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从卷成分到卷配方,在不断的发展中护肤品已然成为一条科技驱动的赛道。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相较国外品牌“品质更好”。盘点这......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同一个行业,不同语境下,会先后涌现出各个细分赛道。审读“下一代际”的最好方式,就是沿着赛道更迭的脉络,去探寻代表企业诞生与壮大中,蕴藏着的种种细节。这些细节,可以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接下来具体说说

巨子生物VS锦波生物:巅峰对决,谁将称雄?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胶原蛋白赛道群雄逐鹿,硝烟四起。近期,锦波生物、巨子生物2023年年报相继出炉。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均录得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胶原蛋白靠前股”巨子生物的营收约为35.24亿元,同比增长49.05%,归母净利润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44.88%,实现毛利率83.63%。

“北交所最贵新股”锦波生物实现营收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96%;归母净利润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4.61%,毛利率高达90.16%。

早期阶段,玻尿酸在医美市场上备受追捧,从而催生出了业界的“医美三巨头”——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随后,胶原蛋白在医美等领域崭露头角,业内普遍预测其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医美市场的热门成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这两家公司有望凭借其在胶原蛋白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分割医美护肤市场,成为新的市场领跑者。

截至3月28日收盘,巨子生物股价42.55港元,总市值423.37亿港元,锦波生物股价218.88元人民币,总市值149.03亿元人民币。

巨子生物:“第二增长曲线”疲软

根据年报,巨子生物的主营业务包括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包括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以及保健食品及其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之一。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在港交所敲钟,成为胶原蛋白赛道中靠前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巨子生物营收35.24亿元,同比增加49.0%。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14.52亿元,同比增长44.9%。

年报显示,2023年,其功效性护肤品总收入为26.47亿元,同比增长69.6%,占主营业务比例的75.1%。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针对业绩增长的原因,巨子生物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充产品类型,深耕线上渠道、打造明星单品并加强营销,使得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销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据了解,巨子生物旗下设有八大主要品牌,包括可复美、可丽金、可预、可痕、可复平、利妍、欣苷和参苷,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保健食品三大领域。

分品牌来看,可复美再次延续高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可复美营业收入27.88亿元,同比增长79.1%,营业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8.2%,进一步扩大至79.1%。

而可丽金作为巨子生物旗下中高端功能性护肤品,售价定位在100元至680元,但其2023年的总收入仅6.17亿元,与2022年的6.18亿元相比,处于下滑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一张医用面膜圈粉无数的可复美,或许已经完成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巨子生物的全部想象,该公司难逃“第二增长曲线”疲软的命运。一美社在《流量红利消失、依赖单一产品,巨子生物难解增长困局》一文中也着重阐述过巨子生物的困境。

年报显示,公司的医用辅料板块占主营业务比例从2022年的32.2%,下滑至2023年的24.4%,总收入则从2022年的7.6亿元,微增至2023年的8.61亿元。公司保健食品及其他板块表现也不佳。年报显示,2023年其收入仅0.16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比例约0.5%。

从上述情况来看,巨子生物对可复美的依赖程度显而易见。至于可复美这款大单品能否在未来持续支撑公司的业绩增长,以及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锦波生物:左依超大单品,右展代工业务

锦波生物在2023年基本实现营收翻番。招股书显示,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以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和抗HPV生物蛋白产品为核心的各类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3年7月20日,锦波生物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最贵新股”。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报告期内,锦波生物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99.96%,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增长1.75倍,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0.16%,同比上升4.72%。

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是目前唯一的注射级别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医用材料,公司正在开展该材料在妇科、泌尿科、外科、骨科、心血管等各种医疗场景的应用开发。以该材料作为唯一成分,锦波生物开发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并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面部皱纹纠正。

就2023年业绩大增的原因,锦波生物在年报中解释道,“主要系公司通过加大品牌宣传、产品市场教育及推广力度,深耕现有客户并不断拓展新客户,同时公司积极研发新产品及产品升级,优化并完善产品矩阵,销售规模大幅增长所致。”

从细分板块来看,2023年,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原料及其他、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8亿元、7593.44万元、2418.13万元、18.85万元,毛利率分别为93.18%、67.79%、75.9%、53.61%。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锦波生物在半年报中表示,医疗器械产品营业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 122.66%,主要系本期单一材料医疗器械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所致,其中公司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作为药监局批准的靠前款三类医疗器械证的三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薇旖美自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突破75万只。

