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原创*发 | 金角财经作者 | 塞尔达强调要“留住人才”的中芯国际前董事长高永岗,决定先走一步。7月17日傍晚,中芯国际公告称,高永岗因工作调整,辞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由副董事长刘......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

作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堪称是引领“中国芯”破局的中流砥柱。当下,在梁孟松博士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7纳米制程芯片的关......接下来具体说说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外媒:中芯国际再进一步

我国芯片产业长期以来受制于多种因素,依赖进口成为主要现状,而这种依赖却也成为西方国家限制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筹码。然而,在这样的挑战下,中芯国际作为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肩负着巨大的期望。尽管封锁和限制一直不断,但中芯国际仍在不断突破前行,近日外媒报道的消息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过去两年中,中芯国际一直在大力扩产28纳米成熟制程,并在天津投资500多亿兴建芯片厂,加上之前在京、深、沪三地的投资,共计1700多亿建设了四个芯片厂。28纳米制程作为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的分界点,是芯片性能和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市场需求巨大且不受限制。然而,中芯国际并没有就此止步,近期传来的消息显示,上海晶圆厂已实现了14纳米规模量产,这是一项重要的进展。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要实现14纳米制程的规模化量产,中芯国际经历了长期的默默推进。早在2019年,它就宣布实现了14纳米量产,但量产并不等于规模化量产。规模化量产意味着产能的大幅提升,可以大规模生产14纳米芯片,这是一项关键的里程碑。中芯国际的持续努力和突破,以及对“规模化”这一概念的强调,都显示了其决心和实力。

这一系列进展中,梁孟松博士功不可没。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前,梁孟松曾在台积电和三星从事技术工作,多次推进技术突破。2017年,受到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的邀请,他加入了中芯国际。自梁孟松加入后,中芯国际的芯片代工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相继突破了28纳米和14纳米,甚至在更先进的FinFET工艺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梁孟松的技术才华和贡献,是中芯国际能够走向先进制程和特色工艺的重要因素。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原创*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塞尔达

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

强调要“留住人才”的中芯国际前董事长高永岗,决定先走一步。

7月17日傍晚,中芯国际公告称,高永岗因工作调整,辞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由副董事长刘训峰接任,人事变动自7月17日起生效。

这距离中芯国际上一次换帅不足两年。 2021年9月,时任董事长周子学因身体原因辞职,高永岗临时任代理董事长,并于次年“转正”。

近年来,中芯国际高管层一直发生着激烈的人事动荡,技术大牛蒋尚义和梁孟松均已离开董事会;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薪酬委员会以及技术部门等多位核心管理人员也发生替换,其中多人辞职。

新挂帅的刘训峰加入中芯国际尚不足一个季度,近乎“空降”。他具有深厚的国企管理背景,但履历上并没有过多半导体行业经验。

更多人关注的是,中芯国际在今年5月的委任公告中称, 刘训峰是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芯片大基金”)推荐的。

芯片大基金成立目的,就是希望从国家层面助力芯片行业,而作为中国芯片的顶梁柱,中芯国际也在多方面获得过芯片大基金支持。

目前,这家芯片巨头的“卡脖子”难题依然严峻。年中时,中芯国际在官网直接下架14纳米代工信息,引发市场关注,网上更出现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认输论”说法。

有芯片大基金背景的刘训峰“空降”董事长,意味着在“内忧外患”的困局下,相比资金扶持,芯片大基金希望在中芯国际起到主导作用。

已经是第七任董事长

自创立以来,中芯国际已经先后更替过6位董事长,从公司创始人及首任董事长张汝京,到后来的王阳元、江上舟、张文义、周子学、高永岗以及最新继任者刘训峰,如今已至第七任董事长。

2021年9月,时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因身体原因辞职,高永岗临时兼任代理董事长,履行董事长职责;2022年3月,高永岗“转正”,被正式任命为中芯国际董事长。

彼时的公告显示,1965年出生的高永岗为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曾担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拥有逾30年企业管理经验;

