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作者|赵炯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从2009年被誉为“中国影视娱乐靠前股”,到2019年巨亏40亿,面临退市风险,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经历了一场......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马云曾开玩笑地说:王中军曾多次找过他谈投资华谊兄弟,但他表示投谁也不能投这样的人。因为王中军是他见过“最懒的CEO”。他每天11点起床,起床后喝个茶,再吃个饭。去公司转悠一圈,回来......接下来具体说说

华谊只剩“兄弟”?到底谁做的局?

作者:二两牛一爷

[迈道原创]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华谊出品的电影,

海报设计一向极其讲究。

其中文字

更是意味深长。

《一九四二》:

蚂蚱吃庄稼变成了人,

人造反就变成了蚂蚱。

《非诚勿扰》:

逆流而上,道阻且长,所谓伊人,

非诚勿扰。

现在细品,有意思……

01

巨额亏损。商誉狂降。股价暴跌。

疑团:谁在给华谊做局?

前两天,沉寂已久的华谊“冒了一泡”:还是坏消息。

这几年,华谊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4年巨亏64亿。股价超跌91%。连续套现10个亿,高额负债仍多达92个亿。

这次是连续违规减持,被证监会“严厉谴责”。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奇怪的是,华谊一直挺立着,一直有人愿意给他不断“输血”。

阴谋论持有者的分析是这样的:之所以资本冒着风险借贷给华谊,就是让华谊先不要破产,让王氏兄弟觉得还有希望,这样他们才会卖掉他们的收藏,抵押他们在国外的房子,用这些钱来还华谊欠银行的钱,这在战场上叫“添油战术”!只不过在战场上消耗的是对手的有生力量,而这里消耗的是他们手里的资金。

他们甚至已经预见——一旦华谊前途无望,手里资金耗光,没有任何资产,只有一身债务,他们接下来的命运,必将过的比普通人还不如!

可能吗?“谁在给华谊做局?”耸人听闻,却细思极恐。

02

央视春晚,华谊兄弟的巅峰堂会。

盛世:影视一哥流金岁月!

对于2014年的春晚,媒体至今“不改初衷”:总导演冯小刚将春晚一手打造成华谊兄弟的中央电视台直播年会。

当年,一篇题为《春晚被疑沦为华谊利益输送大平台》的文章列举了诸多证据——

冯小刚是华谊股东,当晚主持人张国立是华谊第九大流通股股东,亮相的众多明星要么是华谊签约艺人,要么是合作伙伴……

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

刘欢是姚贝娜的老师。12点零时钟声前的黄金时间,给了姚贝娜。

集万千女孩宠爱于一身的韩国明星李敏镐,与华谊的利益关系也非常明确,登上春晚,李敏镐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将直线飙升。

当时迫切需要露脸与京东抗衡的马云,在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时,赫然出现在18名发起人名单之上……

唱开场曲《想你的365天》的张靓颖是华谊持股的少城时代股东,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王铮亮是其旗下艺人,而《时间都去哪儿了》正是冯小刚主导《私人定制》的插曲。

吴秀波与演员张嘉译虽然不在华谊旗下,但是他俩参演的电视剧《对不起,爱上你》是华谊重点推荐的剧目,近期就要上演。

特别是葛优,虽然也不是华谊旗下艺人,但葛优对于华谊,确实是一个合作密切、很有经济效益的演员。

……

抛开当年媒体的“指责”是否成立不说,马年春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关联艺人”确实把华谊兄弟“影视圈一哥”地位演绎得精彩绝伦!

那些年,明星云集的华谊在影坛有多耀眼?

自从与“内地靠前经纪人”王京花合作,“华谊经纪”将包括李冰冰、范**、胡军、佟大为、任泉、夏雨、周韵,以及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明星在内的大牌艺人一举收之旗下。

随后的五年,华谊经纪更是成了国内顶尖的经纪公司。其签约艺人较多时有近300人,后续又有周迅、陈道明、黄晓明、邓超、王宝强、陈思诚、林心如等等明星加盟。当时的华谊兄弟几乎签下了国内所有的一线演员,可谓星河灿烂。

彼时,李冰冰和周迅的一姐之争,邓超与黄晓明的一哥之争,更是当年这座明星梦工厂的影迷们茶余饭后的大热话题。

那些年,呼风唤雨的华谊在京圈有多霸气?

传说王珞丹演完《杜拉拉升职记》接受采访时称,“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女主角的年龄不同”,得罪了京圈徐静蕾,结果被经纪人领着上门去道歉。

传说离开了华谊的邓超,拍的《恶棍天使》撞上管琥的《老炮儿》,华谊为了保《老炮儿》,动用京圈力量,联合大几十个导演声称封杀邓超。

那些年,志得意满的华谊在币战有多豪横?

不再缺钱的日子里,爱玩的王中磊信马由缰,颇有艺术追求的王中军则流连在拍卖场。

拍卖行的记录显示:喜欢收藏的王中军,在短短的三年内,连续斥资8个多亿人民币买进艺术品——

2014年,拍下**的作品《雏菊与**花》,花费4个亿;

2015年,继续拍下**的《盘发髻女子坐像》,斥资2个亿;

2016年,拍下北宋曾巩的《局事帖》,豪掷2个亿……

去过王中军家里的人都说,很大,到处摆满收藏品,“比博物馆还壮观”。传说,为了让孩子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王中军不惜花重金买树,还专门从南方移植了一棵百年紫薇,光运输和保险就是几十万……

03

没完没了的甲方乙方

心动:钱从哪来?

华谊兄弟并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影坛的那一片天下是他俩实实在在打拼出来的。

1997年,搭地铁上班的王中磊,被地铁上张贴的《甲方乙方》海报创意折服,专门去看了这部电影。第二天,他再次向二哥王中军游说,我们应该做电影。

早在1990年,王中磊刚刚大学毕业,就给哥哥写过信,说想做电影。那时,王中军正在他梦寐以求的美国密歇根大学读攻读传媒专业。二哥只用四个字就将王中磊的热情彻底浇灭:“钱从哪来?”

