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人天生是孤独的,如汪峰唱到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则说:“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生命纯属......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则是诗人的时代。唐代从最早的初唐四杰到盛唐李白,中唐杜甫白居易,乃至于晚唐李商隐等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构建了唐诗的精美大厦,完全可以俯瞰其他的......接下来具体说说

柴门闻犬吠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小时候,我们家喜欢养狗,就是那种体型不大却机警灵秀的柴狗。出外求学的我每次归家,靠前个迎接我的就是那只大黄,摇着头摆着尾,亲昵地撕扯我的裤角,撕扯我的衣袖,甚而扑向我的小脸,温柔地呜咽着、亲吻着。倾刻间,一路的惊恐、寂寒和劳顿一扫而光,心里不由涌起一道暖流。

现今住在城市的高楼之上,不能养狗了,我常到郊外散步,溜达到不远处那个寂静的小村庄,去得多了,人熟狗也熟,那些人家的小白小黑小花花,见了我汪汪汪打几声招呼,冲着我摇摇尾巴,撒着欢儿,那份亲切之感尤令我动情。

狗的历史悠久,它是最早被我们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其驯化在我国约有8000年的历史。《说文解字》中对狗的注释引用孔子的话:“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意思是:狗,叩叫,叩气吠叫为主人守门。字形以“犬”作偏旁,“句”是声旁。由此看来,自古以来,狗就是人类的朋友,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经》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犬虽涉及得不多,但都被用来贴切传神地表达农耕时代生活的浪漫美好。《齐风.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卢”指的是黑毛猎犬,“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全诗仅二十四字,勾画出一个壮美、仁爱、勇武、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而在《秦风.驷驖》中,狗就更加的威风凛凛了。诗中描绘了秦襄公狩猎场面的恢宏和壮观,而在狩猎之后游于“北园”时,“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长嘴巴的小猎狗、短嘴巴的小猎狗,你们彪悍骁勇,多么劳苦功高!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狗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多被用以渲染乡野的清新美好,表达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 ”(唐·储光羲《新丰作贻殷四校书》)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北宋·苏轼《倦夜》)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南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狗是家园的标志,是炊烟缭绕的村庄里乡情的守望者,总是令漂泊的旅人魂牵梦萦。 这方面的古诗句有: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唐·卢纶《山店》)

西林静夜重来宿,暗记人家犬吠声。 ”(唐·徐凝《再归松溪旧居宿西林》)

而狗对主人的依恋,那种亲昵的状态,在诗人笔下被刻画的那么生动形象。 古诗中多有涉及,如: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唐·杜甫《草堂》)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 ”(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 ”(北宋·梅尧臣《田人夜归》)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 ”(南宋·陆游《舍北行饭》)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狗对家主忠心耿耿,不仅为其看家护院,还会不辞辛苦帮助主人排忧解难。 《晋书·陆机传》记述了“黄耳传书”的故事。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名叫黄耳的狗,深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他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想让黄耳传信。没想到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遥遥千里啊!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

民国国文小学有篇课文《义犬》,讲述了一则很虐心的小故事。有个商人去要债,回来路上钱袋子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商人并未察觉。跟随商人的家狗想把钱袋子咬住,结果钱袋子太重咬不动,它“汪汪”大叫提醒主人,结果主人一心着急赶路,并不领会。狗急了,屡次三番去咬马蹄子。马受惊了,差点把商人掉下来,商人火冒三丈,持枪一枪把咬马蹄的狗打倒,兀自骑马扬长而去。没走多久,商人发现钱袋子不见了,急忙转回查找,结果发现奄奄一息的狗还在钱袋子旁守护。“既见主人,强摇其尾,欲起立,力不能支,仆地上。商人大悲,以手抚之,犬瞑目而逝去……”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狗对主人的忠诚度是*高的,其它动物无与伦比。 在主人遇难时,狗狗还会奋不顾身,甚而是舍身相救,历史上不少志怪小说记载了“义犬救主”的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义犬“黑龙”湿身运水扑火、勇救主人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记叙了狗狗“的尾”杀蛇救主的故事。而最为曲折感人的,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五《义犬》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个富庶的商贾在租船回乡途中,用重金赎回了屠户刀下的一只狗。没成想船夫却是江湖上的强盗,劫了商人的钱财,将其抛入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救下主人后,这只聪明的狗狗还心怀复仇之念,揪出了乔装改扮的强盗,被盗劫的钱财也失而复得。

