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月25日收盘,银行板块有19家银行上涨,17家银行下跌,6家银行平盘,在76个行业板块中,银行排名第25。互联网电商、种植业与林业、纺织制造领涨,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医疗器械领跌。......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本文发表于《雪球参考》VOL 022(2023.6)一、引言今年以来银行股的走势表现亮眼,很多银行的股价从年初至今累计涨幅都超过了20%,其中,中信银行的股价在5月初的那波大涨中最......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信银行:“变中求进”之道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金融脱媒、利差收窄、监管趋严、技术变革冲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家银行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和定位。尤其近两年,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产业换挡升级提速,内外需求不振,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不仅业绩压力更大了,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也更重了。

危中有机,唯变革创新者胜。行业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前,“变革”是全行业必须面对的关键词。

银行业转型浪潮已奔涌而至,不约而同从“产品驱动”转向“客户驱动”、从“传统业务”转向“综合服务”、从“规模银行”转向“价值银行”……各家银行相互在绿色金融、跨境金融、乡村振兴、专精特新、数字化、交易结算、科技赋能等领域相互追赶、暗自较劲。

但是,这些“标准答案”的背后,是知易行难。效率和风险如何平衡?整体与局部如何统筹?短期与长期如何兼顾?差异化竞争力如何构建?变革的节奏如何掌握?

每一家银行对此,都慎之又慎。

“求变者”迎来好业绩

部分银行已经摘到了转型发展的果实。

股价走势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信银行(601998.SH)年内涨幅居于股份制银行首位,过去一年的股价表现也领衔全系股份制银行。股价的强劲,无疑体现了市场对中信银行经营情况和业绩的认可。

2023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和同业九家股份制银行相比,中信银行是当期唯一一家在超过千亿元营收基础上同时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实现营收1061.7亿元,同比下滑2.0%;归母净利润360.7亿元,同比增长10.9%。值得关注的是,中信银行净利润的提升,是建立在较低的不良率(1.21%)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208%)水平之上的。年化ROE同比增长33BPs,至12.15%。

市场欣喜发现,中信银行业绩增速已经出现边际回升。 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2.9、0.6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民生证券指出,这一指标的稳定是受益于净息差降幅边际收窄,以及今年信贷投放节奏靠前。另外,中信银行上半年中收同比增速和其他非息收入的增速,均较一季度回升。

资产端的另一个亮点是, 2023年中期业绩披露中,中信银行是推荐公布生息资产收益率回升的全国性银行, 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一季度提高2BPs至3.99%,反映出向好趋势。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中,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50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2022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实现不良“双降”,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刘成行长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经营数据看,总体上中信银行跑赢大市,这些数字也体现出中信银行竞争力提升、战略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

谢志斌副行长也详细介绍道,二季度各类资产负债价格进一步下行,中信银行上半年净息差比一季度也是下降了2个BP,但是这样的降幅是继续好于可比同业的,尤其是对于中信银行这样存贷款两端都超过5万亿元的大行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联系中信银行近几年持续增长的业绩和协调发展的态势,种种迹象昭示, 中信银行的变革找对了方向。

兵法有云,“善战者,先为不可胜”。BT财经认为, 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市场竞争如何激烈,只有“守得住”客户的银行,才能够在一众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

想“守得住”客户并不容易。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各行业转型发展都在加速,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大,企业融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如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多等,也有企业希望获得融资的同时,进一步开拓资本市场或者上下游产业生态合作。另一方面,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部分民企、中小企业客户仍然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继续减费让利和纾困。

对此中信银行是如何应对的? BT财经观察到,中信银行这几年已将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诉求都纳入了自己的生态体系。比方说,中信银行借助中信集团协同优势,可为客户提供的“一点接入、全集团响应”综合服务,尤其去年中信金控成立后,这方面服务能力更加强劲。

近几年财报显示,中信银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持续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履行社会责任助企纾困,为民营及小微企业成长发展“保驾护航”,与客户共生共荣,已取得不错积极成效。

从以上角度,中信银行已经具备“守得住”客户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中信银行能做到如此,并非一日之功。追踪过往经营路径可以发现,早在10年前,中信银行就敏锐捕捉到这些可能的变化,提出建设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2018年以来深化调整为建设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集最佳综合融资、最佳综合服务、最佳客户体验为一体。

可以说,中信银行正是始终秉承这样“处处以客户为先”的理念,聆听客户需求的变化,并随之迅速调整,做出改变或变革,才像如今这样能够持续、从容地交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成绩单。

变革之路有多难?