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毕业之后回国创业,与王中磊一起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他们没有像别人那样低三下四“拉广告”,而是另辟蹊径“趾高气扬”地盯上了企业“整体形象”的打造。他们直接瞄准了无处不在的银行营业厅。

那时候,国内的银行还没有统一标识意识。留美回来的王中军敏感地看中了这个契机,开始游说各大银行并幸运地得到了中国银行的认可。

聪明的兄弟俩没有花一分钱便在大江南北各开了一个“冠名工厂”,顺利地通过了甲方的资质考核,签下了中国银行全国网点的企业形象标准化订单。后来圈里盛传,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他俩就赚了4.5个亿。

随后,他们趁热打铁、全面复制,拿下了中国石油、国家电力等大型企业的订单。于是,华谊兄弟迅速崛起,仅用三年,便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的行列。

当年,王中磊做电影的冲动再次燃起,除了香港回归之前已经先行一步的港资电影热,除了对冯小刚崇拜,最直接的原因是:有钱了!

04

掐准工资都发不起的命门

入局:冯小刚超值的400万加股份!

电影挣钱!而且是“站着就把钱挣了”。

1997年,机缘巧合,王氏兄弟参投了英达的电视剧《心理诊所》。这部电视剧本身投资仅只有500万元,华谊兄弟净赚了400多万元。这回让王中军真切体会到影视行业可以带来的财富和机遇。重要的是,再不用像拉广告低眉顺眼、“两头受气”了。

很快,王氏兄弟找到了冯小刚。他们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开出了一年400万的天价薪酬,还加上股份。

冯小刚曾直言不讳地回忆,1997年也是自己命运的转折机会。他刚刚走出低谷,在《甲方乙方》取得贺岁片千万票房之前,接连几部戏都被禁的冯小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电影人生。

冯小刚绝对想不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吧,等再过两年,山里头也富了,你要再想吃苦受罪,就得往沙漠无人区送你了。”彻底改变他命运的“甲方”念着这句台词,这就找上门来了!

王氏兄弟知道,冯小刚正是在最缺钱的时候。

冯所在的单位是国企,即便拍出一部像《甲方乙方》这样票房2000万的卖座影片,也还是拿着死工资,奖金也多不了几个钱。而且冯小刚和徐帆刚结婚。。。要知道第二年开始的国企改*时,曾经遍布各个省市的电影制片厂,早已经穷到连工资都发不起了!

命门掐得很准。北京爷们儿冯小刚虽然讲义气,可架不住骨感的现实。就这样,一拍即合,华谊俩兄弟加冯氏,开始了他们令人炫目、跌宕起伏的“雄图霸业”。

冯小刚没有让华谊兄弟失望。

1998年,国产片市场持续低迷,华谊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这部喜剧式的片子集合了葛优、傅彪、吴倩莲三大明星,王中磊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下傅彪的朋友。

片子一炮打响,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华谊不仅赚到了6000万的票房,还额外赚了2000多万的广告费。

这是《天下无贼》海报。片子里天下人尽皆知的金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呀!”,绝对是彼时王氏兄弟心境的精辟写照。

大喜过望之后,只要是冯小刚的喜剧和贺岁片,基本上都是华谊投资。《大腕》、《英雄》、《手机》、《天下无贼》等冯小刚导演的一系列电影,都是当年口碑与票房并进的高质量作品,还捧红了徐帆、葛优等不少实力演员。

05

王京花带领数十位华谊艺人集体出走!

转折:文艺圈的名气,彻底臭了

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忽然带领数十位华谊艺人出走,上演了内地演艺圈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集体跳槽。外界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分析个中的原因,但经营理念严重分歧想必是一定的。

网络上有一篇《谁在给华谊兄弟设局?》的“檄文”,例数“华谊之过”。文章说,电影圈从一股清流到乌烟瘴气,不得不说和华谊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从华谊带头弄出了什么四大花旦,四小花旦,圈子里的心态立刻开始不一样了。

比如范**曾以忠厚老实的金锁形象示人,但已经在有李冰冰,周迅等女明星的华谊,范**并不出众,也难以拿到什么资源。为此,经纪人给她的“发展建议”是,利用自己的美貌走黑红路线。

从此,这个曾以忠厚老实形象示人的金锁,开始以美艳和妖娆出现在各大时尚的写真中和影视荧幕上。一时间无数吃瓜群众纷纷打赌范**到底有多少个男朋友……

文章认为,华谊是达到目的了,可从此“文艺圈的名气,彻底臭了。”

文章还举例:电影人为提高票房分成屡次与院线爆发冲突。关键时刻华谊耍了滑头。

2012年,五大发行方为了提高分成跟十三家院线开战的时候,号称中国电影的带头羊的华谊带着《一九四二》最先跑路,导致五大发行方联盟土崩瓦解,在那之后再没有哪个发行方敢再跟院线叫板!

“你让我讨个活命,把我卖了吧。”可笑的是,《一九四二》里的这句痛彻心扉台词,被用在华谊的跑路的行径上了……更可笑的是,结果票房还是賠的一塌糊涂。

还有,“中国电影被热钱洗烂的风气也是华谊开的头”。养猪的,炼钢的,卖烟花的,卖菜的都来收购影视公司,只要搭上影视概念,股价就能获得飞升。

华谊给外界的印象是:为了挣钱,圈钱,心思用尽,不遗余力

06

千亿市值的带头大哥爽歪歪

对赌:两败俱伤的噩梦游戏

2007年,命运将马云推到王中军面前。马爸爸的一句话:“你们这么有名气,为什么不去上市变成资本呢?”点醒了王中军,爆燃了华谊兄弟。

两年后,2009年10月,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开盘即暴涨!华谊兄弟发行价28.58元,*高达到91.80元,飙升了221%。瞬间,华谊兄弟的三个明星股东冯小刚、张纪中和黄晓明随之跻身亿万富翁行列。

华谊最风光的时候是2015年,那一年的牛市是属于创业板的,华谊兄弟的市值*高达到了800亿,综合估值已达千亿。

实际上,上市之前,华谊已经多次试水资本运作,屡屡得手。成功上市,更是让华谊兄弟盆满钵满。

钱来得太猛了!过去,比起拉广告,电影更来钱。现在,比起拍电影,资本运作简直就是在印钱!

现在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华谊兄弟”更多的利好,让股市上的华谊印钞机转的再快些!于是,2014年华谊20周年庆典上提出“去电影单一化”,华谊不再以电影为主业,而是变成投资公司,推出各种概念让华谊的股价插上翅膀。

既然收购是利好,华谊就不停地收购……2013年7月24日,华谊兄弟宣布,将以6.72亿元的价格收购广州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公告发布,华谊涨停;

既然立项是利好,华谊就不断推出衍生品……华谊兄弟陆续在全国主要城市打造了多个影视文旅实景项目;

既然明星资源是利好,华谊就和他们签下一个个“捆绑协议”,也就是所谓的“对赌”! 仅2015年,冯绍峰、李晨、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与华谊签下对赌协议:保证当年的净利润要达到9000万元,以后四年按照每年15%上浮,如果完不成对赌,那么明星们就要拿现金来补差价。

但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下却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天价收购的一家家公司,被冷静下来的股民指责“赤裸裸的利益输送”!