不仅在我国有“忠犬”“义犬”的故事,在日本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八公是一条纯种白色秋田犬,从小被孤身一人的东京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抱回喂养,与之相依为命。后来教授突发心脏病辞世,八公依然初心不改,风雨无阻地往返于涩谷车站。春去秋来,光阴荏苒,整整九载,八公狗每晚准时守候在涩谷站的出口处,苦苦等待主人回来……八公狗死后与主人葬在了一起,人们募捐在涩谷车站建立了八公雕像、铜像,以此来纪念这位“忠诚的朋友”。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日本还拍摄了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忠犬八公的故事》。

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

当然,人对狗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 北宋文学家苏轼爱狗更甚,他养过一只叫“乌嘴”的狗,这只狗本来过着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被苏东坡收养后,他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节省一些食物给乌嘴,乌嘴成了大苏的死忠粉,不仅“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为东坡看家护院,甚至化身为“贴心小棉袄”,“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见大苏被朝廷赦免,终于能返回内地了,高兴得摇头摆尾要跳舞。

苏轼写有一首题目超长的咏犬诗,叫《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诗云: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

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不仅如此,在密州的时候,苏轼还带着狗和鹰去打猎,写下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著名豪放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擎着老鹰,雄赳赳、气昂昂,弯弓搭箭射天狼,这“老夫”确实够狂的啊!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豪放词之一,词中那奔跑的猎犬呼啸声如在耳畔,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场千年前的精彩狩猎活动,也充分领略了苏东坡宝刀未老、壮志未泯的英风与豪气。

北宋婉约派词人、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爱养狗,他写了一首《病犬》诗,记叙了家犬由青壮之年得宠, 到年迈多病被弃,直至卖与屠户被烹杀的悲惨境遇,读来令人唏嘘:

犬以守御用, 老惫 将何为。

踉跄劣於行,累然抱渴饥。

主人恩义易,勿为升斗资。

黾勉不肯去,犹若恋藩篱。

屠脍 得逞,烹庖在须斯。

糟糖固非意,豚矢同一时。

念昔初得宠,青缰缠球丝。

饲养候饥饱,动止常相随。

胡云不终始,委逐在衰迟。

犬死不足道,固为主人悲。

现在,不论乡村还是城市,养狗的多了起来,但是多以改良的名犬为主,像藏獒、哈士奇、贵宾犬、松狮、牧羊犬、斗牛梗、萨摩耶犬、泰迪、吉娃娃,品种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有的价格贵得惊人,动辄几千,甚而上万元。对此,我不敢恭维。那种其貌不扬却贫贱不移、忠贞不渝的柴犬土狗,很少有人问津,即使在乡下已不多见了,这令我徒增了些许莫名的失落。

-作者-

唐诗闲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人天生是孤独的,如汪峰唱到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则说:“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

(风雪夜归人诗意图)

孤独是高级的享受,人们都喜欢“孤独感”,但却不喜欢孤独,人们更喜欢在自我的孤独世界来临时被温暖的身边世界拥抱,人们渴望在悲惨的现实世界中被温柔相待,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这是千古同理的事情,唐诗里也有这样的作品,就是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如果我们要找出盛唐的代表诗人,毫无疑问,他一定是李白,如果说盛唐在安史之乱中还隐约有盛世文学的些许影子,或者我们还可以再说说老杜,但老杜之后,盛唐就真的不在了,象崔颢说的“一去不复返”了。继之而起的就是中唐诗风,阔大雄浑的盛唐诗风从此转向逼仄凄清,中唐诗风的靠前个代表诗人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这里的生卒年都是约数,因为诗人生死均无考。),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身历四朝,世称“刘随州”。

(诗意图)

刘长卿一生非常不顺利,755年,他考中了秀才,还没有发榜,安史之乱就暴发了,第二年,唐肃宗即位,新政成立,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但不久被诬入狱,幸好遇大赦获释。两年之后,他又摄(代理)海盐令。不久后,又被贬,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又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幸而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这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全诗写的是严冬,应在诗人遭贬之后。上半首“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面上是说赶路的辛苦,其实也是说诗人人生道路走到了极难极贫处,天色将过黄昏,远处的山已经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了。这里的苍山有说是远处黛青色的山的,有说灰蒙蒙的山的,总之是远山一片已模糊不清,诗人目力所及看到的远处的风景是“白屋”,白屋有两种解释,1、雪已经下来了,屋顶当然是白的,形容屋顶雪之厚,又证明雪下得大;2、白屋指白茅草盖的草房,这种草房是经济能力弱的古人盖屋常用材料,证明看到的是穷人的房屋。“贫”字也有两种说法,1、指稀少,在荒山行走,看到的房屋是稀少、寥落的;2、指穷困,因为穷和才用白茅草盖屋。诗人此时身遭寒冷,避无所避,诗人所见,是大雪漫山,路稀人少,是天色将晚,是白屋寥落……

(诗意图)

这一切,似乎就是诗人生平现状,他自己正被害得走投无路,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他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呢?