在转型变革“标准答卷”已经达成共识的今天,商业银行想做出调整和改变仍不容易。

从内部看,哈佛商业评论在《存量市场之争,银行业的破局之道》一文中指出,“部门协作挑战被认为是银行业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银行组织架构包括横向的客户、产品、风险等各个“条线”,纵向包括总、分、支等各层级机构,呈现“条条块块”的“井”字型,每个“条条块块”都有自己的经营管理目标和KPI指标,相互之间存在制衡和博弈,一旦改*触及内部资源的重新分配,则必然受到阻力或摩擦。

从外部来看,转型窗口期越来越短、容“错”空间越来越窄。受工农中建四大行挤压,留给股份制银行的对公市场“蛋糕”十分有限,几乎进入存量时代。然而,转型路上却挤满了大小银行,竞争堪称“惨烈”,容“错”率越来越低。例如,大部分银行开始从“做产品”转型“做客户”,不仅要拼价格、拼关系,还要开始拼客户体验、拼服务,甚至个别银行已经喊出了“一户一策”。从根本上说,转型就是“量、价、质、客”的一次“再平衡”,如果一家银行没有“看家本事”,一旦发展失衡不仅保不住自己原本的阵地,还有可能发生经营风险。

在“困难模式”的经营环境中,中信银行如何做到顺利变革的?

中信银行公司业务坚定客群战略,创新推行“五策合一”(实现行业研究、营销指引、授信政策、信贷审批、考核和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同向发力),优化组织架构和经营体系,提升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主流市场业务能力。

作为观察者,BT财经发现了一些中信银行在业内有目共睹的变化,总结出五点,或许就是中信银行变革获取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帮助投资者进一步厘清中信银行的变革创新思路。

战略层面,与国家战略“共振而变”

例如,近年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不断增强,中信银行也随之将服务中小客户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2022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制定了中小客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中小客群建设作为全行长期发展战略。据悉,方案围绕各类批量获客渠道、触客场景,涵盖了如何服务拓展科创、园区、跨境、资本市场、供应链等主流客群的专项综合解决子方案。

再例如,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信银行也将科创金融作为了最重要的发力方向。

实际上,早在2019年以前,中信银行就前瞻性提出了针对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并为之设计了整套服务方案。202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升级制定了科创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明确要将科创金融打造成为本行领先的特色名片,以科创金融驱动公司业务发展。

应当说,在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客群方面,中信银行既有理念和经验沉淀,又有体系和平台支撑,相比同业优势很明显,这也是前瞻布局和深厚积累之下的水到渠成。

策略层面,与市场环境“应势而变”

中信银行近几年一直向外界传递出“量价平衡”的业务策略,突出“以营收为导向”。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同时也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BT财经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量价平衡”这一策略无疑是成功的,这也侧面印证了中信的对公业务近几年“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调。

一方面,“量价平衡”就是强调“量”与“质”平衡发展,即规模适度、定价合理,不贪大、不求快、不冒进,行稳才能致远。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从粗放式的“规模银行”走向“价值银行”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以营收为导向,符合正常的商业可持续经营逻辑,这与中信银行一再强调的“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的目标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服务能力方面,与实体客户“因需而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对客户越来越多样的融资服务诉求,中信银行早在2021年就已入局,当年推出了“342强核行动”,其中的“3”就是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地为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最新的经营数据显示,2023年中,中信银行综合融资余额已经达到12.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

在传统信贷领域,中信银行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比如,近几年曝光度较高的“科创e贷、订单e贷、物流e贷、银税e贷、烟商贷、小微信秒贷”等纯信用产品,就尤其受到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追捧。

经营体系方面,因转型发展“主动求变”

