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月几次?

大家发现了没?近两年来,我国关于探月方面的新发现特别多,只要是嫦娥飞船和玉兔月球车的新发现必然是大新闻,又是上热搜榜,又是被网友不断刷屏,反倒是美国科学家变得沉默寡言,没有发表月球......

中国登月几次

中美的登月竞争已经开始了!中国计划在2028年前,建成月球南极科研站,而美国则计划在2025年左右重返月球,载人登陆月球南极,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基地。按照这个时间点,双方的竞争......接下来具体说说

为什么我国至今没有载人登月?

我们知道,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探月计划,尽管最早发射的“先驱者0号”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拉开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序幕。

自此之后,美国和苏联在上个世纪时多次发射探测器,甚至是载人飞船探索月球,并且从月球上取回了许多样品,美国还将其中1克月岩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我国,我国将这1克月岩一分为二,其中0.5克被送到了北京天文馆展览、收藏;另外0.5克交给了我国的研究团队,我国研究团队正是凭借着对这0.5克月球岩石的研究,发表了14篇重要的论文。

中国登月几次?

然而问题来了,在上个70年代之后,美国再也没有载人探索月球的计划,而我国时至今日也没有发射过载人飞船探索月球。那么问题来了, 阿波罗载人探月计划是真的吗? 会不会是一场骗局,毕竟在哪个年代,计算机的运力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计算量。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吗?

目前所有主流科学家以及媒体都承认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实性,我国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我国曾经获得过1克月岩,我国科学院欧阳自远先生根据其中的0.5克分析出了该样本是阿波罗17号采集,而且还分析出了该月岩的年龄,成分,甚至是否有阳光照射。

中国登月几次?

可能有人会说,万一我们研究错了呢?万一美国故意把一个不知名的1克岩石冒充月岩交给我国呢?

我们会这样怀疑,实在是太低估科学家的能力了,科学家有能力鉴定月岩的真伪。 荷兰国家博物馆曾经珍藏着一块月球岩石,但经鉴定之后发现它不过是一块已经石化的烂木头而已。 当然也有人说,如果嫦娥五号能够在月球上看到阿波罗计划留下的残骸,那就能证明阿波罗载人计划的真实性。

但嫦娥五号恐怕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嫦娥五号肩负着更重要任务:带回月球土壤,而不是寻找阿波罗计划的遗骸,因此它降落的地点是之前人类探测器从未到达过的月海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附近。

中国登月几次?

月岩就是最直接证明阿波罗登月载人登月计划的证据。之所以美国以及之后的国家,包括我国没有将人类发射到了月球表面,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个是贵: 现如今的火箭是可以被商用租赁的,而租赁时的价格往往是以克为单位,并且每克的价格不菲。一个人的体重大约有60公斤,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在太空中饮食、喝水,这些都会被计算进大量的成本之中,所以发射载人登月计划非常昂贵。

中国登月几次?

第二个原因是不安全: 机器不仅重量更轻,还更安全。即使任务失败,也不会造成宇航员受伤。

第三个原因则是没必要: 按照我国现阶段的科研能力,只要我们想,也可以将人类送到月球表面。但是人类能做的事情,机器都能够代替,所以没必要将宇航员发射到月球表面。

至于在上个世纪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足,甚至还不如现如今的手机运算能力强大,他们想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计算方法。

中国登月几次?

在当时,比较流行的储存介质是打孔 字带 ,但是载人航天使用的则是磁环和电缆,其中磁环的作用是改变导线上电压状态,如果导线穿过磁环,系统就会检测到这种改变,并把这个数据解释为“1”。

如果导线没有穿过磁环,那么将会被解释为“0”。

就这样,当时的项目组雇佣了很多纺织女工,采用了类似于“编织”的方式将整个软件代码编进了下图中的存储器中。

也就是说,在上个世纪美国能把人类送往太空,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而他们把人类送往月球是既定的事实,我们没必要不承认这一点, 毕竟强者会承认对手的强,并超越对方;弱者只会否定对方的成绩,把对方当做和自己一样弱。

为什么最近都是我国在探月?