2015年,华谊兄弟以7.56亿元的高价收购了东阳浩瀚70%股权,当时该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0万,而且成立仅有一天。原因是,李晨、Angelababy、冯绍峰、杜淳等明星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最夸张的是,一家资产总额1.36万、负债总额1.91 万、所有者权益-0.55 万元的小皮包公司,华谊竟用用10.5亿收购其70%的股权!这个公司叫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主人叫冯小刚。

华谊在高调打造的中国“华纳”实景地,敏感的王健林已经在着手打包抛售他的万达实业:重资产危在旦夕!受同质化、运营等多重因素影响,多个电影小镇的运营远未到预期的盈利效果。

对赌协议让明星变成了资本的奴隶,为了完成协议,他们已经不在乎口碑不在乎质量,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做妖,怎么能赚快钱就怎么来……

聪明反被聪明误。上述所有的一切,让华谊的形象迅速恶化,也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的浮躁。先是票房下滑,营收逆转,接着就是遭到了资本市场的反噬。

说是祸不单行,其实是因果报应。

《手机》,是华谊口碑较好的电影之一。谁能想到,片中两面人的故事竟活生生演绎在华谊的艺人身上。

2018年,一向桀骜不驯的冯小刚,因为电影《手机》和央视名嘴杠上全网。结果他人被手撕,电影被雪藏。高调挑衅的女主FBB天文数字的偷漏税东窗事发……

华谊一系列骚操作加上“阴阳合同”丑闻,导致股价连续跌停,市值缩水近700亿。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为了挽救公司,不惜卖掉了自己的各种资产并抵押了手中的股权,但是依旧没能扭转公司连年亏损的情况。

当年,华谊兄弟亏欠银行47亿,王中军引咎辞职,公司被强制执行3亿元。

次年,冯小刚与华谊的对赌失败,自掏腰包1.68亿。至此,他与华谊“一拍两散”。

07

抵尽资产。政府输血。哥们“帮衬”。

决战:光棍汉究竟不是当年

《10年补助超7亿,华谊兄弟凭什么总能获得巨额政府补助?》一文透露,从2009年到2018年这10年间,华谊兄弟累计获得政府补助高达7亿元。

是哈,濒临倒下的华谊兄弟凭什么总能获得巨额政府补助?文中笑道:政府补贴已经成为华谊的“主要营收”。

今年春节,华谊与阿里影业同发公告:华谊兄弟还向阿里影业申请7亿元的抵押贷款。

至此,华谊已经将名下可以变卖、抵押的股权、房产、藏画等所有资产几乎全部拿出……

5月24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申请对不超过2.1亿元的借款进行二次展期,公司经营之艰难再添一锤。

这是《芳华》的电影海报。站立着的芭蕾足尖与踏实着地的解放鞋蕴含了太多太过复杂的情感和寓意。

现在,如果有人问起, 谁是华谊?—— 那个一边从银行拿着天量贷款,一边从股市套出巨额现金,一边从朋友手中借得流动资产,一边享受着政府咋舌补贴……拿出的成绩却是连年不断地巨额亏损的兄弟俩……

这样一个华谊还会有谁“给他做局”,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呢?

纵观华谊近三十年的起伏历程,答案似乎已经摆在那里…

5月23日,华谊宣布,将自己的传统内容建设和时尚的元宇宙框架相结合,开创一个新的“数字华谊世界”。

看得出,已经“一无所有”的华谊还在努力。虽然只剩下“兄弟”两个,但也许热血还在,雄心还在。

只是这一次,背水一战的华谊,能不能转危为安,只有天晓得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海报。

内容简介说,

是一部群像群戏,是一部人性的断代史。

每一个涉身其中

普通与不普通的人,

被历史裹挟着,

撕裂着,

最后也变成了历史的部分。

温馨建议: 华谊何不以自己跌宕起伏的亲身历程拍一部电影?早前参与那个胖妞写她母女情深的电影卖了50多个亿,依你们兄弟创业史的精彩,只会比她更高吧!说不定就能一举扭转乾坤!

END

每个人生都会发亮

迈道负责记录你的那束光

留言联系我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空间,如有冒犯,即刻删除

设计:遥远

华谊兄弟危局始末

作者|赵炯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从2009年被誉为“中国影视娱乐靠前股”,到2019年巨亏40亿,面临退市风险,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经历了一场十年大败局。在这场大败局的开端,踏入资本市场后的华谊兄弟对于规模扩张非常渴望,但其自身并没有打好电影业务的基础。随后,华谊兄弟用多元化的战略开启扩张之路,然而其逐渐被路上的资本所诱惑,并在资本的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1

高光时刻

放眼望去,好莱坞的几大影视娱乐公司,如华纳兄弟、迪士尼、哥伦比亚、环球等均已接近百年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影视公司通过一大批优质的电影作品,以及优秀的商业模式,为世界贡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自己筑造起一条极深的护城河。

比如,华纳兄弟主打乐高大电影、DC 宇宙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圈住了一大批影迷。同时,其在影视的基础上,向外发展游戏、漫画等多元化业务,打通文娱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了多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

又比如,迪士尼逐渐建立起经典动画、漫威宇宙等多条电影产品线,并将电影IP与线下园区和衍生品开发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赢利模式。

不管是华纳兄弟连接产业上下游的模式,还是迪士尼结合线上线下的模式,本质上深耕主业、做到极致后进行多元化发展,是此类影视娱乐公司屹立百年的重要法宝。

在国内,有一家诞生仅二十余载的电影公司。最初,它的名字看起来像华纳兄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发现它的心里却装着一个迪士尼。

它便是华谊兄弟。

1994年,海外留学归来的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一起买下了一家广告公司,取名为“华谊兄弟”,开始了创业之路,启动资金为王中军在美国留学时打工攒下的10万美金。

两兄弟在商业经营上显露出深厚的内功,到了1997年,华谊兄弟已经跻身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

