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否首页问答

银行存款变保险怎么办,如何避免存款变保险?

发布于 2022-09-26 10:00:05
标签: 银行存款变保险怎么办,如何避免存款变保险? 存款 保险 银行 怎么办
关注者
13
被浏览
14.3k

1 个回答

去年小易的父母打电话问小易,在银行定期存了5年期保证利率5%的理财产品,发给小易咨询划不划算。

小易一看这所谓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年金保险,再一看现金价值回本得50年以后。

联系到当地银行渠道销售人员,对方斩钉截铁的确认这是保证五年回本的产品。销售人员甚至连基本的年金险产品内容都不了解,而去销售欺骗老年人群体。

最后通过各方维权才把这笔资金退回给原本账户。

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今天我们就以今年发生的事实新闻来展开聊聊。

【事情原委】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6月7日,在辽宁抚顺,一位网友展示了一段视频。原来是当地一名女子在银行存了15万元。

五个月后,她去查余额,却发现自己的15万元“不见了”?余额显示为0。

这位女士说她一月份来这里存钱。最近,她准备去银行取钱,因为她急需钱。然而,她当场就慌了。

后发现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着急,问我的钱是什么情况。经销店负责人说:当时女方说要存5年的期限。一般这类金融机构现在都有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因为收入比较高,银行推荐给这个女人。女方当时同意了,但她可能不理解,因为她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从余额中提前提取。听到银行的解释后,女子更加警觉,目前双方正在进一步协调处理中。

看到这一幕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银行的行为其实是故意不讲清楚,诱导客户。也有网友表示,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会妥善处理。如果有风险,银行不会丢下责任。

【银行为什么积极销售保险】

首先,银行卖保险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

银行的收入来源,一是存款、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二是转账、年费等手续费,三就是中间业务。比如帮基金公司卖基金,帮贵金属公司卖黄金,还有一种就是帮保险公司卖保险。

其实,银行卖保险由来已久(专业术语叫银保渠道),多以理财型的年金险为主,这类保险的佣金是很高。

有的银行还和保险公司是一家,比如同一个集团下,既有银行,又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那把自己家的保险放在自己家的银行卖也是理所当然。

其次,银行卖保险也有这个条件。银行有丰富的网点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比保险获客简单多了。而年金险客观上又有储蓄的功能,和存钱差不多。

所以客户去存钱,银行的业务员就会顺便告诉他,有一款收益更高的长期保本理财产品,其实可能是一份理财型保险。

再加上大家也都很信任银行,很容易就成交了。

另外就是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了,那么下有保底的年金险(非投连险)就成为了推销的重点。

01 银行套路

1.1 “我们有个热销产品”

有些客户一听,就自动认定她说的是银行的自家产品。

错!!!

其实呢,银行除了自有的存贷款、理财业务,还可以代销别人家产品,比如基金、保险等。

而代销产品最终的收益和风险,都由真正的发行方来承担,这和银行的自产自销业务有根本的区别

像保险公司的银保产品,就是借助银行网点多、分布广、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付给银行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

保险产品后期的提前支取也好,兑付也好,理赔也好,都由保险公司负责。

所以你看,她说的“我们有个热销产品””,实际上是“我们有个代销的产品”,和你理解的可能不一样呢!

1.2 “可以提前支取”

对银行的存款业务来说,提前支取最多就是损失一部分利息,本金丝毫不会损失。

所以一些客户一听可以提前支取,就自动把这个逻辑平移到保险产品的提前支取上,以为保险产品提前支取,肯定也是保本的。

错!!!

一般情况下,保险产品有10天左右的犹豫期。也就是说,购买保险的10天之内,是可以提前支取退出的,保险公司不会收取手续费。

但是,如果过了犹豫期,客户提前支取的话,只能选择退保,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赎回费用。


第一年支取的话,手续费往往是保额的一半。你不仅没利息,本金往往要损失一大半。

所以,你看,你理解的“提前支取”,和她说的“提前支取”,含义又是不一样的。

1.3 不提“保险”二字

你发现没有,营销的过程中,她压根不提“保险”这两个字,把重点放在产品利率高,还送保障、送礼品上,让你听了觉得超划算,恨不得马上下手,把礼品抱回家。

即使有些客户在网站上看过类似“存款变保险”的新闻,也恍然不觉眼前自己被营销的,就是保险产品。心大的客户,可能就办了。

那应该怎么样去躲避这个坑呢?特别家里有老人家的要好好沟通一下。

02 避坑指南

1.去办理不确定的业务,最好能录音

万一真被误导买了保险,就有有利的证据找银行问责。而且,原保监会2016年也出台过规定,要求银行销售保险时,必须录音录像,保留可以回溯的证据。

2、办理业务的时候,要确认好再签字

别傻呵呵的,人家拿来一堆资料让签字,看也不看就签了。

存款、理财、保险,想识别还是很容易的,合同标题就写清楚了。

里面的权益和义务最好也看一下。有不清楚的,一定要确认好再签字。

3、听到高收益的产品,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上

别对方说保本保息,收益率五点几就信了。合同上有没有写很重要。

4、家里的老人尽量不要单独去银行存钱

老人家耳根子软,如果又手握大量现金的话,就很容易被“盯上”。

小辈儿平时多关心关心老人,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和他们多分享一些相关这些套路,让他们多加小心。必要的时候可以陪他们去银行办业务。

5、如果真被套路了,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先向银行问责,试图追回自己的损失。银行推卸责任,那就打12378找银保监会投诉。

这个电话可能有点难拨通,但多拨几次还是能拨通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到现场举报,一旦银保监会介入,银行解决问题就很快了。

最后还有法律武器,像办贷款捆绑保险,就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而且,银保监会也发过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03 小易写在最后

一般情况下,除非涉及金额比较大,消费者才撕破脸去维权,闹起来获得的舆论支撑大、赢面也大。

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像上面给我们留言的那位老人,一两万、或者三五万的存款,变成年交的保费,交费期3年、5年的,确实进退两难。

如果钱不是急需、本来就是为了长期储蓄,一般的建议是继续持有。

此外,作为一个第三方独立客观专业的保险科普平台,我们也希望监管机构能够有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存款变保险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