来”“说得通”,不仅适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因此,我们在职初新教师培训中非常注重同伴分享,并确定了双向成长的目标,即让施受双方都能在系统化的培训中主动学习和成长。

例如:我们会将培训菜单中的相关内容分解、**为任务清单,然后通过“自愿报名+任务分配”的方式面向全体教师征集、选拔分享者。在选择分享者时,我们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学科等因素,尽量做到围绕同一话题让青年教师与成熟教师、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文科教师与理科教师共同分享,在体现教师风格个性化、多元化的同时, 也方便新教师结合自身情况扬长避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2、参与观课议课,促进理实相融

就职初新教师而言,如何将对课堂的理论认知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既是他们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学校培训中的重点,而引导新教师深度参与观课议课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针对职初新教师的观课议课,我们强调多维观察、全员参与。多维观察,是指结合新教师的教学特点,引导他们从不同维度观察、记录课堂;全员参与,是指每位新教师都要在观课议课中承担相应任务。

如在观课方面,学校要求新教师围绕以下维度进行:

(1)课堂环节设计及各环节时间分配;

(2)教师语言驾驭能力(语音、语调、语速及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和教姿教态;

(3)教师提问艺术(提问次数、回答情况)及评价技巧;

(4)课堂互动环节及课堂氛围(互动形式、次数、效果、评价等);

(5)学生整体听课状态(学生参与度、注意力等)及反馈情况;

(6)教学目标如何达成,教学重难点如何落实,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观课的每个维度,都会有1~2名新教师负责做好记录。

在议课环节,新教师首先要陈述自己的记录情况, 然后针对上课教师在这一维度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最后的小结环节,学校要请上课教师讲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深度参与,职初新教师的理论认知和教学实践都得以深化。

3、强化教育反思,实现成长飞跃

教师站上讲台以后,真正促进其发展的是他们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不断研究、反思和重建。因此在职初新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教育反思。比如:在学期末的职初新教师培训总结会议上,学校要求每位新教师做10分钟的现场发言,以“最成功的一件事”和“最遗憾的一件事”为题,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做深度反思,详细阐述成功在何处、遗憾在何处。在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中,学校要求每位职初新教师选择一个案例,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然后由学校结集成册,供职初新教师相互学习,同时也作为职初新教师培训的材料之一。

5

基于目标和兴趣

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作者 | 张红,山东省德州市石芦街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在学校推动下,基于教师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形成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是以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与自身发展为宗旨的成长型组织。那么,中小学校如何立足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组建不同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从而真正为教师成长助力?

1、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

首先建立这种合作机制首先要构建合作文化。

共同体成员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明确共同体的发展愿景,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任务目标,使成员形成对共同体文化的高度认同,让共建共享共生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其次要明确合作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合作的范围要广,可涉及教师读书、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新技术应用等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合作的方式要灵活,可以是全体成员参与,也可以是部分成员组队;可以因工作项目而合作,也可以因课题研究而合作等。

最后要开展深度合作。

共同体成员通过合作与分享,经由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协作研究,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深度合作是一个共同体成员彼此开放、互相学习、携手并进、共享成果的过程。

2、提供专业支持,营造共同体文化

首先,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良性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压力,最大程度地给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自主权,鼓励教师以专业而非行政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合作探讨。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指导委员会。

引导教师深度理解、认同学校发展愿景,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依据,为共同体提供制度与资源支持,为相关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对共同体及其成员进行诊断性、发展性评价等。

最后,学校要以服务功能取代管理职能。

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用情感、愿景、文化维系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教师从封闭走向合作,建立彼此信赖的心理关系,促进教师的深度交流协作与精神交往。例如:在建设“青年教师成长部落”的过程中,学校学术委员会秉持服务理念,强化专业引领,针对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而将青年教师领上正确、快速的专业发展轨道。

3、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包容性机制

一方面,学校通过搭建各类教育教学展示、培训、研究活动平台,鼓励共同体成员自主申报参加,由此增强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实效性、获得感。例如:在石芦街小学,三年间共有20余位共同体成员主动申报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把问题拿出来研究,把研究成果付诸行动”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共同体成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人力资源 ,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基础性重要工作之一。教师队伍的团结与否,素质优劣将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与成败。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靠前资源和核心要素。国家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进取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创建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呢?下面,笔者联系近年来的学校工作实践以及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谈谈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肤浅思考

企业要发展,组织要进步,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最为宝贵的财富和资产。在当今激烈的竞争时代,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制胜的关键因素。一所学校要想求发展、谋进步,要想创造品牌,就离不开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一个治校者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预谋百年教育之大计,必先从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规划做起。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 前提是 学校应当能够提供公正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就是要能够稳定教师队伍) 核心是 培育和塑造学校组织文化; 根本目的 在于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师德师风修养; 关键 在于 能够凝聚人心,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重点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系统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科学公正的评价制度和先进有效的激励制度。 ★★★★★

一、 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是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稳定才能加强建设。学校应当能够提供公正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和

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学校如果不能留住人才和稳定教师,就无从谈起教师队伍的建设,或者是徒做无用功,“为他人做嫁衣裳”。

1. 学校的薪酬福利待遇基本合理公正 民办学校由于机制灵活,待遇优厚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教师加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工资待遇,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模、收费标准以及自身的定位和长远规划,制定一个公正合理且在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和吸引力的薪酬待遇,这样才能招纳并留住优秀教师人才。