此时的王中军,也许不会想到自己将会与电影事业结缘。

1998年,王中军偶然遇见了自己的老同事刘晓玲。刘晓玲在影视圈工作,给王中军讲解了电影投资盈利模式。

虽然王中军自幼学画画,热爱艺术,也喜欢看电影,但对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并不熟悉。在听完刘晓玲的一番解释后,王中军萌生了进军影视圈的念头。

经过一番筹备,王中军很快便投资了人生中的靠前部影视作品《心理诊所》。这部英达导演的电视剧投入仅500万元,最终凭借中国银行和VISA的植入式广告盈利近500万元,回报率达100%。

靠前次出手就大获全胜,这给了王中军极大的信心。其后,华谊兄弟又接连拍摄了《没完没了》《一声叹息》《鬼子来了》等热门电影作品,在影视圈内占据了一方天地。

在布局电影作品的同时,华谊兄弟还在产业运作上开始发力。2003年,民营资本被允许进入影视发行领域,并且电影制作环节面向民资和外资开放。

市场嗅觉敏锐的王中军果断抓住机遇,随即增持西影发行股份公司股份,推动华谊兄弟在电影制作、发行上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

随后,华谊兄弟凭借一系列出色的电影作品和产业运作,逐渐奠定在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公司队伍里龙头选手的地位。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被外界誉为“中国影视娱乐靠前股”。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的身价也随之暴涨,分别达到10.98亿和3.97亿元人民币。

此时,华谊兄弟的名气和财富达到了新世纪(002280,股吧)前十年的最顶峰。

不过,当时华谊兄弟并不满足于此。在多个场合,王中军都表露出自己打造“东方迪士尼”的梦想,并推出“去电影化”的战略,试图进军多个领域来进行规模扩张。

有梦想,是好事。对于每一家公司而言,梦想都是推动自身进阶的核心源动力之一,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华谊兄弟却没有走出如同华纳兄弟和迪士尼般稳健的足迹。在资本的诱惑下,华谊兄弟的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最终使得自己的电影根基摇摇欲坠,从而陷入一场大败局。

2019年,华谊兄弟极为糟糕的业绩表现,已经表明其在追逐资本的道路上,跌入了这场十年大败局的谷底。

透过纷繁错杂的市场现象可以发现,资本只是这场大败局明面上的助推者。人性上的好大喜功,才是其背后的真正祸首。

2

危机四伏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依然火热,全年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17.27亿,二者皆创下新纪录。

不过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中,华谊兄弟却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失望的成绩单。

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及2020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华谊兄弟的营业总收入为21.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39.6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2.32%。华谊兄弟2020年靠前季度实现约2.2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38%,归属净利润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262.32%。

单纯看数字,可能无法感触到华谊兄弟的危机感,比较来看更加直观。

首先,纵向比较来看,2019年是华谊兄弟上市以来亏损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其连续亏损的第二年:从2009年上市到2017年,华谊兄弟从未亏损过。2018年其首次出现亏损,达到11亿元。2019年,华谊兄弟亏损再次扩大至40亿元,成为2019年亏损较多的影视公司。

亏损在华谊兄弟身上,显然已经出现失控的迹象,并且影响到华谊兄弟的现金流。在去年8月举办的2019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中军表示自己卖掉了一批自己珍藏的画,换取一些现金来解决公司流动性的问题。

横向比较来看,2019年光线传媒(300251,股吧)、华策影视(300133,股吧)、芒果传媒等影视传媒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超过华谊兄弟。在国内电影公司的头部行列中,华谊兄弟正在逐渐掉队。

事实上,不管是从自身的发展脚步来看,还是从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来看,华谊兄弟的危机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么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从财务数字上看,华谊兄弟内部全线业务均出现大幅下滑,是其危机的直接来源。目前,华谊兄弟拥有四大业务板块:一是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影视娱乐板块;二是以电影城、电影小镇、文化城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三是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等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四是产业投资板块。

四大板块,无一逃过业绩大幅下滑的魔咒:财报显示,2019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业务营收为20.9亿元,占总营收的97%,同比下滑43.81%;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业务营收为3467.8万元,同比减少76.81%;互联网娱乐业务营收为3026.55万元,同比下滑42.47% ;投资收益为亏损19597.23万元,相比下降192.13%。

暂且不论其他三大业务,影视业务本是华谊兄弟的拿手强项,也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但却在去年近乎腰斩,着实令市场感到担忧。

目前来看,华谊兄弟电影业绩之所以大幅下滑,主要还是在于爆款电影的失灵。华谊兄弟2019年收入排名前五的影视剧分别为《只有芸知道》《火王》《绝密者》《云南虫谷》《生活对我下手了第二季》,合计实现收入3.14亿元。而在2015~2018年,华谊兄弟前五影视剧收入为5.5亿元、3.9亿元、6.6亿元、11亿元。

相比2018年,2019年华谊兄弟的爆款影视收入减少近8亿元。

虽然影视“失灵”也存在客观因素,比如,华谊兄弟投资超过7亿元的电影《八佰》,因为部分原因被撤档,上映时期至今仍是个迷。另外,冯小刚执导的《只有芸知道》仅获1.56亿元票房,源于其本身风格偏小众而文艺,难以带来如同商业片一般的流量。王中军自己也坦言,愈发看不明白现在的电影市场。不过,业务与财务上的萎靡只是表象,战略失误才是其真正的内因。

华谊战略上的失误,主要还是与其十一年前定下的“去电影化”战略密切相关。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后,王中军开始大力推行“去电影化”战略。当时他表示,“未来如果只做票房的话,我觉得这个企业就走偏了。华谊一定不能只做电影”。

此后,华谊兄弟开始四面开花,进军电影小镇、游戏、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并逐步形成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产业投资四大业务板块。

在王中军的脑海里,华谊兄弟通往“东方迪士尼”的道路已经成形。

事实上,华谊兄弟进行多元化战略的初心是正确的。要知道影视投资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几部大投资、大制作电影的票房,就足以影响一家影视公司的业绩稳定。另外,前面提到的华纳兄弟、迪士尼等影视公司,其实也都是通过多元化战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但华谊兄弟忽略的一点是,这些影视公司都是在自己的电影主业上做到足够极致后,才逐步开启多元化战略,进而一层层加固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其在上市之际并没有在电影主业上做到足够优秀,彼时进行多元化战略其实已经暴露出它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随后,在这条过早开启的多元化之路上,华谊兄弟逐渐被资本暖风吹醉了心,其一方面疏忽了自己手中辛苦打下的电影根基,另一方面也没有在多元化的扩张上站稳脚跟。