近几年,中信银行陆续推动内部科技板块、风险板块、零售板块、金融市场板块、公司金融板块的组织架构调整。据悉,公司板块目前在总行端已经形成了“1个统筹管理部门+3个客户部门+3个产品部门+1个系统建设部门”的结构。BT财经认为,这样的调整,既可以增强其公司业务专业化、一体化、数字化的服务能力,又可以让内部的管理体系更贴近于市场实际、更贴合“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据悉,中信银行除大力推动“五策合一”外,还正在着力推进客户分层分类经营和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建立服务中小客户、科创企业专业队伍,建立大客户专营机构等,简而言之,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的调整,不仅更有益于内部人才的培养,还有益于强化内部各经营单元的协同合作、有机衔接,提升对公客户一体化服务的体验和质效。

协同方面,倚靠优势“借势而变”

背靠中信集团,中信银行拥有“实业广覆盖+金融全牌照”的全面赋能优势,这无疑是令同业羡慕的。

《光明网》一篇文章曾细致分析道,中信银行可借助各子公司的牌照优势,补齐经营短板,推动在财富管理、资本市场、资产托管、不良处置四大领域,实现“融融协同”协同新突破;而在“产融协同”方面,中信银行可依托集团在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四大实业板块子公司的业务,实现强化联动。

刘成行长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介绍, 中信银行的协同是一张“名片”,中信集团和中信金控对此高度重视,在协同体制机制上予以支持、做出不少创新,令中信银行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能力建设上,都通过协同得到了增强

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联合集团金融子公司融资规模近万亿元,对公及零售交叉销售增速分别达到24%和10%,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助力。

“变革”之中的“坚守”

作为拥有红色基因的股份制大行,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不变的依旧是一份践行“国之大者”扎根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与担当。

以民营企业为例。今年7月,*中*、*务*提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中信银行立即跟进,内部印发了《中信银行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按照中央新要求、经济新形势、民企新需求,提出了26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工作举措,包括加大融资力度、提升服务质效、深化银企合作、强化资源保障等七个方面。

据悉,当前中信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一半,这一比例在股份制银行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

此外,在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中信银行也同步发力。中报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普惠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三大较为重要的余额分别比2022年末增长了13.9%、11.5%和15.4%。

将创新变革进行到底

展望2023年全年,机构预计中信银行净利润增速仍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营收增速有机会进一步修复。市场期待并寄望,中信银行这家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不仅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稳健向好的经营,更能在发挥银行担当、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带给社会更多的助益。

对于市场来说,2023年更是观察中信银行创新变革的关键之年。 这是因为,在中信银行内部,以三年为间隔划分,制定战略规划。而2023年,正是2021—2023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

回顾2018—2020年,中信银行保持了战略定力,建设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成效显著,经营发展呈现出更高质量、更趋协调、更可持续局面。

再看2021—2023年,中信银行越来越稳、越来越好的业绩可以看出,此一轮三年规划势必迎来圆满收官,而新一份三年的规划也即将出炉。

未来,中信银行公司金融将怎样回归本源、践行国有银行使命担当?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后,中信银行会如何继续激发发展活力?未来路上还有哪些惊喜优势将释放出来?BT财经会继续跟踪关注中信银行的坚守与改变。

拼命追赶的兔子:中信银行,何时能重回优秀上市银行的前列?

3月25日收盘,银行板块有19家银行上涨,17家银行下跌,6家银行平盘,在76个行业板块中,银行排名第25。互联网电商、种植业与林业、纺织制造领涨,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医疗器械领跌。上证跌1.17%,深证跌1.89%,创业板跌2.52%。银行板块微微下跌0.02%,以904.65点收盘。

银行板块今日表现中规中矩,盘中一度冲高到912.38点,随后开始回落,一直在水平线上下震荡,多空焦灼之后,最终空头以微弱的优势结束全天的行情。虽然最终以下跌收盘,但是从排名上来看,从大盘走势来看,银行板块表现得都不算差。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从本周行情来看,银行板块逐渐建立了底部平台。本周共5天,涨一天,跌四天,累计下跌0.32%。从周线上来看,银行板块已经连续三周下跌,但下跌幅度在不断缩小。以这样的势能走下去,银行板块未来的下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上证指数涨三天,跌两天,本周累计下跌1.19%;