下半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既是“归”人,当是回归,归来之意,因此,这里到底是芙蓉山主人出外归来,来是诗人自己外出归来就成了一个争议点,狗叫可能是诗人做客,因此狗儿叫,或者是主人归来,主人欢乐的叫声,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是别家狗叫,别家来客人,这都有可能……不管如何,也不管是谁归来,诗人这样写,是以超然的视角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想必我们大家也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寒冷的夜晚,赶向某个陌生的城市,当远远望见一片城市灯火时,心底总会升起一种温暖,那一片灯火是人间的温暖,是靠近它,就是靠近了人间温情。这里白屋的犬吠背后,当然就是温暖的屋子,有热水,饭食,暖床,还有来自朋友的问候,虽然,这只是“白屋”,却是良好的栖息所,天寒、山远、雪大、屋贫,一片肃杀,但一声“犬吠”却是来自人间的声音。在诗人的黯淡的人生路上,他遇到了苗丕,这给他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对此诗人当然也有无限的感激之情。

(人生无处不如此)

整首诗都是白描写景,没有一句感情抒发,但“风雪夜归人”却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诗人在这里确实是过客,是行人,是路人,但在这天寒地冻之中,在这荒山野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困境,就在此时,能找到一个同样贫寒的小屋,一处可能一样穷困的山村人家,却有一间茅屋可避风雪,也有一处灯火可见光明,一碗饭食可藯饥寒,因此,诗人发出了对人世风雨吹打之后的回归温暖的一种感叹,这种感叹,古今同慨。试问,在人生漫漫路上,谁又不是孤独的“风雪夜归人”呢?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诗中竟有如此之美的诗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则是诗人的时代。唐代从最早的初唐四杰到盛唐李白,中唐杜甫白居易,乃至于晚唐李商隐等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构建了唐诗的精美大厦,完全可以俯瞰其他的任何一种诗词体裁形式。

诗人李白

唐诗当中,出类拔萃的诗人有很多。李杜、小李杜自不必多说,即便是不怎么有名气的王湾、张籍等人,也都有经典诗词传世。在这些诗人当中,有的以七言为主,有的以五言为主,有的以古体诗为主,有的则专攻律诗,然而无一例外,他们所创作的诗歌都足够经典。

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诗人,虽然很多人对他不了解,但是却很熟悉他的一首古诗。这个诗人的五言诗写的是较好的,以至于文学评论家都论其为“五言长城”。

长城

这个诗人,名为刘长卿。而他那首我们都非常熟悉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诗篇,就是他著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诗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对,我们所最为熟悉的,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且不管这首诗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单单只看这两句古诗,我们就觉得,这首诗写的真美。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是刘长卿最为知名的一首诗,遗憾的是,他本人并没有这两句诗这么出名。就像我们都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而不知原诗人许浑一样,相对诗人本人,我们了解更多的,是他的作品。

不过,这首看似很简单的诗歌,却无人解读诗人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后世对此进行了很多的解读,有多个版本,虽然都能自圆其说,反倒是使得我们不太了解这首诗本身的含义了。

风雪夜归人

从诗歌本身的意义来说,主要的分歧包含多个方面:靠前句,“日暮苍山远”,“苍山远”写的是山远还是苍山远?而且这个“远”指的是还有很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白屋”指的是房子非常的简陋还是指的是风雪覆盖的房子?“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从诗歌本身的思想感情来说,是为了表达对于贫寒人家的同情?还是指的是诗人自己风雪之夜终于找到可以过夜之处而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以至于表达出了对于主人的感激之情?

风雪夜归人

一个诗人的一首简单的诗歌,却无人可以解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只能说明诗人的功夫炉火纯青。写五言诗的有很多诗人,李白杜甫都有不少,但是被尊称五言长城的却只有刘长卿一人,这本身就对其是一种肯定。至于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如此简短,却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吸引一代代的诗词爱好者和诗词专家进行解读,本身就是对诗人“五言长城”称号的一种肯定。

以上就是有一首诗是柴门闻犬吠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