一场十年大败局,彼时,已经缓缓拉开了序幕。

3

游戏提款机

这场大败局的靠前幕,乃为华谊兄弟进军游戏领域。

在华谊兄弟实行多元化战略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渐露疲态:其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从2007年57%的高点处快速下滑。另外,据CNNIC数据统计,从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仅增长11.9%,创下五年来的最低增幅。

在市场增速放缓的态势下,众多网游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拓展盈利渠道,而进军影视领域成为一批网游公司新的战略方向。

彼时,盛大、巨人、完美、麒麟等网游公司纷纷向影视领域渗透。比如,2009年11月,盛大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公司。2010年,麒麟游戏成立影视公司,宣布将推出四部电影作品。

在游戏公司频频向影视领域抛去橄榄枝的同时,一批影视公司也开始向游戏领域蔓延,市场上一时间出现“影游联动”的热潮。

之所以出现“影游联动”的热潮,在于影视与游戏作品之间的互相打通,一方面可以提升影视和游戏的宣传效果,挖掘双方领域的潜在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可以将两类IP进行捆绑,提升IP开发的最大价值。

在这种影视与游戏密切的往来中,华谊兄弟也试图分一杯羹,开始把触角伸至游戏产业。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亿元的价格购入手机游戏厂商掌趣科技(300315,股吧)22%的股权,吹响了进军游戏市场的前奏。

随后不到半年,2010年12月,华谊兄弟又与巨人网络(002558,股吧)成立合资公司“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出资7000万元获得华谊巨人51%股权成为主要股东,而巨人网络成为少数股东,双方合作运营巨人网络的3D游戏《万王之王3》。

当时华谊兄弟对于双方的合作非常看好,其预测华谊巨人2011~2013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125万元、1380万元和1819万元。

密集布局游戏业务的同时,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也在2010年创造了一波小高峰。这一年,华谊兄弟制片、发行的电影创造了15.3亿元票房,市占率达到了15%。当年票房*高的四部国产电影中,华谊兄弟占据了三席。另外,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收入和毛利也都在当年创下新高,分别达到5.3亿元和2.6亿元。

凭借电影业务的火热,华谊兄弟在2010年成为中国排名靠前的制片公司和民营发行公司。

此时,华谊兄弟的电影、游戏业务都朝着火热的态势前行。自信满满的华谊兄弟对外宣称,将加强电影内容与手游运营协同发展,把自己发展成集影视与手游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

不过,此后华谊兄弟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与“影游协同发展”并不太关系,反而演变成一场资本狂欢。

2012年掌趣科技在创业板上市,被外界称为“中国手游靠前股”,华谊兄弟手中的掌趣科技股份市值也一度涨至15.28亿元。

面对不断升值的游戏资产,华谊兄弟的心开始痒痒。2013年,华谊兄弟三次减持掌趣科技,一共套现3.78亿元,获得投资收益3.16亿元。

资本的诱惑是巨大的,要知道2013年华谊兄弟的净利润为6.67亿元,以此计算其2013年全年近一半的净利润来自于减持掌趣科技,华谊兄弟靠前次尝到了游戏投资带来的资本甜头。

有人调侃:掌趣科技是华谊兄弟的提款机,电影不赚钱,靠减持游戏公司股份来充利润。

受到减持投资掌趣带来的“资本鼓舞”,华谊兄弟的资本胃口被迅速撑大。

2013年,华谊兄弟斥资6.72亿元收购游戏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当时银汉科技的名气正旺,它旗下的《时空猎人》是国内首款月流水过亿元的手游。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银汉科技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300万元、18590万元以及18565万元。华谊兄弟对于这份协议相当有信心,它预估2014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将达到3.6亿元,到2015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6亿元。

在巨大利益前景的牵引下,华谊兄弟为银汉科技输送了许多资源。比如,华谊兄弟旗下杜淳、冯绍峰等明星纷纷为银汉科技的游戏新品代言,王中军和王中磊也曾多次为银汉科技站台。

看起来,华谊兄弟的游戏之路风风火火,其心目中的“下一个掌趣科技”似乎很快就会出现。

但结果却尝到了苦头。

首先在2013年,华谊巨人不仅未达到利润目标,反而还产生了亏损。最终,巨人出资7710万元回购华谊兄弟持有的51%股权,华谊兄弟黯然退场。

对于此次合作的失败,华谊兄弟也做出自我反思,其表示因为自己不了解游戏公司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产品判断标准。

如果说,游戏业务折戟还可以归结于华谊兄弟的经验不足,那么电影业务上的倒退,只能源自于它的不专注。

由于花费诸多精力在游戏投资上,华谊兄弟的主业影视剧开始发生震荡。2014年,华谊兄弟在2012年、2013年后首次让出票房冠军宝座,光线传媒以31亿元票房成为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

另外,华谊兄弟的整体票房收入还出现断崖式下滑。其票房收入由2013年的约30亿元下降至2014年的约20亿元,只占国产电影全年票房的7%,排在了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乐视影业之后。

然而,在自己的根基业务出现裂痕时,华谊兄弟仍然沉浸在游戏带来的资本快感中。王中军对外表示,“在2014年,我们游戏收入已经超越电视剧,电影我们也没有放弃”,并且他认为“如果只赚票房就亏了,游戏和电影是华谊兄弟的两大引擎,这使得公司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此时,市场中已经出现批评华谊兄弟不务正业的声音,但王中军认为,“自己非但没有不务正业,还为华谊兄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于是,华谊兄弟又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加速前行。2014年11月,王中军在ChinaJoy上宣布,银汉科技的游戏作品《神魔》将改编为同名电影。2015年,华谊兄弟先是斥资19亿元成为游戏公司英雄互娱第二大股东,随后又参与了咸鱼游戏的A轮融资。

可以说,从2010年到2015年,华谊兄弟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布局游戏业务上,对电影业务的打磨和专注度一降再降。它试图用游戏的资本红利,代替电影推动自我规模的扩张。

不过,这种游戏资本红利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掌趣科技与银汉科技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掌趣科技的业绩便开始显露颓势,2017年1~9月,掌趣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更是分别下降5.56%和29.54%。另外一边,2016年银汉科技当年净利润仅为11789.33万元,比2013年承诺的18565.11万元相差6775.78万元,业绩完成率仅为63.50%。