功能性护肤品营业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 12.00%,主要系本期 6 月中旬新增单一成分功能性护肤品“ProtYouth®”,导致单一成分功能性护肤品较上年同期增加 66.54%。原料及其他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42.89% ,主要系本期积极开拓原料市场,胶原蛋白原料收入增加所致。

目前看来,薇旖美依然是锦波生物的超大单品,是其主要营收来源。不过,相对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的其他营收曲线似乎更能看到“钱景”。

在原料业务上,2023年锦波生物与欧莱雅达成合作,向其供应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料,以其为核心成分的小蜜罐面霜二代已于2023 年12 月上市落地,后续有望加大合作提升收入贡献。锦波生物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与欧莱雅建立战略合作,首次进入欧莱雅供应链体系,并实现向欧莱雅销售重组胶原蛋白原料。”

在ODM板块,根据锦波生物提交IPO申请,2021年该板块的营收大约在20%左右,并且占比连续三年提升。在1月25日接受调研时,锦波生物也表示ODM 是比较重要的板块,公司没有主动把 ODM 比例控制在特定的范围。

营销费用均攀升,研发支出锦波生物更胜一筹

为了讲好商业故事、获得营收,巨子生物、锦波生物都把重金砸向营销。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巨子生物的销售及其经销开支约11.64亿元,同比增长64.8%,占营收比重为33%。“该增长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线上直销渠道快速扩张令线上营销费用有所增加。”巨子生物解释道。

的确,线上渠道已成为了巨子生物的主战场。2023年,巨子生物通过DTC店铺的线上直销收入为21.55亿元,较2022年上升77.5%,占2023年总收入的61.2%。据财报披露,2023年618期间,胶原棒GMV同比增长超过700%;双十一期间,胶原棒GMV同比增长超过200%。

不过,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电商渠道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巨子生物需要支付给平台高额的服务费,这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净利率。近年来巨子生物的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0-2023年巨子生物的净利润率分别为69.42%、53.34%、42.38%、41.09%,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83.63%,较去年同比继续下降。

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

锦波生物方面,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约1.65亿元,占营收比重约21.14%,同比增长57.14%。对此,公司解释道,主要系本期随着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扩充销售团队,销售人员薪酬及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宣传推广费用增加所致。

相较巨子生物的净利率,锦波生物近五年来普遍偏低,巨子生物的净利率在2020年达到69.42%,而锦波生物即使在2023年*高峰也只有38.28%。不过,近四年来,巨子生物的净利率急转直下,到2023年,已经下降28.33%至41.09%,而锦波生物在逐年上升。

同样的,近四年来,锦波生物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80.01%增长10个百分点至90.16%。高速增长的毛利率已经让锦波生物取代巨子生物,成为胶原蛋白行业新的“医美茅”。

相较于巨额的营销费用,巨子生物的研发费用稍显逊色。2023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0.5%至7500万元,但仅占总营收的2.1%。锦波生物2023年的研发投入为8498万元,同比增长87.14%,占总营收比重为10.89%。一美社在《四个月涨1300%!北交所诞生一家医美大牛股》一文中详细阐述了锦波生物的研发费用率以及胶原蛋白市场现状。

实际上,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早在IPO募资用途中便提及了品牌推广。其中,锦波生物拟将1.5亿元用于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巨子生物拟将46%的募资所得款(募资净额为4.96亿港元)用于增强其全渠道销售及经销网络。

华熙生物双靠前!贝泰妮巨子上榜,国货研发雄起|2023国妆榜

从卷成分到卷配方,在不断的发展中护肤品已然成为一条科技驱动的赛道。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相较国外品牌“品质更好”。盘点这一年国货护肤品研发方面的变化,会发现消费者们对国货的青睐与日俱增,头部品牌们以科技硬实力扛起了潮流大旗。

国货巨头研发力度持续增大,超越国际大牌平均水平

近年来,国货护肤品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头部企业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火热局面。从上市企业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华熙生物(688363.SH)、贝泰妮(300957.SZ)、珀莱雅(603605.SH)、上海家化(600315.SH)、巨子生物(02367.HK)等对研发投入越来越“豪横”。

