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否首页问答

借贷消费,如何看待借贷消费?

发布于 2022-07-04 10:00:30
标签: 借贷消费,如何看待借贷消费? 借贷 消费 如何 看待
关注者
17
被浏览
76.9k

1 个回答


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持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并扩充了消费经济的内生动力。


消费金融服务的本意,是通过居民的“适量负债”来撬动消费市场,居民可以通过提前消费的方式,去实现或者体验更好的生活,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


然而,消费贷款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也可能会使借款人陷入债务的深渊。


那么,是谁在借钱消费?是否每个借款需求都该被满足?如何正视借贷消费?

借贷消费,如何看待借贷消费?


“能用上信用消费的,我绝不用自己的钱。”只要提供简单的个人信息,就能通过电商平台获得一笔透支额度,这种小额度信贷产品,深受时下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当前,使用信用消费工具及产品来超前消费在年轻群体中颇为盛行,这种消费行为一方面满足了年轻人在某一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却因“先消费、后付款”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备受社会争议。


消费贷款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向利的消费贷款,是贷款人能有效利用资金,以解决自身存在的资金问题,不会成为贷款及金钱的“奴隶”。在有序的安排下,费贷款是解决借款人资困问题的救命稻草,也是避免借款人陷入深渊的“过渡金”。


向弊的消费贷款,是过度使用资金,盲目申请贷款远超自身可承担范围的额度,肆意超前消费,最终因贷致贫


除了资金上的问题日渐严重,个人征信也受污,影响后续金融业务顺利申办的同时,贷款人的精神压力也无法忽视。


实际上,“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并不可怕,可怕的具有这种观念却不自知,从而造成个人过度负债。


往往越方便、越舒服的事物,就意味着“边界”的缺失,也就越容易沉迷。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曾经用现金支付变为手机支付,的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消费者对资金的掌握程度变得越来越差。


不可否认,消费贷的低门槛和便捷性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费的欲望。


当资金变成了一组数据而不是现金的情况下,很难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资金以及信用借贷额度,仿佛有花不完的钱,可一旦资金告急,往往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是建立在收入提高的基础上。


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如果持续靠借款扩大消费,最终会导致经济上的崩溃。因此,借款人的收入水平,是消费贷款额的刚性约束


消费金融不等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可负担的金融服务。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人群。


当消费贷款面向的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人群,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存在错配的人群,而这群人普遍缺乏独立判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消费贷的宣传引导下,很容易出现盲目、非理性的消费。


对此,消费者和消费金融平台是否掌握了“借贷”的尺度和边界?


如校园贷或学生贷款,学生是没有收入的人群,又是消费活跃人群,也是容易非理性消费的人群。他们的最终还款人实际上是他们的家长。


并且,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可能会陷入“多头借贷”、“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无论是学生贷款还是其他贷款,对于自身没有还款能力的贷款人,必须征得最终还款人的同意,这是贷款人的道德责任,也是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金融科技有助于贷款人更有效、更精准地评估借款人的风险。但金融科技不可能改善和提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不可能提高借款人的道德水平和信用水平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用手机消费的“无感支付”时代,控制自己不过度负债,借款时要判断自己否能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


正视消费借贷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应该正视消费金融的生态建设。互联网平台作为支撑借贷消费的工具,需要更加规范、强化风控。


作为消费者更应该理性消费,共同维护好消费金融的边界。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