压力倍增的华谊兄弟深感不妙,于是便开启了“卖卖卖”的节奏。

2017年,华谊兄弟先后减持掌趣科技股份二十多次,套现共24.74亿元。多次减持后,华谊兄弟在掌趣科技的持股仅剩0.42%,可以说基本完成了清仓。同一年,华谊兄弟又将银汉科技25.88%的股份转让给腾讯的关联公司林芝家兴信息科技,实现套现6.47亿元。

一系列的套现操作,让外界以为华谊兄弟能大赚一笔。然而,数据显示,华谊兄弟2015~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其净利润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在2010~2015年完成多项游戏业务布局后,华谊兄弟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另外,华谊兄弟提出的“影游联动”模式也没有成形:距今为止,华谊兄弟还没有推出一部合格的影游互动作品,用以发挥影音娱乐和互联网娱乐板块的协同效应。

如今来看,所谓的“影游联动”,更像是华谊兄弟在手游市场进行资本操作的背书。

只是,这种资本操作并没有让它的腰包鼓起来,反而还让它丢掉了对根基业务的专注。

4

小镇IP乏力

在疯狂加码线上的手游业务时,华谊兄弟还将多元化视线转移至线下,瞄准了实景娱乐产业。

所谓实景娱乐,本质上是一种场景消费,即项目方把动漫、电影等虚拟IP,**为实景建筑给予大众娱乐消费体验。目前,实景娱乐里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电影小镇”、“主题乐园”等线下实体。

迪士尼可谓是将实景娱乐运作得最为成功的娱乐公司。在迪士尼的盈利模式中,其通过电影票房获取靠前轮收入,其后随着电影陆续上映后,迪士尼会在线下主题乐园中增加新的电影IP,刺激线下消费完成第二轮收入。最后,迪士尼会通过特许授权进行衍生品开发,又完成第三轮收入。

经过三轮创收,迪士尼把自家的电影IP价值利用到了极致,并且其第二轮主题乐园的收入远超过靠前轮影视部门的收入。

2014年,迪士尼影视部门的营收和利润分别为72.8亿美元和15.5亿美元,分别只占总营收和利润的15%和12%,而主题公园部门的营收和利润分别达到150.9亿美元和26.6亿美元 。

看着自己心目中的标杆企业从实景娱乐业务中不断积累资本,华谊兄弟也开始跃跃欲试。

2014年,华谊兄弟开始发力“去电影化”的多元化战略后,实景娱乐正式成为华谊兄弟的**板块。

此后,华谊兄弟斥资55亿元在海口建设了推荐实景娱乐项目——“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这是一个以《一九四二》《唐山大**》等冯氏电影里的场景为基础,打造而成的电影小镇。

迈出靠前步后,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目标愈发激进。其提出要在2016年底前建成20个小镇。这些小镇将分布在北京、海南、成都等地,每一个小镇的面积都在几百亩左右。

此时,外界传来一片质疑声,毕竟华谊兄弟只是一家影视公司,其能否运作实景娱乐这种重资产项目备受质疑。

对此,华谊兄弟提出了自己的“轻资产”理念。

所谓“轻资产”,其实是华谊兄弟通过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入股实景娱乐项目。盈利模式方面,则包括前期的品牌授权费,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性收入分成,以及项目股权收益。

关于实景娱乐收入,王中军曾经算了一笔账,“每个小镇起码有三轮收入,靠前轮就是品牌商标使用费,起价1亿元, 20个小镇光是‘华谊兄弟’这四个字就能卖20亿元”。

针对经营性收入分成,王中军称每个小镇保守有300万游客流量,20个项目意味着6000万游客流量,门票餐饮等人均消费300-500元,如此算下来20个小镇一年收入能有180亿元。

按照王中军的规划,到2016年建成20个小镇后,华谊兄弟每年将至少获得上百亿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股权上的收益。

然而,梦想很饱满,现实却很骨感。2014~2016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的收入分别为2.34亿元、0.56亿元、2.56亿元。跟巨量的资金投入相比,这点收入如同毛毛雨一般,跟王中军的预期也相差甚远。

事实上,华谊兄弟实景娱乐项目收益不达预期,与两大因素有关:其一是项目推进缓慢,其二是IP实力不足。

首先,当年华谊兄弟提出到2016年底将建成20个小镇。然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华谊兄弟实景娱乐只签约6个项目,已开业的仅有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4个项目。

即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表现也不算良好。拿苏州华谊电影世界来说,其在2018年7月开业后游客量远不如王中军预期的300万人次。随着业绩的惨淡,华谊兄弟实景娱乐业务的部分经理人相继离职,比如2019年1月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苏州原总经理刘育政离职,2019年5月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实景娱乐事业部总经理秦开宇离职。

总之,4个落地项目难以承接华谊兄弟的大量电影IP,实现规模效应,也难以撑起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雄心,即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

除了项目扩展缓慢外,华谊兄弟的IP实力难以吸引到足够大的客流量和消费力,也是其实景娱乐业绩惨淡的重要原因。

从商业模式上看,实景娱乐业务要想产生持续变现,必须要有优质的IP内容来吸引游客,但并不是每个IP都适合做成实景项目。

迪士尼是“乐园+IP”赛道里的头部玩家,其在电影IP与线下实景的结合上拥有一套完整的方**,这恰恰是华谊兄弟所缺失的。

比如,通过比较迪士尼和华谊兄弟的电影,可以发现二者在风格上存在较大区别。迪士尼的许多电影为温馨的“合家欢”电影,适合儿童观看。而华谊兄弟的电影较为多元化,比如《芳华》《前任攻略》《老炮儿》等等。

迪士尼之所以形成如今的电影风格,里面其实暗藏着一个“小心机”——“合家欢”电影,有助于帮助主题乐园打造温馨而愉悦的氛围,从而吸引观众游玩和刺激IP衍生品消费。

很多时候,迪士尼的电影甚至是为线下乐园服务的。比如,迪士尼电影《明日世界》质量非常一般,票房更是亏损约1亿美元,然而迪士尼的明日世界园区却受到热捧,许多儿童都被明日世界园区里未来世界的奇观所吸引,其实《明日世界》的制作中更多考虑了线下收益。

反观华谊兄弟的电影IP,其与线下实景之间存在割裂。其很多电影在立项时并未考虑到线下IP衍生的需求,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导致华谊兄弟在布局线下实景娱乐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阻力。