其中,华熙生物长期保持引领势头,2021、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2.84亿、3.88亿,1.87亿元,与第二名相比,始终处于1.5倍以上的绝对优势。不论是增速还是投入资金总额,华熙生物的研发力度都是头部队伍中的佼佼者。最新数据显示,华熙生物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达到2.77亿元,是国货美容护理领域中的靠前,也是唯一超过2亿的企业。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国际头部美妆企业的研发费用率主要集中1.5%-3.5%之间,而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已连续多年超过4%,并逐年稳步增长,2023年上半年更是达到6.8%,为长期发展夯实了科研基础。

业界都清楚,原料是化妆品的芯片,新原料的研发比拼就好比国家的军备竞赛。华熙生物2023半年报披露,其在研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121个。其中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微交联透明质酸粉末产品HyacrossTL200、Hyatrue®透明质酸钠(MDⅡ-L、MDⅡ-R)等已完成试产。此外,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在上半年上市了BioyouthTM-EGTPure超纯麦角硫因、HybloomTM微真两款化妆品级原料。以重组胶原蛋白而知名的巨子生物在2023年推出了多种自研原料和原料组,如稀有人身皂苷、巨苷源。贝泰妮则积极挖掘云南特色植物高效成分,在敏感肌等赛道持续发力。珀莱雅在胜肽领域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成功研发*家专利环肽新原料「环肽-161」并应用在新品红宝石面霜3.0中。当下,广大消费者护肤意识加速上升,且高品质护肤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在国内外品牌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压力下,国货头部品牌凭借对国内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以及研发方面持续高投入的积累,实现快速开发,以优秀的产品力赢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2022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9.1%。

新增科研成果丰富,国货护肤品专利壁垒加高

在持续走高的科研投入下,国货护肤品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相关专利不断增多。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国内化妆品10强企业一共申请了约39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8项,占总申请数的70%;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81项、38项,占总申请数的比例分别为20%、10%。在美妆品牌十强选手中,贝泰妮与华熙生物2023年专利总数分为别80、79,遥遥领先于位居第三的丸美股份。

在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对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方面的要求较高,且申请流程最复杂,难度最大,因此含金量也*高,此外实用性专利次之。华熙生物以67个发明专利位居于靠前,贝泰妮、丸美股份紧随其后,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分别为62项和47项。

专利申请是一场考验科研功力的“长跑”。截至2023上半年,华熙生物已申请专利801项,含发明专利637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395项,发明专利数量为260,占比超过60%。2024年1月4日,华熙生物公布了一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名为“一种重组III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1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公告华熙生物申请了唾液酸应用技术专利“唾液酸在促进钙吸收中的应用及产品”。

原料创新是推动化妆品行业产品创新的源泉,能够让国货护肤品摆脱原料进口的依赖,提升品牌竞争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77家企业成功实现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其中,华熙生物以4个新原料备案数量位列第三,备案的新原料分别是N-乙酰神经氨酸、水解透明质酸钙、水解透明质酸锌、氨基乙酰丙酸HCl。

合成生物技术加持,为全产业链保驾护航

从技术的角度看,合成生物因原料创新、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等优势已然成为美妆领域加速发展的“东风”。2023年公布的“合成生物学产业价值金榜”Top5企业中,有3家都涉及了护肤品领域,分别为华熙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

其中,华熙生物是国内“唯一”集合成生物“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和产业化能力、市场**能力”三力合一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可赋能其功能性护肤品研发的全链路,贯穿原料、配方技术、包装剂型、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为更多产品的研发创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以护肤品中大受欢迎的成分透明质酸为例,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实验室发酵产率已经达到73g/L,是现在16-17g/L产率的4.5倍,让生产成本降低了3/4,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且更加环保。华熙生物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各种物质的产业**,让更多科研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消费者。可以预见,在华熙生物等“大厂”的发力下,合成生物技术将更好地帮助我国解决化妆品原料“卡脖子”的问题。

此外,基于合成生物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建设成果,华熙生物的供应链更加自主可控。2022年其功能性护肤品车间获评“山东省数字化车间”,同时公司供应链协同平台入选“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2023年,华熙生物入选当年首批省级绿色制造名单,获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

除了华熙生物,贝泰妮在绿色供应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进展。贝泰妮设立了专门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机构,打造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低碳循环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2023年10月,贝泰妮入选了“绿点中国2023年度案例”。

巨子生物VS锦波生物:谁是中国重组胶原靠前股?