深证指数涨两天,跌三天,本周累计下跌2.08%;

创业板指数涨两天,跌三天,本周累计下跌2.79%。

银行板块与三大指数都呈现下跌态势,但银行板块相对表现较好,跌幅远小于三大指数。

今天有两家银行公布了2021年年报,分别是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这两家银行受到年报利好行情的推动,均以上涨收盘。中信银行当仁不让,领涨银行板块。前天咱们简单分析了兴业银行,今天咱们来说说中信银行。接下来我从三个角度来说一下这家银行,看看它是不是你的菜。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一、年报

看中信银行2021年年报得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看。从横向看,中信银行与优秀的上市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纵向看,中信银行相较过去进步颇大。

1、横向来看

中信银行净利润为556.41亿元,同比增长13.6%,这个增速远低于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三家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是25.61%,招商银行是23.2%,兴业银行是24.1%。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9%,这样的成绩相比已经公布年报的三家股份制银行来说,也有一定的差距。平安银行是1.02%,招商银行是0.91%,兴业银行是1.1%。

为啥中信银行的股价不足5元,为啥中信银行的市盈率只有4.01?也许这就是原因。

2、纵向来看

中信银行的净利润增速13.6%,看似不高,但已经是中信银行过去八年里*高的。不良率1.39%,看似不低,但是已经较去年下降了25bp。这个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至少要比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下降的幅度大。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态说:“我们要早日重回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前列。”事实上中信银行的年报表现也可圈可点,像极了一只奋起直追的兔子。

二、经营发展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14日,是全国第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仅比靠前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晚6天成立。中信银行在2000年前后发展势头非常猛,处于国内银行业的领先地位。中信银行是国内靠前家开展国外债券承销的金融机构,也是靠前家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在2003年的《银行家》杂志里,中信银行的平均资本利润率位居全国银行榜首。

不知从何时起,中信银行的不良资产开始增多,发展速度也逐渐开向了慢车道,上市银行里的靠前梯队不见了中信银行的身影。

就我这个银行从业者来说,靠平时聊天也能感知到中信银行的落寞。以前员工跳槽,都喜欢去中信,中信的员工出来也大多能升一级。现在的员工跳槽,多是向平安、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跳出来的员工那么多,也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

三、价格走势

从中信银行的价格走势上来看,中信银行的股价常年都处于5元以下,在极少数的交易日里,中信银行的股价会站到5元以上。6元以上的交易日更是少得可怜,距离最近的6元以上的交易日还得追溯到2019年11月5日。中信银行重回6元、7元,似乎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

中信银行目前市盈率为4.01,今日股价为4.56元,如果它的市盈率和兴业银行一样,股价也才5.73元。如果它的市盈率和平安银行一样,那股价才9.09元。如果和招商银行一样,那中信银行股价也才为10.8元。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靠中信银行的股价获得较高收益,似乎不太现实。

从股息分红来看,中信银行本次年报公布的分红方案是10派3.02元。如果该方案获董事会批准,那么中信银行2021年的股息率为6.54%,如果你今日买入中信银行的股票,不考虑股息税的话,股息率为6.62%。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中信银行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至少分红还是比较可观的。

总结:

中信银行2021年年报表现还不错,但是积弱多年,想要一飞冲天,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相比自身来说,它在2021年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也进步很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它的股价涨幅优势并不大,但是股息率非常可观,跑赢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成问题。

银行的困境反转与“中特估”背景下中信银行的投资机会

本文发表于《雪球参考》VOL 022(2023.6)

一、引言

今年以来银行股的走势表现亮眼,很多银行的股价从年初至今累计涨幅都超过了20%,其中,中信银行的股价在5月初的那波大涨中*高曾达到8.27元,较今年初的4.95元上涨了67%,如果按照去年10月底的低点4.31元计算,半年多的时间里反弹了91.9%。

