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印度自*以来人口已增长了11亿,使得印度的总人口在2021年达到14.11亿,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较多的国家,这一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自1951年的3.64亿人口到20......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在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后,对于环保人士和悲观主义者来说,这个数字意味着全球变暖、资源枯竭、污染、过度拥挤、两性不平等和致命疾病蔓延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个数......接下来具体说说

印度成为世界人口靠前大国: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担”?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根据该数据,印度的总人口从76年前的4亿,增长至今已接近14亿,惊人的增长幅度使得印度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印度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人口数量上,更体现在其潜在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印度,大量的年轻人口意味着它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这无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此外,印度拥有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印度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然而,人口红利的另一面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人口负担”。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教育压力。大量的年轻人口需要就业,而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此外,由于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的有限性,过快的人口增长也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例如,政府正在推动教育改*,提高教育质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同时,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育率,以减缓人口增长速度。此外,政府还在鼓励女性参与就业,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印度人口76年增长近11亿!印度成世界人口靠前大国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印度自*以来人口已增长了11亿,使得印度的总人口在2021年达到14.11亿,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较多的国家,这一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自1951年的3.64亿人口到2021年的14.11亿人口,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

多名国内外人口问题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虽然印度成为全球人口靠前大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如果印度政府无法推高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那么庞大的人口将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印度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以平衡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印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印度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人口问题。由于贫困、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落后,许多印度人无法享受基本的生活权利。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水源和卫生设施,许多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印度也面临着城市人口爆炸和住房短缺等问题。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印度政府和民间社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应对人口问题。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卫生、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一些民间组织也在积极推进人口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印度成为世界人口靠前大国,是红利还是挑战?|凤凰聚焦

在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后,对于环保人士和悲观主义者来说,这个数字意味着全球变暖、资源枯竭、污染、过度拥挤、两性不平等和致命疾病蔓延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个数字还不够高,他们认为人口增速减缓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危险比全球变暖更大。人口增加究竟是灾难还是红利,有一个国家如今正处于兴奋和焦虑之中。

Part.1

根据联合国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显示, 2023年4月中下旬,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的14.1亿,成为全球人口靠前大国。

印度总* 莫迪:

“印度是一个有着年轻人口的古国。”

6月,作为新任人口靠前大国总*的莫迪,站上了美国国会联席会议的演讲台,他自豪地向世界宣传印度国内正在日益增长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并极力将印度塑造成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新的替代目的地——一个人口结构年轻的新兴的世界工厂。

印度总* 莫迪:

“毕竟,我们占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去年,全球每100笔实时数字支付中,就有46笔发生在印度。”

中国和印度人口大国“头把交椅”的交替,意味着什么,而印度又真的做好成为人口靠前大国的准备了吗?这一切,都成为全球各界都在关注的焦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 楼春豪:

“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是有很多的关注点的。 从几个维度,靠前它是在近几年,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背景下,成为全球最大人口,印度会收取人口红利,在中印对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外界关注的视角。

另外一个印度这几年国内的整体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大家对于印度本身的发展前景,或者它国内的这种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人口红利到底能不能得到足够的示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从这两个核心关注点就是大家对印度的国运非常关心,人口红利到底会不会促进印度本身的崛起。”

Part.2

事实上,不受控制的人口增长,一直是印度政府的一块心病。早在1952年,印度就已经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比中国计划生*政策早了差不多三十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

“在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1953年靠前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是5.2亿人口,印度那时大概是4亿人口。所以在一开始,作为发展中国家,它首先都是人口规模庞大、生育率很高。我们在1950年代,大概一个妇女平均一生要生6.2个孩子,印度只比这个高,不比这个低。”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6年,印度的一处绝育手术站,照片中,印度男性正在排队领取绝育手术赠品。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的首位女总*,为了控制人口,她曾使出了铁腕政策,强迫男性做输精管切除手术。

资深媒体人 萨苏:

“英迪拉·甘地只对男性下手,当时觉得比较吃惊,后来才明白,因为她本身是一位女性的总*,她对于印度的女性地位是比较清楚的。在印度男尊女卑的现象非常严重,基本都是男的出去工作,而女的主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必须要听丈夫的,那怎么办?就开始对男性进行结扎手术。

当时印度如果想考公务员必须得有一个证明,说明经过计划生*手术了,这才能够给公务员的位置。印度当时的人口的增长的确得到了缓和,但是也出了很多问题。在做这种手术的时候造成的死亡率也比较高。据说1976年因为结扎手术,印度的死亡人员就达到了2000多人。”

在英迪拉·甘地执政期间 ,大约有800万印度男性进行了结扎手术,但最终,印度的计划生*政策还是没有成功。 英迪拉·甘地本人也因这项政策遭受*治危机。

Part.3

2022年,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元年,这一年,中国出生的人数首次降到了1000万以下,在过去60多年里是首次出现。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将降至13亿。

而印度在计划生*政策失败后的数十年间,人口稳定增长,平均每年有2500万出生人口。最终在2023年,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靠前人口大国。预计到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人口。