同一个行业,不同语境下,会先后涌现出各个细分赛道。审读“下一代际”的较好方式,就是沿着赛道更迭的脉络,去探寻代表企业诞生与壮大中,蕴藏着的种种细节。这些细节,可以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路,也可以为投资者勾勒出可供参考的地图。

重组胶原蛋白,作为近几年的当红美妆原料之一,是美妆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块拼图:新上岸的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的股价不断挑战市场认知;国内美妆企业珀莱雅、华熙生物、丸美股份、福瑞达等加速布局,研究重心不断向其偏移。

尤其是,作为难得的以国货引领的成分赛道,重组胶原蛋白几乎可以作为国货美妆崛起的代表。目前,这一赛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美妆巨头入场,LVMH旗下基金、资生堂先后投资国内相关企业,欧莱雅的老产品迭代和新产品发布中,为其代工的国内原料企业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本文将延续美妆研究靠前性,以原料技术发展路径及代表企业崛起历程为参照系,拨开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代表的、美妆投资路径上的层层迷雾。

01 胶原蛋白的三次崛起

胶原蛋白是人体主要的细胞外基质,分布在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占皮肤干重的75%,对皮肤提供弹性( 主要Ⅰ型 )和结构支撑( 主要Ⅲ型 )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分解速度高于再生速度,胶原蛋白会发生净流失,人类就此出现皮肉松弛下垂等衰老现象。

因此,美妆从业者以胶原蛋白为锚点,提出了丰富的抗衰理念:1)防止胶原蛋白流失:如无氧锻炼;2)补充胶原蛋白:食补阿胶、燕窝;3)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医美项目点阵激光和热玛吉等。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永驻青春的落点是胶原蛋白,为何还“曲线救国”,胶原蛋白到近几年才成为热门原料?

答案是人类对胶原蛋白的探索历史足够长,但受制于技术端的桎梏,使其迟迟不具备产业化的充分条件。

截至目前,以"脱敏和降本“为迭代主线,胶原蛋白的产业化进程可以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两个阶段,期间蕴藏着三次重大节点性的技术升级:

1.0动物源——牛胶原蛋白 ( 欧美引领 ):1981年,医诺美( 后被艾尔建收购 )的一款牛胶原蛋白植入剂 Zyderm 获FDA批准,揭开胶原蛋白产业化序幕,这一版本的填充剂中含有3.5%的牛胶原;两年后,医诺美推出Zyderm Ⅱ,将牛胶原含量提高到6.5%,这两个版本分别用于浅层和中层皮肤的相关美容修复。

但由于与人体不同源,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较高的排异性,这一时期的牛胶原的致敏率高达3%-10%, 高致敏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限制了胶原蛋白的发展。 尤其是,1985年英国爆发“疯牛病”——通过牛相关制品传染给人类,引致早老性痴呆,这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几乎斩断了牛胶原的线性发展路径。

此外,1996年首款玻尿酸作为填充剂获批上市,在安全性、维持时间、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的玻尿酸再次挤压了胶原蛋白的发展。

1.1动物源——猪胶原蛋白 ( 欧美与中国台*地区引领 ):直到2009年,强生公司在来源( 猪胶原 )和生产工艺( D-核糖交联技术 )方面升级的Evolence获FDA批准上市;同年,中国台*双美公司的胶原蛋白通过CFDA认证,并进入大陆市场,作为国内推荐获批的胶原蛋白注射剂,大陆地区为其贡献了九成营收。 攻克致敏问题 ,初次降本的胶原蛋白迎来第二次崛起。

但凡事发展都有两面性,为降低感染风险,我国要求注射用动物胶原需向上追溯三代动物,以确保没有疾病史,双美不得已养起了猪,而产业链参与度过高使得双美陷入扩产困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2022年营收也才16.13亿元,仍低于医美新贵爱美客( 19.39亿元 )。

2.0重组胶原蛋白:我们正在见证的是胶原蛋白的第三次崛起,这一阶段利用基因工程、生物合成等技术,以人特定型别胶原蛋白功能区基因编码为模板,进行筛选、( 大肠杆菌/毕赤酵母等体系表达 )制备得到与人胶原氨基酸序列相同或类似的一类胶原蛋白,重组胶原因 来源易得+免疫排异+高表达率突破了产能瓶颈