2. 学校工作环境温馨舒适 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工作环境应当温馨舒适。民办学校的教师是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远千里外出,为的就是求生存、求发展,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要有着相当高的标准。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吸引教师安心工作,对于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创造学校的组织文化。

民办学校要吸引和稳定人才,除了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物质生活条件以

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气质。培育和创造学校的组织文化既是学校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人才的重要条件。

文化是一种品牌,是一个企业或组织之灵魂。 没有文化内核的企业或组织绝对不会长久;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和组织一定可以传承百年。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品牌的树立,都离不开学校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离不开学校治校者对文化的独具匠心地培育和塑造。

学校组织文化包括学校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体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学校所拥有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的人文环境等。学校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卓越的管理制度,以及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共同愿景等。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培育学校组织文化就是塑造一种能够被广大教师一致接受和认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信仰,只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才能牢固的凝聚人心,才能激发教师队伍无穷的创造力。

怎样培育和塑造学校的组织文化呢? 笔者认为:1.确立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思想;2.锤炼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信念;3.组建团结和谐、高效进取的领导班子,发挥文化示范引领作用;4.营造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5.健全规范各种管理制度;6.营造校园物化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象。

三、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首要任务是强化师德修养,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

教育行业一个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教师若要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道理说明,教师本身虽然比自己所教的学生知识储备要多,但是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何况当今的社会科技与知识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师范院校里所学的知识恐怕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和科学文化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变革和日益个性化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需要对自己任教学科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掌握,更需要对其他各科知识有足够的必要了解和把握。丰富、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既是教师优秀人格魅力因素,也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

提升教师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是组织建设的 永恒主题 加强教师队伍的学习,需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比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外出观摩与内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和个人展示相结合等方式。教育工作从来都是一项系统的、不断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大部分人学习、终身学习,需要一专多能、博学多识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将学校培育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将“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以教师的自觉学习带动、激励和影响学生的自觉学习。

教师队伍的建设的目标 归根结底 就是通过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从而推动一所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教师从合格到具有经验,再从经验型教师到智慧型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完成的,这也正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组织的强大来源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强大 。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既需要教师个人的自觉学习和进步,也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倾力助推。学校应当通过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手段评选“优秀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以及设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首席教师”等方式来树立教育教学的模范典型,从而激励和引领广大教师不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教学科研和经验交流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 首要任务 是强化教师师德修养和促进教师人格完善。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既是教师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学校层面需要下大功夫促进的工作。加强师德修养应当是比之于教师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工作。教师师德修养关乎教师的个人气质魅力,也关乎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底蕴。教师所具备的良好个人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以人影响人的工作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一定是一支令人尊重和敬仰的队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也一定是一支善于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栋梁人才的队伍。

四、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能够凝聚人心,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支团结的队伍一定是善于打胜仗的队伍 。教师队伍的团结需要具有卓越管理才能、高超的领导艺术、德才兼备尤其是品格高尚的领导者。而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者恰是能够充分的凝聚人心,团结众多的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共同努力奋斗。这样的领导者应当是人格完善、胸怀宽广、尊重人才、目光敏锐、明辨是非,深谙管理之道, 十分 注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尤其是情感留人 。中国自古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箴言。学校的领导者不仅应当十分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应当十分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通过对教师的充分的人文关怀来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还应当通过工会组织和后勤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联谊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本性具有复杂的多面性: 人既是一种惰性的动物,也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因为有惰性,所以在管理中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因为讲感情,所以在管理中应当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教师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有文化的人才队伍,对于教师的管理,除了基本的制度规范以外,更多的则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需要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和发展愿景来维系人心、凝聚人心。 制度约束、情感激励和目标管理是调动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三**宝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以及系统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制度建设。 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才是善于打胜仗的军队。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调动和发挥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些,不仅要靠优厚的福利待遇、领导者的人文关怀,更需要依靠制度保证。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管理从来都是要有两手:在学校这样的文化教育组织中,一手要靠情感维系和思想激励,一手要靠制度规范和原则约束。

领导者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范围内起到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是保证一所学校正常运转、不断发展进步和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因此,学校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民主的力量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考评必须公平公正。中国人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民主,保证人人参与,必须要做到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人奋力向前而不敢丝毫懈怠。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

通过系统完善的学习培训,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的提升 对于教师队伍的培训学习,不能单单依赖外在途径和所谓专家和名师,应当创造平台并通过学习制度创新,鼓励教师队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相互促进。

如何扭转教师的培训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建议制定一个科学的制度:《教师学习申报登记与考察奖励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层面(包括教学和德育两个职能部门)制定一个教师学习的计划纲要,规定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范围和目录材料以及学习的目标任务等;然后由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自愿申报登记所学内容;经过一定学期(按月度或按学期)后,由学校组织 教师学习考评小组 统一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考察和评比。 考评程序包括:上交书面学习汇报→陈述学习收获→现场答辩→综合评分 。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评、职称晋升和工资晋级的主要指标之一。以此激励广大的教师进行自觉的不断的学习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通过“名师工程”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探索建立各学科“首席教师”制度,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示范的作用,激励和引领教师队伍不断的前进! 探索建立有别于教师职称评定的特殊的内部教师晋级制度 ,搭建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的 永久阶梯路径 将教师的晋级和个人成长发展、以及福利待遇结合一起,激励教师不断的勇攀高峰,向教师的职业生涯不断的冲刺。

以上就是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