同时他也是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委员,亦是香港**非执行董事协会创会理事,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等。

在中芯国际的履历上,高永岗于2009年出任非执行董事,随后先后获委任为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代理董事长、董事长。

不过,由于缺乏技术背景,高永岗的挂帅被市场认为是中芯国际调整期“过渡”之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永岗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后,中芯国际董事会规模也进一步缩减。最近三年,中芯国际董事会由2020年12月的15人,缩减至如今的8人;其中,执行董事数量由5人缩减至1人。

除了换帅频繁, 近年来中芯国际高管层也一直处于动荡状态

2021年11月,在第五代董事长周子学辞任两个月后,副董事长、技术大牛蒋尚义以“陪伴家人”为由辞任副董事长等职务;同时,另一技术大牛、执行董事兼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也退出董事会,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

此外,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审计委员会成员周杰,也以“工作需要”为由辞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杨光磊同样宣布辞任。

今年4月,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也宣布离职,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5月份,在宣布刘训峰出任执行董事同时,中芯国际还宣布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黄登山辞职。

这意味着, 在周子学离任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中芯国际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薪酬委员会以及技术部门等多位核心管理人员发生替换,其中多人辞职

公司换帅可能意味着发展方向出现了战略性改变,作为一家企业,掌门人频繁变动,容易带来核心高管的流动和调整,不利于企业的稳定。 ”有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中芯国际人事动荡表示担忧。

“大基金”主导

刘训峰的到来,意味着 中芯国际进入“大基金”主导的时代

这位加盟加入中芯国际尚不足一个季度的“空降”董事长,过去的履历有深厚的国企管理背景,曾在中国石化上海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等担任主要管理职位;

也曾担任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亦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会长。

唯独缺乏足够的半导体行业经验,但却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推荐的候选人。

除了刘训峰,此前中芯国际董事会还有另一位芯片大基金背景的非执行董事加盟。2022年11月,杨鲁闽获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他同时担任芯片大基金董事。

在中国芯片行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被称为“芯片大基金”,一期募集资金1387.2亿元,二期2041.5亿元,代表的是芯片投资的国家支持政策。

芯片大基金同时还是元禾璞华、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等众多半导体投资基金的母基金,以此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投资国内芯片产业。

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芯片大基金以直接和间接的股权、债权投资等形式,扶持了中芯国际、上海华虹、长江存储、长电科技、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等一大批半导体上下游的明星和头部企业,持股的上市公司达到34家。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芯片大基金二期共出现在7只股票前十大股东之中,合计持股市值超过140亿元。

2020年12月初,在中芯国际刚被美国国防部列入黑名单时,这家芯片巨头就发公告称获得芯片大基金资金支持。

当时的公告显示,中芯国际全资附属公司中芯控股、芯片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共同成立合资企业中芯京城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总投资额为76亿美元,业务范围包括生产12吋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列等。

中芯控股、芯片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分别出资25.5亿美元、12.245亿美元和12.255亿美元,分别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51%、24.49%和24.51%,三方的投资形式均为现金出资。

2021年11月23日晚间,中芯国际又发公告称,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芯控股同意向芯片大基金二期转让中芯控股于深圳合资协议下已认缴但尚未实缴出资的5.313亿美元(占中芯深圳股权的22.00%),由后者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

中芯国际当时表示,通过订立新深圳合资协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芯深圳股权结构,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加快中芯深圳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中芯国际今年一季报显示,十大股东中,鑫芯香港持股比例为7.79%,是公司第三大股东;鑫芯香港是巽鑫(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由芯片大基金一期全资拥有。

同时,芯片大基金二期亦在中芯国际直接持股1.61%,是中芯国际第四大股东。

中芯国际董事会8名董事中有两名具有芯片大基金背景,其中包括董事长。这也意味着,相比过去主要依靠财务方式去扶持,芯片大基金开始转向对核心业务的具体操盘。

毕竟, 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之间的博弈,开始被注入更多的“国家意志”。

2022年2月,欧盟公布《芯片法案》草案,计划投资430亿欧元,扩大欧盟芯片产能,并防止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

