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银行事件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9月14日发表题为《雷曼破产15年后,世界金融面临宽松货币过剩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雷曼兄弟公司倒闭15年后,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

雷曼兄弟银行事件

“雷曼兄弟的幽灵在硅谷银行四周游荡。”3月13日法国《回声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硅谷银行的倒闭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雷曼兄弟破产的记忆。尽管这两个故事截然不同,但风险依然存在,无论是现......接下来具体说说

硅谷银行被谁摔散了架

雷曼兄弟银行事件

美国每输出一次“病毒”,

都会让全世界更加清醒,

更有助于推进“去美元化”。

作者:崔传刚

一家银行的倒闭速度到底有多快?

美国硅谷银行给我们的最新答案是48小时。

3月8日,这家排名美国第十六名的银行突然发布声明,承认陷入流动性危机;仅仅两天之后,在疯狂的挤兑之下,该银行便宣布破产,并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一时间,全球金融市场阴云密布。

美国一家中型银行破产,为什么能让全世界感到恐慌?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心有余悸。当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导致雷曼兄弟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瞬间倒闭,将世界带入了几十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和经济大萧条之中。这一次,熟悉的场景再次出现,谁能不害怕?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病毒一样不可低估。历史上,美国一次次地发生金融危机并殃及世界,导致大家有了心理阴影,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大面积恐慌。硅谷银行倒闭不久,又有数家美国银行遭到挤兑。如果美国政府处理不当,储户会采取各种方式让存款搬家——要么把钱转到大银行,要么直接把钱取出来放在家里。这会进一步加剧恐慌程度,使金融系统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全面崩溃。

美国政府也深知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次的介入速度异乎寻常地快,而且承诺保护储户利益,但不会像2008年那样保护银行投资者的权益了。美国政府能否说到做到,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银行事件

· 2008年金融危机中最著名的照片——雷曼兄弟银行倒闭。

和之前的危机一样,硅谷银行的破产也是美国自己作妖的结果。

过去几年,美国为了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除了印钞票别无他法,持续滥发货币的结果,就是走向历史性的高通胀。眼看着物价要控制不住了,美联储又开始疯狂加息抑制通胀。过山车一样的政策,将硅谷银行高高抛起又狠狠砸下,直接摔散了架。

1983年成立的硅谷银行,一度是美国初创科技公司的“金主”, 在硅谷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之际,它通过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上的“互联网+风险投资”模式,成就了硅谷神话。但现在,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互联网公司纷纷裁员,硅谷银行也无力再支撑下去。

显然,美国银行业正在遭受疫情期间“存款繁荣”的后遗症。对于习惯了躺在温床上赚钱的美国中小金融机构来说,之前源源不断流入的存款现在已经干涸,硅谷银行的猝死就成了必然。

由于美元霸权,美国每一次出现金融危机,都会向外传染“恐慌病毒”,严重扰乱全球金融市场,导致“美国出事,世界埋单”。但现在,随着美元霸权地基的动摇,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摆脱这种桎梏。

目前,还不能准确估计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会如何收场,但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国金融制度的顽疾,以及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输出危机的实质。只要美元霸权存在,只要其他国家还没有摆脱对美元的依赖,这一点就永远改变不了。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美国信誉每况愈下,世界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金融体系的*性。如今美国每输出一次“病毒”,都会让全世界更加清醒,更有助于推进“去美元化”。

本文原文刊载于

2023年第6期《环球人物》杂志

总第489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法媒:雷曼事件15年后,金融动荡再度迫近

雷曼兄弟银行事件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9月14日发表题为《雷曼破产15年后,世界金融面临宽松货币过剩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15年后,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公共债务还是私人债务,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虽然我们本可以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减轻债务负担,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去年全球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8%。这当然低于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的水平,但比2007年的水平(195%)高很多。

经济参与者享受金融危机后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大规模举债。*金融分析师克里斯托夫·尼达姆说:“从根本上说,大金融危机是一场过度举债的危机,而我们如今面临更加严重的过度举债问题。”因为在此期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应对飙升的通货*胀,央行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加息。这位分析师说:“政府和公司都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金融系统还能撑得住,就像2020年新冠危机期间一样,但这主要归功于央行的行动和政府援助。然而,这种流动性以及货币成本过低的现象也造成了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过去两年发生了一系列震荡:2021年,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爆仓,银行损失超过100亿美元;加密货币平台FTX破产;以及今年3月的银行业危机。

短短一周之内,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靠前**银行和欧洲的瑞士信贷银行这四家银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整个银行业陷入困境。

