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5月11日,2021年4月份PPI和CPI数据公布,如市场预期,CPI变化幅度相当温和,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3%,但是,PPI涨幅却创出近期新高,同比上涨6.8%,环比上......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财富新星计划:输入型通胀的现实与虚幻自全球爆发疫情以来,放水潮涌,经济学家们纷纷谈论一个新名词:输入型通胀。接下来具体说说

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的实体经济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紧缩的现象。随着全球化在美国等国的主导下对中国出现针对性的逆流,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得不从出口驱动型向内需拉动型倾斜。如今,实体经济实际上在明显下滑,导致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断膨胀。那么,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呢?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货币发行量和流动性变化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货币过多,另一个是货币过少。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贬值,价格上涨,而通货紧缩则使得货币升值,价格下跌。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指的是外部因素导致整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外部因素导致国内物价上涨,而输入型通货紧缩则相反。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实体经济萎缩

实体经济是指实质性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包含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而经济增长的实现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推动。然而,由于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实体经济在近年来明显下滑。实体经济的下滑导致企业的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债务负担增加。同时,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开支也在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的膨胀。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央行的流动性

央行的职责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经济的稳定。针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情况,央行会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由于实体经济的萎缩,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放不出去,很可能只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这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实体经济的出路

解决实体经济下滑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制定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的负担。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而企业则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并且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语

也说说输入性通货膨胀

5月11日,2021年4月份PPI和CPI数据公布,如市场预期,CPI变化幅度相当温和,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3%,但是,PPI涨幅却创出近期新高,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舆论的焦点转向了PPI,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扬,屡创新高,输入性通货膨胀成为市场的普遍担忧。

壹 经济学概念

科普一下,什么是输入性通货膨胀 (Imported Inflation)?简而言之,输入性通货膨胀就是由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引起的某国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直观地讲,不断上升的进口成本而且某国又非常依赖于进口商品,从而导致该国生产资料进而消费资料的价格上涨。

各国经济学家构造各种模型来研究和解释输入性通货膨胀,其中相应的传导机制对模型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传导机制分为三类:一是成本推动机制下的输入性通胀: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推高了国内基础产品成本,成本提高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带来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二是贸易机制下的输入性通胀: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及价格上涨时,会刺激国内出口商更多向外国出口商品,同时抑制国内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国内商品消费,最终带来国内总需求增加,引发通货膨胀;三是稳汇率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及价格上涨时,会造成外币相对于本币的贬值,本币升值预期会造成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国内央行会被动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刺激国内总需求并导致通胀。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三种传导机制

贰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部分市场人士将这一趋势与国内PPI的上行相关联,提出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升至近十年的*高水平。5月4日, 反映23种原材料价格指数的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 (BCOM) 上涨0.8%,创下2011年以来的*高水平。该指数比2020年3月波谷位置上涨超过70%。其中,铜的价格更是坡顶创纪录。锡价也触及十年新高,铝价和镍价涨至2018年以来*高水平。同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WTI原油期货近日稳于65美元/桶,Brent原油期货触及70美元/桶。

4月29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格首次突破每吨10000美元。5月5日,伦铜期货价格一度上涨0.7%,盘中触及纪录高位10190美元,收盘于每吨10040美元,为2011年2月以来的*高水平。4月28日, 高盛Goldman Sachs 发布的报告预测,大宗商品6个月内可能再上涨13.5%,并预计铜价将达到每吨1.1万美元。花旗Citi更加激进地预计明年铜价就会超过每吨1.2万美元。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下,中国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PPI升幅高企。3月份,中国PPI同比增4.4%,环比增1.6%,为历史*高环比涨幅。4月份, PPI同比上涨6.8%,PPI环比上涨0.9%,高烧不退。其中,产业链的上游行业PPI上涨幅度最大,是导致整体P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

然而,中国消费物价却总体平稳,未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甚至有的月份出现了指数下行的情况。3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4%,环比却下降0.5%。4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9%,环比仍下降0.3%。

这就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推动了中国工业制造的上游产业链价格的持续攀升,但未导致工业制成品价格同辐涨价,进而也未推动最终消费端的物价上涨。 目前,可以看到的就是,舆论主要担心的成本推动型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却在中国失效了。