与国有大行的高股息率不同,中信银行在本轮行情有着困境反转的味道,本文将主要探讨中信银行本轮上涨的内因,以及接下来的投资机会。

二、银行股的大行情往往与不良出清有关

在2015年之后,银行股曾经出现过3轮像样的行情,分别是2017年至2018年初,2019年,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

在这三轮行情中,不同的银行股价表现分化极大:

在2017年,招行股价涨幅为70.49%(前复权),兴业银行涨幅为9.3%(前复权),平安银行涨幅为48.29%(前复权),中信银行涨幅为-0.22%(前复权);

在2019年,招行股价涨幅为53.14%(前复权),兴业银行涨幅为37.67%(前复权),平安银行涨幅为77.28%(前复权),中信银行涨幅为17.76%(前复权);

从2020年低点到2021年高点,招行股价涨幅为110.6%(前复权),兴业银行涨幅为96.7%(前复权),平安银行涨幅为116.7%(前复权),中信银行涨幅为17.76%(前复权);

招商银行在这三轮行情中表现都很好;兴业银行在靠前轮行情中表现很差,第二轮行情中表现一般,只有最后一轮行情中表现很好;平安银行在靠前轮行情中表现比较一般,但后两轮行情中表现很好;而中信银行在三轮行情中表现都很差。

实际上,这几家银行的股价走势与其资产质量的变化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这里我们考察一个指标叫做“核销前不良率”。

计算公式:

核销前不良率=核销率+不良率=(当期贷款核销及转出金额+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末贷款总额

由于不良率这个指标仅反映报表日的状态,即为12月31日的一个快照,所以还原了核销数据后才能反映整个财报期间的真实不良水平。

图1-核销前不良率趋势图(数据来源于历年银行财报)

如图1所示,招商银行(图中蓝线)的核销前不良率于2016年见顶,2017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之后几年也在缓慢的下降,整体的不良水平呈现出不断向好的态势,相应的,在之前三轮银行股的行情中股价表现都很不错。

兴业银行(图中绿线),虽然2017年核销前不良率也出现了较大下降,但由于当年其营收下降了10%(和今年有点像),因此市场认为其报表呈现出的不良水平不可信(收入不足会影响计提与核销力度),所以当年股价走势也很弱。而2019年核销前不良率仍在小幅提升,所以当年其股价表现很一般,直到2020年银行业充分暴露不良的时候,其核销前不良率没有大幅反弹反而小幅下降,市场才认为兴业的不良已经出清,相应的,那一轮行情中兴业股价表现也非常好。

平安银行(图中红线),在2017年核销前不良率未出现明显的下滑,那一轮行情中其股价表现比较一般,到2019年和2020年其核销前不良率出现了持续的大幅下降,而相应的,后面两轮行情中平银股价表现也非常好。

中信银行(图中黄线),在2021年之前,核销前不良率始终保持着上升的状态,不良水平逐年增加,在前面三轮行情中,其股价表现都很糟糕。直到最近两年,其核销前不良率才呈现出持续降低的状态,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从去年底开始,中信银行的股价也迎来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三、中信银行的贷款质量与拨备分析

表1-中信银行贷款质量(数据来源于历年银行财报)

如表1所示,中信银行去年末的贷款不良关注率(不良率+关注率)已经降至2.9%,环比上半年和同比2021年底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之前招行与兴业在不良关注率降到3%左右的时候都实现了不良出清,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信号。

截止今年一季度末,中信银行的贷款不良率已经降至1.21%,在股份行中仅高于招行、兴业和平银,即使和国有银行比也是中上水平。

核销前不良率(不良率+核销率)去年底已经下降至2.39%,该指标同样出现了明显好转的迹象,之前招行和兴业在核销前不良率降至2.5%以下的过程中都实现了不良出清。

表2-中信银行贷款减值与拨备(数据来源于历年银行财报)

如表2所示,一季度末,中信的贷款拨备率(拨贷比)环比去年末下降0.01%至2.54%,当完成不良出清时通常该指标会出现显著的增长,而今年的情况类似于2017年,银行的营收表现较差,限制了银行拨备的能力。后面几个季度,需要观察中信的拨贷比能否持续提升。