最近20年来,美国在探月上确实没太大动作,而我国在这20年里完成了6次探月计划,并且多次创下世界首次,比如:嫦娥四号首次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之所以会如此,和我国的经济实力提升也有很大关系。

其实在上个世纪时,美国的科技能力还不足以使得他们进行登月探索,之所以他们能够实现,是由于美苏争霸的特殊环境,使得 美国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发展航天业, 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但当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消除了外在威胁,因此一再缩减航天经费。

我国则不同,我国并不是由于外界威胁而发展航天事业,而是我们国家强大了起来,并且意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因此才会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其中就包括嫦娥探月计划。除了嫦娥探月计划外,我国还在进行火星探索计划,比如:天问一号。

未来10年嫦娥飞船将登月3次!去做什么?中国开启了探月新篇章

大家发现了没?近两年来,我国关于探月方面的新发现特别多,只要是嫦娥飞船和玉兔月球车的新发现必然是大新闻,又是上热搜榜,又是被网友不断刷屏,反倒是美国科学家变得沉默寡言,没有发表月球新发现。

近日,玉兔2号月球车远远地看到了“神秘小屋”,用两个工作日接近,结果走近一看,“神秘小屋”其实是一块像萌兔的月岩,嫦娥5号发现了“月球水”,月壤含水量高达每吨120克,月岩含水量达到每吨180克。

而就在近日,中国探月再次迎来一条好消息,中国探月4期工程正式启动了,但未来10年内,嫦娥系列飞船将登月三次,这意味着中国开启探月的新篇章,对于全人类而言,意义极其重大。

嫦娥飞船登月去做什么?

我国顶级探月科学家吴艳华强调:有三大航天任务需要完成。

一,探测月球南极,众所周知,地球南极是地球上最冷最神秘的地区之一,有探不完的奥秘,那么月球南极会不会也是月球上最神秘的区域之一呢?所以月球南极值得一探。

计划嫦娥7号飞船先登陆月球南极,嫦娥7号是嫦娥4号的升级版本,同样携带了一辆月球车,将对月球南极的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探测,然后对月球南极进行综合评估,是否需要采样返回。

二,对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发射嫦娥6号飞船,嫦娥6号是嫦娥5号的姐妹版本,具有样品返回能力,之前是嫦娥5号的预备飞船,万一嫦娥5号发射失利,嫦娥6号将代替嫦娥5号执行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但是现在嫦娥5号已经成功取回了月球样品,大家也都知道了,嫦娥5号月球样品已经获得很多研究成果,所以,嫦娥6号的任务将是去月球南极取样返回。

三,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在嫦娥6号月球南极样品成功返回之后,接着就是嫦娥8号飞船的发射了,嫦娥8号飞船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探测,也不是取样,而是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是对建立月球科研站的一次测试任务,要知道月球表面环境比火星还要恶劣,白天温度高达120℃,夜晚低至零下180℃,通过测试后,就要建立真正的月球科研站了,未来我国航天员将入住月球科研站内。

我国为何要建月球科研站?

月球科研站并不是那么好建造的,要解决多个从未碰到过的航天难题,比如,航天员的生活物资来源问题,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还是完全依赖飞船来运送呢?航天员如何在月球上作业,用什么样的机械。

建造月球科研站还要消耗大量资金,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补给成本本身就很高,一公斤物资运送成本差不多在7万左右,但是要把物资运送到38.4万公里外的月球上去,只怕运输成本要翻好几倍。

月球科研站既难建造又很烧钱,为何我国还要努力建造呢?

一,月球蕴藏着大量资源,包括了 钍(Th)和钛(Ti)矿 ,特别是清洁能源 氦-3,是核聚变的最佳材料,这些都是地球上最为稀缺的资源。

尽管地球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按照当前的开采规模和速度,要不了多久,一些稀有资源就要枯竭了,但是月球上却有,如果人类能够实现月球采矿,这无疑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地球并不是一颗绝对安全的星球,地球5次物种大灭绝都证明了生命的脆弱,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量生命被毁灭,其中包括了不可一世的恐龙,成为了彗星撞地球的牺牲品。

未来人类想要躲避彗星撞地球,最有效的办法是备份人类,将一部分人类移民到其它的星球上,这就是殖民火星的意义所在,不过,月球是地球最近的星球,它可以作为人类殖民其它星球的一个跳板。

三,智慧生命存在的终极使命是征服宇宙,将生命的种子撒在每一颗适宜的星球上,让整个浩瀚宇宙充满活力,而月球将成为人类征服地外行星的靠前站,正所谓: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

最后

全球20年7次尝试登陆月球,印日失败美国延期,中国登月有多牛?

中美的登月竞争已经开始了!

