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015年之前,打新股是必须有市值还要有资金申购,当时我只要有资金,都在打新,那时候由于二级市场火爆,所以许多人看不上打新的收益,其实那时收益率还是很高的,只要有一点儿资金量(几十万......

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3月27日起,主板全面注册制打新正式拉开序幕,主板首批10只注册制新股都集中在本周(3月27日到3月31日)发行。这10只新股分别是中重科技、登康口腔、中电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属......接下来具体说说

新股发行“市值配售”制度是否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十一假期后,蚂蚁集团、中金公司、吉利汽车都将进行新股发行,而蚂蚁和吉利是在沪市科创板上市,科创板的50万门槛挡住了很多散户不能参与新股申购,而市值配售制度也让只持有深市市值的投资者失去了申购这三只新股的机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都已实行注册制的情况下,新股的市值配售打新制度是否还适合时宜值得探讨,我的分析如下:

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市值配售锁住了大量打新资金的入场机会

1、新股市值配售制度的历史背景 :在1999年的“519”行情后,2000年市场进入熊市,为了活跃二级市场的目的首次推出了市值配售制度的初级版,在完善后于2002年推出了加强版,直到2006年改为现金申购。在2016年又改回市值配售, 2006至2016这10年间都是现金打新 ,在此期间我们的A股有了2007年的 “6124” 大牛市和2014年和15年的 “5178” 大牛市,现金打新对两个大牛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每次改到市值配售都是因为二级市场的大熊市 ,成交低迷,都是想以市值配售的方式给二级市场补血为目的。

2、市值配售制度表面上看是可以给二级市场补血,实际的作用是让A股严重失血 ,现金打新时有万亿级的资金长期活跃在一级市场打新股,当时有个现象,就是打新资金一结冻,二级市场就迎来上涨,因为会有一部分解冻资金进入二级市场做短线交易,这个资金量有时达到千亿级别,现在一个北向资金一天要是有百亿级的进出,大盘就有大动静了,所以打新资金的能量是北向资金的10倍以上级别。而改为市值配售打新的直接结果就是让这万亿级别的打新资金从A股离场,是后面连续5年熊市的原因之一。

3、市值配售制度直接造成网上中签率由现金申购时的千分之几变成了现在的万分之几 ,中签难度增大了10倍。造成散户新股中签成了一个运气活,而每一个新股又有申购上限,对于一些大户和机构帐户会浪费很多市值,对于散户往往市值少,也是大多做无用功。

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股发行之路真的很平直吗?小心坑!

4、市值配售制度在注册制,大量新股上市发行的当下,缺点越来越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沪深两市新股近期已有多只新股跌破发行价,大部分新股上市后走出倒V字形走势,更有些新股是 天地连板 的罕见形式打开连续涨停,给二级市场的散户带来次新股伤害。市场离新股首日破发越来越近,一旦出现新股首日破发,打新配市值的持仓就会产生动摇,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

5、新三板精选层新股是现金申购方式 ,首批32只新股首日上市时20只破发,直接造成2个月过去了,精选层新股发不出。导致精选层新股破发的原因不是新股申购制度,而是精选层以前的老股问题,还有就是100万的准入门槛。精选层新股现金申购,是吸引了大量资金来申购新股的,32只新股都获得了高额认购,然而由于缺乏流动性,让这批申购资金尴尬离场。

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好的制度需要学习和实践检验!

打新股的那些事

2015年之前,打新股是必须有市值还要有资金申购,当时我只要有资金,都在打新,那时候由于二级市场火爆,所以许多人看不上打新的收益,其实那时收益率还是很高的,只要有一点儿资金量(几十万),中签概率很高,加上二级市场估值高,收益率也高。

后来就到了2016年打新的新规出台,采取市值配售,但需要自己申购。靠前年政策出台的时候,有些券商推出了自动打新的政策,省了自己每天的申购动作,但我还是习惯每天自己手动打新,一直到现在。并且打新的记录是从2016年开始记录的,一开始每中一签,会记录一下几号中签的股票,数量,买入价格,卖出时也会记录时间,卖出价格,以及收益。后来,由于中签的数量有些多,慢慢记录的简单了,只是记录了打新的收益,不再记录时间、数量和股票。所以有许多中签的股票到现在是什么名字,可能都已经忘记了。

