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否首页问答

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才不会被坑,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

发布于 2022-06-24 10:04:48
标签: 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才不会被坑,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 保险 需要 注意 哪些
关注者
14
被浏览
19.9k

1 个回答

坊间传言,保险,就两样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传言是否为真呢?

本人带你一探究竟。


作为一名投身保险行业不久的新人,为你揭开保险的神秘面纱;虽然民间对保险的传言多种多样,而且很多都是负面的,但并不妨碍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保费,似乎在无言宣告着,保险这个行业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保险作为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正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同时,因着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的提高,保险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正确理解,但与此同时,保险理赔纠纷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为此,不仅从业人员操碎了心,尤其是对于我们明亚人,立志成为“保险行业的一股清流”的有识之士,更是绞尽脑汁,全方位多平台,不遗余力地为大众科普保险知识,让大家不仅买对产品,更是买上适合自己的产品;当然,我们的祖国妈妈,也是为此操碎了心,这不,银保监会在官网上就发布了《关于理性投保五注意的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个注意要点,增强个人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踩坑呢?

接下来,我带大家解读一下,咱们的保妈,到底是如何提示咱们,让我们买保险的同时,防止上当受骗,避免理赔纠纷的。


  • 一注意:选择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合规机构

购买保险第一步,就是要认清保险机构资质。消费者应从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合规机构,或在保险机构办理有效职业登记的销售人员处办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的执业登记信息,可登录银保监会官网-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查询。要特别注意的是:以“xx互助”“xx联盟”“xx统筹”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推出的互助活动,不是保险或互助保险,不要与商业保险混淆。如有互助计划、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等以互助保险名义或保险名义进行宣传,属于误导公众,经营此类业务的机构并非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且部分经营组织的业务模式不可持续,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蕴含较大风险。


记住:“XX互助”“XX统筹”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推出的互助活动,不是保险;买保险之前,可以叫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出示他的执业证,或者自己也登录银保监会的官网进行对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息查询,不要轻信任何个人的言语,要有辨别力。

许多互助计划会打着保险的名义,向消费者筹款;若是知道那不是保险,那还好;若是不知道,以为自己这次帮助了别人,别人下次肯定会帮助我,下次事情临到,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踩坑呢?

  • 二注意:了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重要条款,防范销售误导风险

保险产品所提供的保障范围均以合同条款中的保险责任为准,消费者应当清楚理解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保什么、不保什么、保费缴纳、保险金如何赔偿等,切勿“望文生义”“一勾到底”或是随意跟风购买,注意防范营销过程中混淆和模糊保险责任、夸大保险责任、虚假宣传等风险。在投保过程中,无论是线下购买或是在互联网平台购买,消费者均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特别提示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费缴纳、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退保损失、风险告知等合同重要条款应明确理解后再签字,以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等条款,尤其是对自己有疑义的或者不清楚的,一定要及时提出来,而不是望文生义,一勾到底。

在投保后,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尤其是合同中加粗的部分,有下划线的部分,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等等,只有写在合同上的,才具备后期的理赔依据,要清楚自己买了什么,能保哪些,能赔多少等,而不是一买了之。

保险合同具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一般都是足额退款或者是收取10元的工本费用。

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时,因为没有相关从业人员的在旁协助,自己更需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做到心里有数。

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踩坑呢?

  • 三注意:积极配合可回溯、“双录”、回访等环节,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为规范保险销售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出台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金融机构销售“双录”等规定。同时,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应在犹豫期内对合同期限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新单业务进行回访,向投保人确认是否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犹豫期、退保损失等重要内容。可回溯、“双录”、回访等规定是对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依法依规履行销售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风险告知等义务,也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应当积极配合,如实告知、如实答复回访问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详细解释。


“双录”环节对于销售人员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保护,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专业度有把握,认真向消费者进行条款的讲解,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在购买过程,对于有疑义的,也可以提出,避免买错产品。


回访机制,是为了再一次确认消费者对于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是否清楚,销售人员是否讲解到位,是对保险机构和保险销售的一种监督。


消费者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80%的理赔纠纷都是因为没有如实告知的原因,你所听到的大部分说“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由于为履行如实告知而引起的理赔纠纷。


所以当从业人员不耐其烦地喊你如实告知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这真的是为你好;我们买保险的时候,不就是为了用到保障的时候,能够顺利拿到钱吗?只有如实告知了,后期的理赔才能一帆风顺。

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踩坑呢?


  • 四注意: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不被“高收益”误导

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兼具风险保障功能和长期储蓄功能,不同保险产品对于风险保障功能和长期储蓄功能侧重不同,此类产品具有保单利益不确定等特征,但本质上仍属于保险产品,产品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消费者不宜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也不应轻信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此外,保障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均设有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保单工本费以外,将退还全部保费。


不要被“高收益”误导,以前,在演示分红利率的时候,销售人员都会偏向于使用中高档分红利率进行演示,消费者看到那么高的分红,觉得很划算,脑子一热,马上下单成交了,后面发现,并不是像演示的时候说的那样,再一看条款,写着:演示利率并不等于实际利率,感觉自己被骗了,要求退保,但退保又要面临损失,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通常只有写入合同的保底利率才具有确定性,其余的都是不具备确定性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不要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每一个产品的作用不同,不具有很强的对比性。

买保险怎样避免踩坑?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踩坑呢?

  • 五注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现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销售等违规行为,或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消费者应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如果涉及要求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

消费者要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不法行为。


消费者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但不要轻信“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要走合法渠道,比如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监督部门举报。


之前有一个朋友,因为觉得自己买的保险产品不是很适合自己的情况,想退保,但到了犹豫期,于是找了所谓的“代理退保”机构,结果,不但退保没成功,而且还被骗了几千块。




只要大家注意这几个注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买错产品,或者被销售误导。


真的希望大家都能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美好人生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