中国计划在2028年前,建成月球南极科研站,而美国则计划在2025年左右重返月球,载人登陆月球南极,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基地。

按照这个时间点,双方的竞争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胜出者将引领未来几十年内的月球科考,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头羊。

于是呢网上就开始吵起来了,有些人说,美国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他们本来就有登月经历,去年11月份的“阿尔忒弥斯一号”火箭也成功发射升空,还拉拢了一众盟友等等,反正意思就是美国返回月球的机会相当高。

这么一听好像挺有道理的,毕竟美国是可以无限印钞的,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在航天上砸下其他国家数倍的资金,比如NASA2022一年的经费就高达240亿美元,是中国航天的好几倍。

由此可见,在登月竞争中,美国的优势确实相当大。

当然了也有些人说,中国航天有着 体制优势

我们的经费的确不如美国,但是钱都用到了刀刃上。从1992年到2013年,整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共只花费了390亿元人民币,但总能花小钱能办大事,不仅实现了月球背面登陆,更是成功取回月壤,效率远远超过美国。

然后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公婆都各有道理!

其实,中国与美国的登月竞争,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中美欧俄印日相继提出了宏伟的登月计划,后来《科学发现报》还将世界各国的登月时间表进行对比,发现是一个比一个能吹。

比如俄罗斯,计划将在2005年时将登月飞船首次送到太空 印度就声明要在2008年,发射靠前艘无人登月飞船;美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再次登月计划,想要在2020年重返月球。

日本就喊出我们不仅要登月,还要在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的口号,并且要让机器人成为月球基地的“拓荒者”。

好家伙,这些计划个个都是PPT中的高手。

相比之下,中国的探月计划就‘寒酸’多了,即3年内,实现嫦娥一号绕月飞行;6年内,实现月球车在月面软着陆;2020年左右,实现月壤采样返回,也就是最最常规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们的探月规划相对保守了一些。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这份报道,我们在2007年,实现了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在2013年,实现了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软着陆;在2020年,实现了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

当年吹出的牛逼,我们几乎都一一实现了,那其他一起吹牛的小伙伴呢?

看一份数据大家就都懂了,从2005年至今,世界各国总计进行了七次登月尝试,只有三次取得了成功,成功率还不到50%,而取得这三次成功的,正是中国的嫦娥三、四、五号登月任务,换句话说,当初信誓旦旦要登月的几个国家,只有中国全部取得了成功。

因此有网友戏称“大家只是拿个登月PPT吹吹牛,只有中国傻傻地当真了”。

本猫一直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中美登月竞争,其实答案早就藏在曾经的铺垫里了,中国当初是如何超越其他国家的,以后也是一样的。

其实,在登月之争中,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落后得非常多。

早在1958年,美国和苏联就相继发射了 “先驱者0号” “月球1A号” 月球探测器,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尝试。

尽管因为早期技术的不成熟,两国的探月计划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是,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全面的竞争,象征着人类*高科技之一的 航天领域 更是两国争夺的重点。

所以,美苏两国都对月球探索投入了海量的资源,屡败屡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6年,美国和苏联共计进行了约100次的探月活动,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双方都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

比如说,苏联实现了人类靠前次近月飞行、靠前次月面硬着陆,靠前次无人机器取样返回等等。

至于美国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瞩目,除了1967年阿波罗11号实现靠前次载人登月外,美国还先后完成了6次载人登月,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带回了382公斤月球样品,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

而中国就相差很大了,1970年,我们才刚刚把中国靠前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

而当时的探月工程是一场非常 烧钱的“大国游戏”, 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平均每一枚的成本,都高达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100多亿美元,等于说,每发射一艘阿波罗飞船,就要烧掉一个航母舰队。

阿波罗计划共计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为实施该计划,NASA每年的预算占到美国政府总预算的4.5%左右,平均每个美国家庭要负担400多美元。

所以,在当时,对于美苏垄断的探月工程,我们只有仰望的份。

当然,探月工程恐怖的烧钱速度,连美苏也有点吃不消,1976年之后,苏联取消了载人登月计划,美国也放弃了后续的探月项目,月球探测进入到十几年的沉寂期。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月球探索的新发现,第二次探月热潮才正式开启。

这一次的探月热潮,不同的点在于,它不再是美苏两国的对手戏,而是各个新兴国家和势力,都开始加入到探月之争中。

1990年,日本发射了靠前 月球探测器“飞天号”,并且成功硬着陆月球,成为了第三个探索月球的国家。

1994年,美国的“克莱门汀号”探测器首次发现月球的南极可能存在大量的冰,进一步点燃了各国月球探测的热情。因为有冰的存在就意味着,在月球上建立月面基地更加具有可行性了。