7月,美国国会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设立美国芯片基金、美国芯片国防基金、美国芯片国际科技安全和创新基金、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四个基金,以五年527亿美元的补贴,支持美国芯片产业。

在此背景之下,曾因“卡脖子”吃过瘪的中芯国际,面对芯片这一周期长、资金需求量高的国家战略级产业,从国家层面去助力完全在情理之中。

内忧外患

换帅之际,中芯国际正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双重压力。

所谓“内忧”,主要是下游需求疲软,所导致的中芯国际业绩恶化以及后续的连锁反应。

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二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 。该机构分析师表示,自2022年以来, 智能手机市场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此外,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总计5970万台, 同比下降16.6%,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降

今年一季报显示,中芯国际营收为102.09亿元, 同比下降13.9% ;归母净利润15.91亿元, 同比下降44%

同时, 中芯国际一季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8.1%;与之相较,2022年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9.5%,去年一季度超过100%

在随后的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坦言,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行业回暖需要时间,上半年行业周期尚在底部,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依然复杂。

业绩恶化同时,产能过剩压力下,中芯国际选择扩产而不分红的决定也引来争议。

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称,靠前季度的资本支出是12.6亿美元,以每年增加一个五万片12英寸月产能的厂这样的增量速度在做规划。

庞大资本开支也使中芯国际在去年归母净利润创新高后选择不分红,引来部分投资者质疑。

对此,中芯国际财务负责人吴俊峰表示:“公司所处的集成电路代工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持续的资本开支和产能建设是公司未来收入与利润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他补充,截至去年底, 中芯国际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09亿元人民币,但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扣除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后,所得到的自由现金流为负56亿元人民币

此外, 去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为人民币432.4亿元,吴俊峰预计,今年资本开支大致持平,且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

“综合考虑公司现阶段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公司拟不进行2022年度的利润分配,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公司长远发展需要和股东长远利益。”吴俊峰称。

面对业绩恶化、产能过剩等困难同时,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也难逃“卡脖子”困境。

所谓外患,是指美国联合日本荷兰加大遏制国内半导体的力度,使得中芯国际无论是在设备采购还是原材料供给方面,均受到一定挑战。

今年中,中芯国际在官网直接下架14纳米代工信息,引发市场关注,网上更出现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认输论”说法。

此前,台积电老将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时,时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及联席CEO梁孟松以辞职相逼而捍卫的,正是其在中芯国际内部代表的14纳米等先进制程发展路线。

最终,这场争斗以蒋尚义辞任、梁孟松退出董事会但继续担任联席CEO为果告一段落。

倘若中芯国际确定放弃14纳米先进制程业务,就意味着当初那场争斗中的蒋尚义和梁孟松二人,都没有成为赢家。

内忧外患之下,芯片大基金在此时积极地介入中芯国际的管理工作,虽符合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变迁的趋势,但火速“空降”的刘训峰缺乏半导体行业经验,能否“代表”芯片大基金带领中芯国际走出困局,可能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财新《中芯国际再换帅58岁高永岗辞任董事长》

外媒:中芯国际开始“狂飙”了

作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堪称是引领“中国芯”破局的中流砥柱。当下,在梁孟松博士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7纳米制程芯片的关键技术,并且正在全力攻关更加先进的5纳米晶圆制程。

尽管当下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国际尖端制程技术已经来到了3纳米,中芯国际与之还有相当的差距,然而,即便如此,目前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关于中芯国际7纳米制程芯片的消息。相反,中芯国际并没有同台积电一样,激进地投入到晶圆芯片的迭代更新,反而加大在28纳米成熟制程芯片的投产力度,这令很多人大为不解。