弎 中国不必担心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如上所述,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有三种。不管哪一种传导机制,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靠前种传导机制的前提是本国是国际商品价格变动的接受者,本国上游中游下游的工业品及最终消费品价格依次传导顺畅;第二种传导机制的前提是本国市场完全开放并且自主能力弱,商品进出口和物资调配完全受制于他国;第三种传导机制的前提是固定汇率制度安排。

现阶段,这三个条件在中国基本都不成立,所以,可以断言中国不必担心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各主要大宗商品的生产国家。虽然中国都会进出口大量的大宗商品(如下图),但是并非如小国经济一样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反而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中国在上海、大连、郑州、广州均设有商品期货交易所,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有力竞争者。

2016年以来,中国PPI与CPI就存在一直背离的现象。这说明,未能看到PPI能够向CPI传导的有效证据,也就是,从生产端向消费端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顺畅。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正在起作用。例如:近些年的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改善下游、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再如:近几年金融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性的中小企业低息贷款减缓了中下游企业的涨价动机。

其次,中国是世界门类最齐的制造大国,商品需求与供给的自我调配能力极强。政府政策及调控能对商品进出口作用显著。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期间,中国对抗疫物资的生产调配能力堪称是世界典范。因此,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在本轮疫情经济复苏过程中,CPI和PPI继续出现明显背离,只有PPI在快速上升,综合反映物价变化的GDP平减指数也没有显著上升。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出现4个季度复苏,但面临通胀压力并不大。如下图所示:

全球放水,世界不是统一货币,中国怎么就输入型通胀了?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财富新星计划:输入型通胀的现实与虚幻

自全球爆发疫情以来,放水潮涌,经济学家们纷纷谈论一个新名词:输入型通胀。但究竟什么是输入型通胀呢?

通常情况下,人们理解输入型通胀为:某国内发生通货膨胀,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而其他国家从该国进口这些商品或服务,由此也将通胀引入本国。简言之,全球放水导致国外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促使国外消费者增加从我国的进口,刺激我国出口;与此同时,我国进口商品涨价,推动国内消费者转向国内购买。

举个例子来说明:美国因大量放水,导致大米价格翻倍,从每斤1美元涨至2美元。若我国大米价格仍为1美元或低于2美元,我国粮商将扩大对美国的出口。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大米涨价,我国居民减少进口,转而购买国内大米。由于供需紧张,国内大米价格上涨,从而将美国通胀带入国内。

然而,实际上,输入型通胀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源于国际汇率的变化。除非处于金本位制,且各国使用同一种货币,输入型通胀才会成为现实。换言之,只有在同一货币体系下,比如美元,美国通货膨胀导致商品涨价,而我国的商品价格保持稳定,才能实现输入型通胀。

这一观点建立在货币稳定的前提上。如果货币值不一致,汇率不固定,就难以实现输入型通胀。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将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因此,即使存在相对价格变化,汇率的波动将使输入型通胀的逻辑失效。

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依然提到输入型通胀?原因在于汇率。人民币只能在国内交易,而国内外均可买卖美元。因此,国外无法通过黄金等手段大规模推高人民币,因为国外无法在国内交易人民币。我国央行在外汇市场中拥有主导地位,外汇交易主要在央行管理的交易中心进行。为稳定汇率,央行几乎垄断外汇市场,以稳定人民币。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为稳定人民币、稳定汇率。

综上,尽管输入型通胀有其逻辑基础,但现实中受制于汇率等因素,输入型通胀几乎不可能发生。而我国通过稳定人民币、汇率来保持经济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作者:

万子婳,学者,专注于国际货币政策与金融领域研究。

总结:

财富新星计划探讨了输入型通胀的概念,即一国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传递到其他国家的现象。然而,这一现象在实际中受制于货币稳定和汇率波动,很难真正发生。作者以通俗的例子阐述观点,指出只有在同一货币体系下,输入型通胀才可能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国际货币政策与汇率的复杂性,使得输入型通胀几乎不可能。文章强调我国稳定汇率的重要性,为经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深入分析和新颖的例证,文章展示了对输入型通胀问题的深入思考,为读者带来新的认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为什么货币升值是输入型通胀?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