2003年,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斯玛特-1”号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推荐正式应用太阳能电推进系统飞向月球的探测器,欧洲也由此成为第四个探月者。

中国的探月计划,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2004年,**正式对外宣布,我们的探月计划进入了实施阶段,按照 “绕、落、回” 三步走的方案,逐渐对月球进行探索,这个方案相比其他国家更加保守,也符合我们稳扎稳打的航天文化。

没想到,我们稳扎稳打的探月计划,却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比的对象,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都喜欢把中国当作反面例子,大肆宣传自家探月计划的先进,并宣称要在“探月之争”中彻底战胜我们。

比如在2007年,日本计划发射“月亮女神”号月球探测器。

“月亮女神号”探测器的技术在当时,确实比较先进,抵达月球轨道后,月亮女神号”将发射两颗小卫星。

其中一颗是中继通信卫星,另外一颗是测量卫星,他们将配合主卫星,对月球背面的重力场进行精细的测量,这是我们“嫦娥一号”没能做到的,甚至在国际上,都属于首次。

按日本太空事务官员的说法,“月亮女神号”总计耗资约320亿日元,将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探月计划,甚至超越了前苏联的探月工程。

日本媒体在报道中,还不忘把即将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中国拿出来作对比,说此刻的重点问题,并非在于科学上,而在于哪一国会先抵达月球。

就连日本航天机构的官员,都不忘阴阳怪气一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高层 的川泰宣 说:“我不想把这个(计划)变成一个要决定胜负的问题。但我相信,不管哪一国先发射,日本的任务在技术上还是占优的。我们可以见证,哪一国的任务能在科学上带来突破。”

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的前研究主管 长洲秀夫 更是直接点出,这将是一次南极科考争夺战的重演,双方将在探月工程上再次一决胜负。

除了日本,印度也不忘在探月活动中将中国作为对比对象。

2008年,印度发射了“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一枚小型撞击探测器撞向月球,这枚撞击器的侧面上,绘制了印度的国旗。

因此,整个印度都嗨了。

印度航天局主席奈尔高傲地表示:“我们兑现诺言,把月球带给了印度!我认为,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在首次探月时就能做到这么精确。”

印度媒体也大肆宣扬,还不忘将中国拿来对比,说此前中国的“嫦娥一号”任务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印度已经在探月项目中实现了对中国的领先,成为美苏欧之后,第四个把国旗送到月球的国家,印度正在从航天大国,走向领先世界的航天强国。

而对于日本和印度的挑衅,我们的回应就要大气得多。

首先,嫦娥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并没有像印日那样,将他们的探月计划拿来对比,反而夸他们说:“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探月工程都各有千秋,日本以三颗卫星联合探测月球的重力场,这在世界来说是首次;中国用微波探测仪探测月壤特征及厚度,也是世界首次,我们都要尊重每个国家的智慧和创造性。”

然后,他还表示各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探索月球,加深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然而,当时的日本和印度正沉浸在探月成功的兴奋中,一心只想在探月中超越中国,根本就不屑于回应中国的合作建议。

他们相继提出了更加宏伟的计划,日本再次强调要在2025年建立月面无人基地,而印度航天局则要赶在2012年前发射“月船2号”软着陆月球,甚至在2020年前抢先载人登月,以实现对中国的全面领先。

然而,他们显然是高看了自己,低估了中国。

探月工程不仅是一项需要资金持续投入的烧钱项目,还是一项需要周密规划,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持的高科技项目。

在资金支持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重创了日本,让日本的经济从“失去的10年”,变成了“失去的30年”。

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政府对航天项目的预算不断减少,从2008年到2012年,日本的航天预算连续四年减少,很多项目只能被迫延期。

2013年,日本JAXA载人技术领域负责人佐藤直树在接受采访时说,日本正在寻求在探月工程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要想推动人类探索月球和其他行星的事业,就需要一个有着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国家来发挥带头作用。我想接下来就需要中国来挑起这一重担。如果中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话,会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的。”

然而,过去中国呼吁探月合作时,日本是爱答不理,现在日本想要合作时,才发现他们已经有点高攀不起了。

在日本航天经费捉襟见肘的时候,中国的航天经费却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取得的成就也是愈发辉煌。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面实现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落的国家,真正在探月项目上与日本和印度拉开了差距。

并且,嫦娥三号上还搭载了我们自己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实现在月面上的无人行走和探测,这意味着,在日本最有优势的机器人技术上,我们已经不需要跟他们进行合作了。