许多朋友问我,打新有什么诀窍?什么时间打新最合适?是分两个账户还是一个账户打新合适?为什么我坚持打新3年,怎么一签都没中?还有人说,我每次打新都特别虔诚,为什么也不中?还有的朋友说,我为了中签号码连续,同时把所有账户打开,几乎同时按键,这样是不是能提高中签率?好吧,我来说说我的打新认知。

首先,虔诚问题。我认为打新跟我们是否虔诚没有关系,跟是否洗过手是否用过斋饭也没有关系,是左手还是右手按键也没有关系,这些都是自己安慰自己。有人确实用过斋饭沐浴更衣以后打新中签了,但可能也有人刚吃过羊肉串也中签了,还可能有人在上厕所的时候打新也中了呢。

其次,时间问题。有人说我周边的好多朋友都说他早上打新中签了,下午打新没中签。有一家券商也做过统计,说早上打新中签的人数多,还有一家券商统计过早上打新的中签概率大于其他时间。我认为,中签概率与时间也没有关系。但为什么统计数据显示早上打新中签的人数多呢?因为大多数习惯在早上开市前后打新,样本总量大了,中签的人数自然多了。就像一个城市是1000万人,另一个城市是10万人,如果大家都打新的话,1000万人的城市中签的人数大概率是多的。至于统计的早上中签概率大我认为可能是统计数据有误,也可能是巧合,或者是样本量太少。因为不符合科学道理。

第三个问题,我把两个账户同时打开,几乎同时按键,这样是不是能提高中签率?我认为也是误区。假设我们扔硬币,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各是二分之一。如果我们可以猜两次(两个账户打新),那么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一次猜正面,一次猜反面,这样中签概率是100%;第二种做法是两次都猜正面或者都猜反面,中签概率是多少?这样猜对和猜错的概率各是50%,但猜对中签的数量是两签,或者说有两种可能,要么中两签,要么不中签,期望中签率还是100%。所以这两种方式的中签概率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100%稳中,一个是有波动。数字放大到股市中签率也一样。

第四个问题,有人说我打新N年了,怎么一签也没中?这里有许多原因:

靠前个原因,有些人嘴上说每次都打,实际上并没有每次都打,而是高兴了就打,不高兴了就不打,如果隔一次打,中签概率自然下降了一半;

第二个原因,资金量太小。假设一个账户只有2万元市值,如果全是沪市市值,可以申购两签,如果是深市,可以申购四签,现在一般股票的中签率是万分之四(0.04%),一次申购两签,中签率是万分之八(沪市)或者万分之16(深市),也就是打1200或者600次中一签(算法不是很科学,大概是这个意思),如2019年发行新股202只(沪深两市合计),2017年438家,按平均一年300家沪深各一半计算的话,大概4-8年中一签也符合正常规律。考虑到经常会有一些大盘股发行,有些大盘股的中签率能达到百分之几,这样中签率又会高很多。所以,一个2万元市值的账户3-5年中一签是符合规律的。别看中签率低,但收益率其实是很高的。即使4年中一签,现在中一签平均收益是1.5左右,这样4年打新收益率是75%(1.5万/2万),平均到每年也有接近20%。大资金在打新上是劣势,因为许多小盘股只需要4、5万市值都打满了,剩下的全是浪费。换句话说,一个500万的账户和一个5万的账户,在一个5万元就能打满的新股上,中签概率是一样的。

第三个原因,概率在发挥作用。也有人说,我的市值有200万,为什么一次也没有中签?假设扔20次硬币,20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一百万分之一。截止2019年,中国有1.5亿股民,也就是说,假设中国股民集体扔硬币,仍然有150多人能连续20次扔到正面。也就是说如果您的账户市值很高,依然多年没有中签,您就是那1.5亿分之150。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提高中签率呢?