计算公式:

贷款实际减值=贷款减值损失+收回已核销贷款-已减值贷款利息回拨

不良关注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类贷款+关注类贷款)

注:报表里公布的贷款减值损失(本期计提/转回)是与收回已核销贷款相抵消后的净值,使用该指标实际上会低估银行的减值力度。

中信银行2022年实际减值的贷款金额达到新生成不良的121.56%,说明其全年贷款减值比较充足,这一点可以验证中信的贷款减值力度是比较合理的,不良生成也比较合理,只是受制于今年营收乏力无法进一步增加计提,导致拨贷比没有提升。

不良关注贷款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至87.71%,虽然仍有不足,但离100%已经不远了。

表3-中信银行贷款逾期(数据来源于历年银行财报)

如表3所示,2022年底,中信银行的贷款逾期率环比上半年继续下降0.03%至1.6%,这个逾期率在股份行中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招商银行的1.29%,低于兴业银行的1.67%;90天以上逾期贷款占比环比去年中期下降0.01%至0.94%,在股份行中处于中游水平,与兴业银行的0.93%接近,略高于招行的0.68%和平银的0.72%。这两个指标都表明中信银行目前的贷款质量已经大幅改善,存量不良基本出清。

不良贷款对90天以上逾期覆盖率为135.15%,在股份行中仅略低于招行和平银,大幅高于兴业,说明不良认定比较严格;逾期贷款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59.63%,虽然大幅低于招行,但与兴业和平银接近,说明其拨备相对充足。

整体看,中信银行目前不良出清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不过仍需关注两点:一个是配股完成后不良生成是否会重新走高,另一个是未来季报和中报披露的拨贷比是否会出现大幅提升。

四、中信银行的估值讨论

银行的经营受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限制,除了股权融资外,银行只能通过未分配利润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否则就不能扩张资产规模,未来除非缩表(降低资产规模)否则未分配利润基本不会被拿出来分配给股东,也就是说,银行的未分配利润都不是自由现金流,因此,市场从业者通常会使用股息折现模型(DDM)对银行股进行估值。

而PE或PB这类相对估值法用在银行股上会产生较大误差,比如过去十几年银行股的PB是持续创新低的,几乎看不出规律性的波动,相对估值法也就毫无意义。

图2-戈登模型(股息固定增长模型)

其中,D(0)表示第0年的股息(即静态股息,基于去年业绩今年发放的股息),D(1)表示第1年的股息(即动态股息,基于今年业绩预期明年发放的股息),r表示折现率,g表示股息增速。

由图2可以得出,动态股息率=r-g,假设折现率r=10%,永续增长率=10%-动态股息率。

中信银行2022年预计每股分红为0.329元,如果分红实施前完成400亿元配股,按照目前3400亿的市值,大致会稀释12%,即稀释后每股分红0.294元,假设今年业绩增长10%,则明年股息D(1)为0.323元,以5月16日的收盘价V(0)6.96元计算,动态股息率4.64%,代入上面的公式后,得到永续增长率为5.36%。

这表示,如果未来很长时间内中信银行的每股分红能够保持5.36%的年均增速,那么以6.96元的价格买入中信银行就能获得10%的年化收益率。

如果考虑两阶段增长模型,中信银行目前的估值大致相当于靠前阶段(未来5年)每股分红年均增长10%,第二阶段(5年之后)保持4%的永续增长。如果中信银行的每股分红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速,那么现在以6.96元的价格买入,就能获得10%的年化收益。

五、结论

参考第四节的讨论,无论是从戈登模型(固定增长模型)还是两阶段增长模型看,目前中信银行的股价所隐含的股息增长速度都已经是相对合理的了,现价买入依然有机会获得10%的长期收益率。

如果中信银行在今年中报和年报中能够确认不良出清,拨贷比持续提升,未来的业绩增速可能会有所增加,潜在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会超过10%。反之,潜在的投资收益率也可能会低于10%。

本文作者不持有中信银行股票,本文仅供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就是中信银行股票近年走势如何?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