至此,重组胶原蛋白正式进入产业化时代。

图:重组胶原蛋白分类标准,来源:公开网络整理

由于制备技术仍有进步空间,目前市场上存在重组类胶原蛋白( 同重组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 )和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这次的技术迭代中,由我国企业牵引着全球重组胶原蛋白先进技术与产能,不过,在商业化实践上,以巨子和锦波为代表的两个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02 重组胶原的靠前种理解——放量2C

巨子生物在胶原蛋白产业中,最大的话语权在于突破重组胶原蛋白的量产瓶颈, 一手扩产能、一手抓营销,巨子生物的经营路线与多产快销的消费品极其贴合 ,作为投资标的的逻辑在于突出商业化能力下的稳健现金流。

前有玻尿酸、后有动物源胶原蛋白,它们的发展历史都告诉我们,合理控本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提高表达率是重组胶原技术升级的核心目标之一。我们认为, 巨子生物的核心贡献在于提高重组胶原表达率,将重组胶原从实验室推到市场端

目前各家厂商发酵罐多为5吨、10吨,从实验室的培养皿到吨级生产体量的工厂,反应容器体积的变化,意味着局部代谢物积累、流场环境等同步变化。因此,规模化生产需要在接种量比例、培养基配方、溶氧控制以及补料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

据信达证券数据,当前部分部分厂商的重组胶原表达率为5%-10%,巨子生物的表达量已达到29.4%。截至目前,巨子生物重组胶原投产产能为10吨,在建产能200余吨,产能规模领先行业,消化这些产能的,是其突出的商业化能力。

回看巨子生物的发展路径,可以说巨子从成立就带着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其技术延续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及团队,2000年开发出重组胶原制备技术后,范代娣夫妇便注册公司探寻商业化;随后,巨子生物便开始了大步流星的商业化路径,2005年拿下重组胶原专利授权,同年建设产能,随后在消费市场完成变现。

目前,巨子生物的成分矩阵是重组Ⅰ型人胶原蛋白、重组Ⅲ型人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和mini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以此为基底,构建出面向功能护肤品、医用敷料、保健品领域的品牌矩阵,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可复美( 2023年H1营收占比76.4% )和可丽金( 20% ):

1)可复美 :主要产品为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于2011年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证,定价188元/5片。2022年前五个月,可复美医用敷料收入为2.31亿元,贡献31.9%的营收,这也是巨子生物最具规模和增速的核心产品;

此外,可复美品牌还扩充了功能性护肤品,比如2022年推出了次抛精华等,各大电商排名来看市场反馈不错,但上市后( 2022年报起 )其不再单独披露品牌中品类收入明细,具体数据就不得而知了。

2)可丽金 :虽然也有少量医用敷料产品,但从收入构成来看,主要还是中高端功能性护肤品,价格在109至680元区间。2022年前五个月,可丽金功能性护肤品收入为2.29亿元,贡献营收31.7%。

可惜的是,与可复美主抓直销的发展路径不同,可丽金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来销售,由于最大经销商西安创客村( 2019年贡献52%营收 )经营路径发生转变,可丽金自2019年起增长就几乎停滞,到2023年H1,在公司营收中占比降低到20%。

3)其他:除以上品牌外,巨子生物还搭建了基于重组胶原的可预、可痕、可复平、利妍,以及基于人参皂苷的欣苷、参苷品牌,除此以外还有在研或在等审批的轻医美产品。由于目前体量不大,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展开讨论。

在百花齐放的重组胶原领域,巨子生物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参与者。随着近几年线上渠道的快速发展,巨子生物的业绩也水涨船高,从2019年的9.57亿元翻倍至2022年的23.64亿元,其中线上渠道贡献了56.6%的收入。

图:巨子生物收入与营销费用情况,来源:公司财报,锦缎整理

然而,将营销重点转移至线上的美妆企业不在少数,流量费用趋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像宝洁之于烟酰胺,巨子生物为进行重组胶原的市场教育付出了不小的营销成本(如上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医用敷料品牌敷尔佳、功能护肤品牌珀莱雅、合成生物平台华熙生物等都在不同领域占据一定消费者心智,如今它们自带流量切入重组胶原领域,对巨子的潜在威胁可谓不小。

03 重组胶原的第二种理解——深化2B

与巨子生物相比,锦波生物的增长要缓慢许多,2022年锦波生物营收仅3.9亿元,只是巨子生物营收的一个零头。不过,并不妨碍 锦波生物是重组胶原的中国名片。与巨子生物功能护肤品和医用敷料的应用领域不同,锦波生物的发展主脉络在医美产品和代工生产上