技巧大概有三个:

靠前个技巧,多分账户。只要您的资金超过10万,分两个账户中签的概率要多于一个账户,主要是因为有些超小盘,四五万元市值就能打满,超过上限的市值都是浪费。

第二个技巧,沪深安排好比例。如果市值稍大,超过10万的,就可以考虑一部分放在沪市,一部分放在深市,以一个30万的账户为例,可以考虑20万沪市,10万深市。科创板打新以来,沪市的打新收益率明显高于深市。如果市值过多,如300万,怎么分配差异不大。

第三个技巧最简单,但许多人做不到,就是坚持每次都打。最难做到的事情其实是最容易理解的,比方说大家都知道每天少吃一点就能减肥,每天多运动就能减肥,但大多数人做不到。打新也是这样。因为他们归因为自己运气不好,而不是次数不够。

其实打新很简单,不用眼馋别人中签,关键是分仓+坚持。总有人说你运气好,我运气不好,其实运气对所有人是一样的。

最后告诉大家一句话:

概率是科学,运气不是科学。

全面注册制下打新拉开序幕 “市值配售”应叫停

从3月27日起,主板全面注册制打新正式拉开序幕,主板首批10只注册制新股都集中在本周(3月27日到3月31日)发行。这10只新股分别是中重科技、登康口腔、中电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属、海森药业,柏诚股份、江盐集团、南矿集团和陕西能源,投资者可以参与这10只新股的打新。

不过,投资者参与全面注册制新股打新的方式仍然还是市值配售,投资者按持股市值的多少来参与打新,这就使得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打新显得张冠李戴。毕竟市值配售是非市场化产物,而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则是完全市场化的。完全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却采取非市场化的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这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实际上,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应该废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毕竟市值配售是非市场化的打新方式,与完全市场化的全面注册制是格格不入的。二者强制性地搭配在一起,只会让新股发行价格失真,同时增加投资者打新的风险。因此,必须将二者分割开来,实行全面注册制就不能实行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采取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就不应实行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市场化发行。

市值配售之所以称为是非市场化的产物,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毕竟在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新股发行是受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的,这是一种监管指南,是一种非市场化的操作。这种非市场化操作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效地控制了新股发行的风险,并因此造就了A股市场的“新股不败”。于是,投资者打新就成了一种无风险的投资行动,只要中签,投资者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赚取一部分打新收益。

正因为打新中签者“躺赢”,所以投资者就争相打新,甚至“逢新必打”。于是,为了照顾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避免这些投资者因为持股而没有资金参与打新,管理层因此推出了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让投资者凭着持有的股票市值来参与打新。因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是非市场化发股的情况下,管理层向中小投资者的一种利益倾斜,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照顾,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保证新股的顺利发行,这也就是市值配售打新方式的由来。

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

很显然,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是不适用于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的。毕竟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取消了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新股完全实行市场化发行,新股发行价格、规模等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一来,一些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就会大幅突破23倍市盈率的限制,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230倍的发行市盈率水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打新就是一种充满了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照顾投资者来参与打新了。继续实行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已经失去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意义,甚至还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市值配售有必要予以叫停。

不仅如此,在全面注册制新股发行的背景下继续实行市值配售,甚至还会营造新股发行的虚假繁荣,进而推高新股发行价格。毕竟在市值配售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要持有股票市值,不论有钱无钱都可以参与新股申购,这营造的是新股发行繁荣的表象。不过,在非市场化发行的情况下,由于有23倍发行市盈率杠杆的限制,所以这种表面繁荣对于推高新股发行价格的影响有限。但在市场化发股的情况下,因为没有了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投资者的“积极申购”则会带来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因此,为了避免市值配售带来的新股发行的虚假繁荣引发的发行价格的走高,市值配售这种打新方式有必要予以叫停。

因此,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新股打新的方式也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既然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是完全市场化的,那么非市场化的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就应该予以取消,取而代之的就是现金认购的打新方式。投资者凭着自己的实力来打新,有多少资金就参与多少新股的认购。

而为了保护持股者的利益,全面注册制下的新股打新可以采取“市值配售+现金认购”的打新方式,用市值配售来确认投资者打新的上限数量,然后在确认的上限之内用现金来认购,投资者没有相应的资金,那就只能有选择性地参与新股认购,这可以反映出投资者对新股的真实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者理性打新。

以上就是市值配售新股什么时候开始的?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