然而,从当下的市场行情来看,中芯国际将成熟制程芯片作为发力重点,可以说完全符合实际近况。有外媒也表示,选择了28纳米制程,中芯国际的“狂飙”开始了。

审时度势,中芯国际布局28纳米制程

台积电、三星、联电,乃至英特尔,都在最新的先进制程芯片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扩大对高端芯片市场的布局,当然,巨额的投入与高端芯片技术的突破,也为这些芯片巨头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以台积电为例,凭借着扎实的代工技术以及不断迭代更新的晶圆制程,每年苹果为自己iPhone所量身打造的A系列芯片,基本上均花落台积电。高通每年打造的骁龙芯片,也很大比例交给台积电代工。

掌握高端制程芯片的制造技术,即便尚且不能达到台积电当前3纳米且高良率的水平,然而三星、联电等晶圆代工企业,依然能在高端制程芯片领域分得一杯羹。参照当前中芯国际已然掌握了7纳米制程晶圆芯片的制造技术,也已经迈入了高端制程芯片的俱乐部,但是中芯国际却迟迟没有开工大批量生产7纳米芯片,反而在扩大规模生产28纳米制程晶圆。

不过在此前中芯首席技术官,联合董事长梁孟松的声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芯当前已经掌握了7纳米制程芯片的核心技术。然而鉴于EUV光刻机被ASML列入禁止对华出口的限制清单,中芯国际暂时还无从获取必要的生产设备。

虽然ASML也提出可以使用DUV光刻机采取多次照排堆叠技术生产7纳米晶圆芯片,但没有EUV光刻机,这种方式造出来的芯片,并不能保证生产良率。半导体晶圆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良率不达标,虽然可以造出零星合格的芯片,但那只是赔本赚吆喝。

所以,从制程技术的角度来讲,中芯国际虽然可以生产7纳米芯片,是出于良率以及市场因素,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着手主攻28纳米芯片。毕竟,当下最先进的晶圆制程已经达到了3纳米,7纳米芯片高不成低不就,市场定位已经十分尴尬。况且当下全球电子消费市场萎靡,即便是台积电、三星,也都遭遇了巨额的砍单,高端芯片市场遇挫。

不料,东边不亮西边亮,台积电、三星在高端芯片市场遭遇滑铁卢,中芯国际却将主要产能部署到28纳米制程后,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去年一年中芯国际营收495.16 亿元,同比增长了39%;利润额为 121.33 亿元,同比增长 13%。

押宝28纳米芯片,让中芯国际获得了史上较好的业绩,结合市场最新的需求状况,中芯国际的好日子还在后面,有外媒也表示,中芯国际的“狂飙”开始了。

28纳米,中芯国际的“狂飙”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5G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应需求的28纳米芯片的市场需求也是水涨船高。而中芯国际大规模的28纳米芯片,正好撞在了风口上,老天爷赏饭吃,想不大卖都不行。

除了中芯的现有工厂之外,中芯国际当前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座12英寸大型芯片工厂在建,毫无疑问,主要生产的将会是28纳米芯片。据悉,其位于北京的工厂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中芯国际28纳米芯片的产量,还将进一步大幅增加。

除了产量,中芯国际在28纳米制程的良率上,也早已达到业界良率的水准,始终将良率保持至95%以上,对于中芯国际而言,28纳米制程已经没有任何技术的难点,芯片生产设备也不收国外的限制,即便是将来设备进口受限,国内以上海微电子为代表的国产光刻设备厂商,以就已经基本完成了28纳米制程光刻机的研制工作,届时随时可供用于替代进口产品。

此外,由于台积电、三星等业内同行,此前一直都致力于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暂时还无法快速地转换产能到成熟制程,毕竟,半导体晶圆工厂与产线的扩建搭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前台积电已经意识到市场行情的变化,紧急在我国台*地区的高雄等地筹建28纳米芯片工厂,然而最快也得明年才能投入量产。其他半导体产商的情况也都差不多,谁都没有料到,成熟制程的28纳米芯片,竟然会成为市场的“香馍馍”。

以上就是中芯国际什么时候有科创板武汉中芯国际普工待遇怎么样?中芯国际又又又换话事人了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