可以说,华谊兄弟只看到了迪士尼主题乐园业务带来的丰厚回报,却没有领悟到其电影IP与主题乐园之间的产业逻辑。

5

艺人绑定隐患

当华谊兄弟“建成20个小镇”的愿望破灭之时,它又使出了另一大动作,即用资本绑定艺人。

2016年,华谊兄弟以7.56亿元买下了郑恺、李晨等人共同持股的浙江东阳浩翰影视公司70%的股份。随后,其又收购了冯小刚旗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公司70%的股权,作价10.5亿元。

如此大手笔,换来的其实都是刚成立不久的“空壳”公司:东阳浩瀚在被华谊兄弟收购时成立才一天,东阳美拉也是在2015年9月份才成立。

华谊兄弟的目的自然不是买几个空壳公司,其真实用意是用资本来绑定艺人。比如,收购完成后,东阳美拉负有一项业绩对赌承诺:2016年的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此后每年以15%的比例增长,承诺期限5年,未实现目标的差额部分由冯小刚方以现金的方式补足。

实际上,这份协议对于冯小刚方而言有失也有得。一方面,即便东阳美拉5年利润全部为零,冯小刚方需要补偿华谊兄弟的利润也只有5亿元左右,远远低于收购价。

不过另一方面,冯小刚也失去了5年的“自由”。

实际上,华谊兄弟需要的正是冯小刚这5年的“自由”。毕竟,艺人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实在是一项宝贵的资本。

回头来看,华谊兄弟与艺人之间的资本往来,在2000年就埋下最初的种子。

2000年,华谊兄弟挖来“内地靠前经纪人”王京花,以求扩张明星资源。随后,王京花将众多当红艺人带入华谊兄弟,比如范**、李冰冰、任泉等人。

不得不说,此后明星艺人为华谊兄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华谊兄弟2009年招股书显示,其主营业务电影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1%,而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1.1%,且远高于排名第三的电视剧业务。

同时,相比较电影业务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华谊兄弟经纪业务的利润率更为可观而稳定,基本保持在60%以上。

然而,华谊兄弟与艺人之间的往来,在2010年进入了分水岭。

2010年,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各路明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其中同样包括华谊兄弟旗下的艺人。比如2010年,黄晓明、许晴等大批明星纷纷离开华谊兄弟,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艺人的出走让华谊兄弟经受了惨痛的损失。比如2011年葛优出走华谊兄弟签约英皇,华谊兄弟的股价在其后五个交易日里直接累计下跌11.4%。

眼瞅着明星资源大量流失,于是华谊兄弟便试图通过“并购”这种方式,用资本来绑定与艺人之间的关系。

从数量上看,2015年华谊兄弟全资或控股公司只有87家,而到了2018年则变成了117家,其间华谊兄弟并购了上百家影视公司,东阳浩翰和东阳美拉只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然而,大量的高价收购并没有为华谊兄弟带来资产价值的提升,反而加重了其亏损。

对于2019年的亏损,华谊兄弟解释除了各业务板块表现未达预期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主要原因。去年,华谊兄弟的资产减值损失达13.82亿元,仅商誉减值损失一项就达9.73亿元,而这些损失又主要源于超高溢价收购东阳美拉等公司。

不停的收购,寄希望于用资本绑定艺人来稳定业绩,其实源自于华谊兄弟内在的不自信。事实上,电影业务是项高风险的投资,需要对内容、市场进行细致地打磨和调研,仅仅通过绑定艺人显然无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6

结语

回过头来看,华谊兄弟推出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与主营业务,即影视剧形成协同效应,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资本的泥沼而乱了阵脚,比如:

布局互联网娱乐,被游戏投资带来资本升值所吸引,忘记了“影游联动”的初心;

布局实景娱乐,被“前辈”迪士尼主题乐园业务的收益所吸引,却忽略了电影IP与显现实体的产业逻辑;

布局产业投资,希望通过并购用资本来绑定艺人,却陷入了“商誉减值”困境。

资本,既美妙又危险。可惜,华谊兄弟只看到了美妙的一面,放大了自己欲望,而忘记了自己克制。

事实上,许多表现优异、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极为克制。而部分企业最初表现优异,最终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取得一些成绩后好大喜功。

王中军自己也坦承,“前几年太狂妄了,我们华谊才做到一百多亿美元市值的时候,就觉着,哇我成了”。

如今,伴随着业绩下滑,华谊兄弟的股价也跌入谷底:从最巅峰时的30多块算起,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跌至3块多,跌去了近99%。

资本市场已经对华谊兄弟发出了最后警告。根据创业板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被直接退市。这意味着,在2018年、2019年连续亏损后华谊兄弟如果不能在2020年实现盈利,其将被直接退市。

从曾经的“中国影视娱乐靠前股”,到如今徘徊在退市的边缘,华谊兄弟遭受着从峰顶到谷底的打击。

面对当下的危机,王中军表示,“文旅加内容制造”是公司发展的双引擎,聚焦“影视+实景”新商业模式、重建主营优势,是今年华谊冲破逆境的关键所在。

然而,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还未消散。电影院的开业日期仍未定,主题乐园客流量也大幅下滑。

从行业巨头到卖画、卖房、强制执行,华谊兄弟怎么突然不行了?

马云曾开玩笑地说:

王中军曾多次找过他谈投资华谊兄弟,但他表示投谁也不能投这样的人。

因为王中军是他见过“最懒的CEO”。

他每天11点起床,起床后喝个茶,再吃个饭。去公司转悠一圈,回来睡个午觉,午觉醒来后喝个茶、找人聊聊天。

聊天之后准备晚饭,晚饭后再搞一个Party。哪有这么好的CEO?