多亏了美国、瑞士和国际当局的干预以及自金融危机以来翻了一番的股权资本,银行系统才得以岿然不动。但是,银行服务数字化加剧了冲击的猛烈程度,令经济参与者头晕目眩。

上周,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克拉斯·克诺特致函二十国集团*导人时写道:“今年初银行业出现的个别压力事件提醒我们,在当前环境下,漏洞暴露的速度有多快。”事实上,监管者的警惕是有道理的。

法媒:“雷曼兄弟的幽灵在硅谷银行四周游荡”

“雷曼兄弟的幽灵在硅谷银行四周游荡。”3月13日法国《回声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硅谷银行的倒闭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雷曼兄弟破产的记忆。尽管这两个故事截然不同,但风险依然存在,无论是现在和过去。

文章称,在金融界,一些品牌有时也意味着会发生灾难。2007年4月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轰然倒塌。这一“新世纪金融”的破产,源自该公司对风险缺乏正确的评估,也是一场巨大金融危机的真正起点,一年半之后雷曼兄弟银行倒闭。

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被美国当局关停,此前一天出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挤兑:一天里客户就想从该行提走420亿美元的存款。硅谷银行的关闭不仅因为管理不善,还因为在受到资金日益减少虚弱的初创企业体系中其发挥的核心作用。这一关闭是否是一场新危机的起点呢?

不管怎样,美国当局决定采取大力手段来阻止恐慌蔓延。12日,美联储宣布一项“全面保护所有储户”机制。这对于硅谷银行的企业客户来说很重要,因为97%的客户存在那里资产都超过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覆盖的25万美元上限。本周这些企业客户可以全额提取自己的存款。

但是雷曼兄弟的幽灵仍在金融市场上游荡。不过硅谷银行的情况与雷曼兄弟银行完全不同。这是一家本地商业银行,而雷曼兄弟银行是一家国际投资银行。硅谷银行在圣克拉拉的总部是一座只有两层的朴素混凝土建筑,而雷曼兄弟银行在曼哈顿有着38层的摩天大楼。

两家银行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大区别。雷曼兄弟银行倒闭,是因为借了太多钱给高风险房贷衍生品经营者。当时其倒闭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因为它与很多大银行通过金融交易联系紧密,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性”风险。会计人员们认为,雷曼兄弟银行的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都出现了问题。

硅谷银行的情况要初级得多。它并没有将钱投入到那些过高风险的资产上,而是进行了那些被认为是全球最安全的投资——美国财政部借款和资产抵押证券。资产抵押证券随时可以出售,但是有一个缺陷:利率上升时其价格会下降。

然而,美联储在一年前的突然短期内连续加息,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提升。硅谷银行卖掉了210亿美元的资产抵押证券,亏损了18亿美元。

文章称,硅谷银行也是被迫卖掉这些证券的,因为早在3月9日的银行挤兑之前,客户就要求提取自己的存款。随着货币环境的收紧,初创企业拿不到那么多的钱了。它们希望将自己的现金投入到一些回报可观的货币基金中,而不是躺在硅谷银行里睡大觉。正是这种存款的抽离,迫使硅谷银行卖掉了资产抵押证券并造成了亏损。会计人员认为,出问题的是三级资产和二级资产。

因此,文章认为,硅谷银行现金流的中断不会转而影响其他合作大银行。因此,与雷曼兄弟银行不同,“系统性”风险并非直接存在,但存在着三个间接风险。

首先,一些小银行的客户会感到担心,会将账户转往其他受到更好监管的大型金融机构,这也意味着在资金实力更雄厚的情况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为了阻止这种资金的大规模转移,美国当局才决定保护硅谷银行的储户(以及3月12日被关停的签名银行的储户)。

第二个风险是看不见的一连串事件。硅谷银行的情况,容易让人回想起当初金融危机前的一连串事件,从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到雷曼兄弟银行的末日崩塌。2007年,两家德国当地银行因为在美国房贷金融产品中亏损巨大,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济。2007年9月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而无奈转让。2008年3月贝尔斯登银行破产保护后被摩根大通收购。

第三个风险是美国当局可能最终很难去拯救那些根本防控不住的金融机构。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戈里·贝克尔,今年2月卖掉了300万美元的该公司股票。他还曾雇用雷曼兄弟银行某一分支业务的财务总监。他曾成功游说国会提高了硅谷银行旗下资产的水平,让硅谷银行避开了更为严格的监管。“黑天鹅效应”理论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利布发推文讽刺说:“他们原来都是自由主义派,直至遭到高利率的打击。”(编译/芦龙军)

以上就是雷曼兄弟银行事件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