图:锦波生物生产线明细,来源:公开网络

1)生产 :截至2022年底,锦波生物重组Ⅲ型胶原蛋白的产能为11.72吨。这些产能除了供应自身从原料到终端产品外,还用于外接包括樊文花、秀域、春语等品牌的ODM( 代工生产 )订单,2022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占比为11.88%。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火热概念下,锦波生物也被划进了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的布局规划里:去年12月,欧莱雅首次将重组胶原蛋白引入护肤领域,推出“小蜜罐面霜二代”,初次选用锦波生物作为原料供应商;今年3月,欧莱雅旗下品牌修丽可发布用于额部除皱的胶原针( 三类医疗器械 ),仍然由锦波生物代工生产。

锦波生物能够被欧莱雅选中,核心逻辑在于其在生产工艺与医疗器械证方面的壁垒。

2)终端产品 :锦波生物围绕重组Ⅲ型胶原蛋白、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多肽等核心成分,构建出重组胶原医疗器械产品、抗HPV生物蛋白产品和其他,重点品牌是薇旖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营收贡献最大,2022年贡献3.34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85.6%。

其中,锦波生物的核心优势在于对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量产先进性上,旗下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是我国推荐获批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这也是锦波生物被欧莱雅选中的原因之一。该产品主要用于面部除皱,在21年获批并上市,其后三年产生的收入分别为0元、0.28亿元及1.17亿元,正在逐步放量,是锦波生物业务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

据3月20日公布的年报,受益于“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的放量,锦波生物2023年录得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99.96%。

另外,今年8月锦波生物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再获三类医疗器械证,现下锦波囊括了国内重组胶原领域靠前个和第二个植入产品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由于重组胶原与玻尿酸的互为替代 性,再加上注册证在时点上的独有性,投资者常将薇旖美与嗨体做对比,以探讨是否薇旖美会吃透重组胶原填充剂赛道。 笔者认为,薇旖美要复制嗨体的成功,必须要通过三重考验

靠前是渠道方面 ,嗨体的增长路径是承托医疗机构迅速崛起,而当下的语境是各美妆品类在趋贵的流量中争夺注意力,各品牌不得不投入营销费用,但产出效率却在降低,复制爆款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另外,嗨体至今独占颈部除皱赛道,窗口期长达7年,但重组胶原注射剂的竞争却更为激烈,巨子、珀莱雅、创建医疗、聚源生物都在该领域布局,相关产品最快的将于今年上市;

第二是技术验证 ,嗨体承接的是玻尿酸成熟的提纯和交联技术,且在嗨体之前,用于面部填充的玻尿酸产业已经相对成熟。而重组胶原目前卡在全段三螺旋结构( 支撑力 )和自交联技术( 效果时长 )的升级阶段,因此还需市场端与技术端持续的反馈和验证,才能确定是否可以真正的打开市场教育后的复购天花板。

第三是成本控制 ,重组胶原较玻尿酸相比,优点是注射效果自然,但也由于易于吸收导致注射频率高。而定价方面,目前薇旖美6800元/支的价格显得格外扎眼,毕竟这已经超过60%的医美消费者月收入( mob研究院数据 )。

也正是出于以上原因,在C端医美属性更重的锦波生物起量速度不如功能护肤和医用敷料属性更重的巨子生物。

04 小结

总结梳理下全文逻辑:

1、通过攻克排异反应、提高量产能力,重组胶原蛋白成为热门美妆原料,这一次的技术迭代是由我国企业所牵引的,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是其中代表,它们在重组胶原蛋白发展路径上的不同方向做出了贡献。

2、巨子生物:提高重组胶原表达率,实现重组胶原从实验室到量产工厂的迁移,通过打造医用敷料、功能护肤品等终端产品,来进行重组胶原的市场教育。

3、锦波生物:领先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并深入产业链,业务模式涵盖2B和2C。C端产品主要面向医美和医疗领域,当前在重组胶原领域具备植入剂产品资质壁垒;B端的代工生产业务获得国际美妆品牌认可,这也代表着后者对国内重组胶原的技术与生产力的肯定。

选择有不同,没对错。目前关于透皮性、分子结构和是否交联的争论还在继续,全长氨基酸序列和三螺旋结构量产技术瓶颈仍留待解决,重组胶原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以上就是巨子生物和华熙生物哪个更受投资者青睐?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