而且,在项目规划上,中国航天更是远胜于其他竞争对手。

在“月船一号”取得成功之后,印度的自信心高度膨胀,在后续的“月船二号”项目中,印度试图直接一步登天,在“月船二号”中塞入了轨道探测器、月球登陆器和月球车三大部件,准备在一次任务中实现轨道探月和月球登陆两大目标。

这就相当于把“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两次探月任务集合成一次,难度可想而知。

而最终的结果也不出意料地出了问题。

先是与俄罗斯联合研制进展不顺,改由印度自己完成,从原定的2012年发射延期到2018年,再延期到2019年。

好不容易在2019年的7月22日发射升空了,结果探测器的重量太大,印度自己没有足够推力的火箭,不能把“月船二号”直接送入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4天就走完的地月旅程,“月船二号”足足走了29天。

到了月球轨道之后,“月船二号”在9月7日进行了着落器登陆的尝试。结果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处与地球失联,一头扎进了月球地表,软着陆变硬着陆,任务宣告失败。

而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不仅严格按照“绕、落、回”的顺序,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用13年的时间,共计五次发射,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规划中的探测任务。

在进行关键节点任务时,我们还提前做了备份规划,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而嫦娥四号则是嫦娥三号的备份。

在嫦娥一号、三号一次性成功的时候,我们就重新利用备份的嫦娥二号、四号,完成了月球着落点规划、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落等任务。

可以说,我们的探月规划,既有稳妥的三步走+备份战略,也有节俭的备份卫星“再就业”方案,从而造就了我们在探月工程上的领先。

当然,航天项目与所有的高科技项目一样,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依然是人才。

而在这一点上,中国航天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在嫦娥五号从月球取样返回时,24岁的首位太空女指挥官周承钰就因为其年轻,而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而像她一样的年轻科研人员,在中国航天项目中随处可见。

嫦娥五号任务的总调度刘建刚出生于1989年,长征五号火箭总控系统指挥徐文晓不过26岁,整个嫦娥探月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

科研团队的年轻化,无疑说明了中国航天涌入了大量的年轻人才,这对于航天项目来说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历史上,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时,阿波罗团队平均年龄同样只有33岁,马斯克的SpeaceX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更是只有28岁。

相比之下,近年来,NASA的员工平均年龄已经变成了52岁以上,有断档的风险,NASA的众多项目也开始不断延期、超支。

而日本的情况甚至更糟,日本航天机械产业的从业人数,从1995年的约1万人,减少到2013年左右的6000人,到2017年,日本航天机构(JAXA)的雇员总数只有约1500人,甚至不足以*开展载人航天项目研究。

人才上的优势,带来的是技术上的领先,日本早在1990年就进行了绕月飞行,但直到目前都未能解决月球着落技术难题。

2022年11月,日本推荐登月探测器“好客”号发射后与地面失去联系,宣告失败;2023年4月26日,日本“白兔”号登月舱在着陆过程中失联,坠落在月球上。

相比之下,我们在2007年实现绕月,2013年的嫦娥三号,就实现了靠前次月面软着陆。

2019年1月,在印度“月船二号”,日本“好客号”月球探测器还没发射的时候,我们的嫦娥四号,就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人类历史上推荐在月球背面着落的航天器,开创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2020年11月,我们的嫦娥五号不仅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还成功采集了1.7kg的月球样品,顺利返回了地球。

我们由此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月球样品的国家。

而到了现在,与日本、印度进行登月之争,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目标,甚至追赶上美国载人登月的记录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下一步月球探测规划,一样分为三步走,分别是“勘、研、建”:

我们将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对可能存在水资源的月球南极进行勘查,为后续的嫦娥八号任务奠定基础。

2028年前后,我们将发射嫦娥八号,与前期抵达的嫦娥七号,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

到2035年,我们将在月球科研站的基础上,构建月球国际科研站,建立一个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月球科考基地。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靠前个月球长期科考基地,在遥远的未来,甚至有可能作为我们探索深空的跳板,为我们打开通往星辰大海之路。

中国探月甚至登月能不能超过美国?其实答案已经说的很清楚,探月需要长期稳定的计划,研发人员坚持不懈的攻克困难,各方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支持。

中国在这三样里全都 着优势,年轻的人才,全球独有的制度优势,再加上越来越好的经济和资金倾斜,就算未来几年无法超越美国,但是在更长远的未来也一定会赶超他们,至少我是相信的。

以前我们吹过的牛可以实现,现在我们吹的牛未来也一定会实现。

以上就是中国登月几次?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