不过玩笑归玩笑,马云后来还是投了华谊兄弟。

遗憾的是即便他入场,也很难挽回华谊“落寞”的现状。

前些天,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3亿的事,再一次引起了热议。

而在此之前,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又被限制高消费。

很多人都好奇,作为曾经的行业巨头,华谊兄弟和王中军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1

其实在一次采访中,王中军也曾回应过马云的玩笑,他表示:

我习惯上午不太上班。作为一个公司董事长,如果天天都有工作量的话,可能老板当得有点问题。

如果没有工作的话,我大多数的业余生活就是抽支雪茄、画一会儿画。

王中军没有说假话。

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确实是这样生活的。

而且那时的他,是真的有资本这样做。

王中军算是赶上了风口的一波人。

出生在大院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去当兵了,退役后又被分配到了体制内。

但不甘心捧着铁饭碗的他,转身考了中央工艺美院的夜大。

随后没多久,便“下海”经商做了三年的杂志广告。

这其中为了更好地发展,他还带着妻子去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大众传媒专业的硕士学位。

1994年,再回到北京时,他已经34岁了。

拿着10万美金的积蓄,王中军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创办了叫“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

巧的是90年代,中国广告行业刚刚兴起。

再加上王中军的眼光,以及家里面的资源,华谊兄弟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

成立不到3年,他们就入围了中国广告界的十强,一年挣个几十万不在话下。

而立之年的王中军,也挣得了人生的靠前桶金。

钱多了,眼界也更广了。

王中军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广告行业。

赶上影视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代,华谊兄弟也掺和了进去。

钱多人不傻的王中军,在徘徊了一段时间后,找到了“胡同”里长大的冯小刚。

华谊兄弟的传奇也由此开始。

2

其实王中军之所以找到冯小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甲方乙方》。

说起来早期的冯小刚,也确实不容易。

一路老师长、老师短的,走进了影视圈。

在一阵“嘘声”中,和王朔成立了公司。

结果接连筹拍的3部电影,都没有成功上映。

巧的是遇到了韩三平要拍一部贺岁片,40岁的冯小刚,才得到了背水一战的机会。

最终在1997年,《甲方乙方》上映后创造票房奇迹,冯小刚终于扬眉吐气。

这才有了1998年,华谊兄弟以一年400万的高价“签约”了冯小刚。

冯小刚也没有含糊。

1年后,他拿出了电影《没完没了》。

这部由华谊参投,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在1999年年末上映,豪取3500万的票房,成为2000年票房*高的国产片。

要知道在当年,全国总票房仅8.6亿元,这一部电影的票房占比就达到了4%。

冯导的一波操作,让王中军看到了希望。

于是从那之后,华谊便和冯小刚形成了“深度捆绑”。

从《没完没了》开始,华谊和冯小刚一共合作了近20部电影。

2010年之前,每一部影片,单片票房都没跌出过年度前三,其中包括三次年度票房冠军。

可以说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冯小刚和华谊齐驱并进。

不得志的冯导,熬成了“贺岁片扛把子”。

而当初做广告的华谊兄弟,真正地成了影视圈头部。

3

其实对于早期的华谊来说,“冯小刚”一直是核心卖点。

虽然后来零几年的时候,华谊也与陆川、李玉、周星驰、徐克等名导有过深度合作。

但大多都是“一锤子买卖”,真正能延续下来、并且能赚钱的,也只有冯小刚一个。

可一个公司,总不能依赖一个人。

当时恰巧赶上“京圈靠前经纪人”王京花的公司变动。

已经在影视行业有着不小名气的王中军,大手一挥收购了王京花,成立了华谊兄弟自己的经纪公司。

从那时候起,华谊一手投资影视剧,一手捆绑经纪人和其手下演员。

这一步走得确实精彩。

也是这种颇为前卫的做法,让华谊兄弟在一段时间内“所向披靡”。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2005年,王京花与华谊合约到期。

她带着旗下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等几十个艺人跳槽橙天,给华谊来了当头一棒。

好在彼时的华谊,还是有一些底蕴的。

即便是大批艺人离去,也还能继续继续维持。

再加上眼光独到的王中军,又带着团队投资了电影《非诚勿扰》和电视剧《蜗居》两部佳作。

2006-2008年,可以说是华谊公司电影业绩最辉煌的几年。

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华谊上市招股书显示,国产电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约六分之一被华谊拿下。

2009年,在王中军兄弟俩的多方奔走下,华谊兄弟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华谊兄弟也因此成了中国娱乐产业靠前股,上市当天就暴涨147%。

跟随多年的老将“冯小刚”,也顺势将自己多年的劳动得来的3%股份套现。

一下子拿了两个亿,成为中国身价*高的导演。

那之后的几年,作为老板的王中军,更是彻底放开了。

他真的就过上了“最懒CEO”的生活。

而且除了喝茶、娱乐外,王中军痴迷各种名人字画、豪宅、名车,过上了收藏家的生活。

他可以花10万块,买一棵树种到自家院子里以供欣赏。

2014年的时候,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王中军更是以约3.77亿元拍下**真迹《雏菊与**花》。

接下来的两年,他又砸2亿买下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和曾巩的《局事帖》两幅收藏珍品。

那些年,王中军到处“撒钱”,淘换回了各种“珍稀物品”。

在他七亩大的院子和两层欧式别墅里,各种铜雕和名家字画随处可见。

整栋住佛是一家私人博物馆。

不过忙着收藏的几年,在事业上王中军也没闲着。

或许是兜兜转转几年,他发现电影方面,能拿出来的还只有“冯小刚”一个人。

“清醒”的王中军,定下了“去电影化”战略,准备捣鼓游乐场和旅游小镇,模仿迪士尼去做实体业务。

财大气粗的他,气势上弄得浩浩荡荡,然而多年下来,收益却是不尽人意。

本来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偏偏又赶上了《手机2》风波。

华谊兄弟股价暴跌、资产缩水,几乎要面临退市的局面。

为了解决困局,王中军不得不再次出山。

2019年,在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他自爆需要卖画解决资金流的问题。

去年,还有媒体发现他将香港豪宅挂牌出售,售价2.2亿港元。

只是即便他卖画、又卖房,华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到了今年,王中军更是被多次限制高消费、强制执行……

4

记得2008年,意气风发的王中军,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如果要书写中国电影发展近10年的历史,华谊兄弟是一定不会漏掉的名字。

对于我和我的公司,我非常骄傲。

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看看曾经和他一起“奋斗”的冯导,得势的时候,可以怼观众、怼影评人、怼“王氏父子”……

最近的几年,也臣服与匆匆而逝的时光,“柔软”了起来。

其实在这其中,冯导也曾反抗过。

他想要挑战自己,拍点不一样的东西,像是《只有芸知道》、《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等。

结果除了《芳华》,其它两部票房都不太理想。

“不得志”的他,如今拍网剧,再一次当上了演员。

和他一样,“爱收藏”的王中军,也想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

结果一番尝试后,感叹道:

互联网基因,是华谊兄弟最缺乏的。

想过做互联网线上娱乐,但没这个能力走向互联网化。

好在王中军并没有放弃,如今的他还在尝试。

不知道这一次,他能否带华谊重新走向辉煌。

全文完

以上就是华谊兄弟为什么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上市了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