*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吃饭或者生活都是自给自足的,那多生几个孩子时,没有机会成本的,就城里叫机会成本。一到城市里,生孩子的成本很高,所有的东西都要支付货币的,比如生两三个孩子工作不了了,就损失成本了,而且还要支付抚养成本。

但是农村不存在这个问题,生活越贫困的地方越不存在这个问题。 从经济社会上讲,就是越贫困的地方生孩子越多,这是一个规律 。当然另一种是宗教,比如一些原始的犹太教或者是伊斯兰教的,它有规定的宗教。”

印度人口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宗教信仰,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印度两大宗教,这两个教的教义中都十分崇尚生命,鼓励生育,宗教之间为了争取信徒,会鼓励教民家庭多生育 。同时, 农耕为主体的印度社会文化,和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推动着印度人口的膨胀。

2019年,印度总*莫迪曾在演讲中公开承认 ,印度存在“人口爆炸”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

“综合这个情况来看,印度的人口增长,它也是想控制的,印度人口这次成为靠前,也不是它想当靠前。从客观上看,有许多的因素引起,所以并不是说为了利益,为了人口一直保持增长,非要去鼓励生育,不是这样的。它总体上是希望人口规模不要过快、持续的增长。”

事实上,随着印度人口总量的增长,印度的劳动力人口确实随之稳步攀升,如今, 印度的劳动力人口已经超过9亿,10年后印度劳动人口将到达10亿。其中,47%的印度人年龄低于25岁。全世界25岁以下人群中,有1/5来自印度。

*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客观来说,印度的人口以后到了16亿,比如它的人口很年轻、结构比较好。而且它现在在国际上销售贸易都没有什么制约,很多国家都对它放开市场。我们也走过这条道路,就是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

印度这两年的出口,尤其替代中国在世界上竞争,势头非常猛,要重视它。 要警觉,怎么应对,怎么去合作,怎么去和它竞争,怎么去我们的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学者、*治家以及军事家都要考虑的事情。”

Part.4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表示,全球人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老龄化,富裕国家以及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人口减少的问题,加剧了全球对用工和人才的竞争。

人口红利是判断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具有经济潜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去一年,印度的GDP指数非常亮眼。这也成为印度总*莫迪对外“招商引资”的底气。

2023年2月,印度政府公布了2022年GDP,实际增速达6.7%,高于中国3%和美国2.1%的GDP增长率。GDP总量达3.38万亿美元,超越了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和德国、日本差距已经不足万亿。有数据分析,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5年后印度GDP可能会超越德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经济体量高速增长,引发广泛关注,印度人口红利是否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呢?它是否会代替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

“人口红利并不等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一定就能**成经济发展的动力,还需要就业和相应的劳动力的素质,有这种生产资料结合的机会,它才能够真正创造成经济的价值。

其实中国人口一直是世界上较多的,但是我们在改*开放以前,人口多,它并没有必然就**成人口红利,恰恰是中国的改*开放极大地释放了人口的红利,这样一个潜力,才使得经济的发展大概10倍以上快于人口的发展。相比之下印度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 首先要解决它的养育、教育,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使它和生产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成人口红利。

从人口结构上看,印度人口呈金字塔形, 35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8岁,可以说印度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 这也是许多人看好印度人口红利的理由。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预测过于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

“2020年人口普查里边,我们20-24岁的年轻人在学校里边念书的,已经占到53%。印度有40%的人基本上是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再有一个两个国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女性的地位。中国是一个男女平等,特别是在工作上,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非常高,接近70%,印度女性就业不到10%。”

在人口红利问题上,教育是最基本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口变成人力资源。 虽然印度如今坐拥14.16亿人口,居世界靠前,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印度的文盲率也高居世界首位。目前印度仍有约1.5亿文盲,约占人口比例的10%。而这个数据在中国仅为2.67%。

资深媒体人 萨苏:

“印度的高等教育搞得是相当不错的,以至于在世界的很多大公司里面, IT团队里有很多印度面孔。但问题是印度底层的人没有机会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因为印度人口太多了,对于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它没有可能满足所有人实现高等教育的要求。”

Part.5

近几年, 严重的失业问题正在笼罩着印度。 印度国营铁路公司曾招聘6.3万个月薪不到1800元人民币的基层工作岗位,吸引到大约1900万人申请工作,他们必须通过培训和考试才能竞争这些岗位,但挤进培训课堂,都是一场战斗。

印度每年大约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或许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 楼春豪:

它本身的产业发展并没有跟人口红利进行很好的匹配 。我们讲中国世界工厂,那么印度都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为什么是世界办公室?跟历史上大概是1980年代,当时英迪拉·甘地抓住了当时的一个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在印度IT行业发展的是比较快的,然后金融行业等,所以这个导致了服务业驱动的经济的模式。

而且因为它服务业对一些基础设施的要求,并不像制造业那么高,对技术工人的熟练要求也没有像制造业那么高,所以印度比较快地抓住了这个发展的契机,这就决定了现在印度的产业结构,吸收劳动力较多的是在农业,对GDP促进最大的贡献是在服务业。其实制造业无论是在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在印度现有的经济模式下,都是比较低的。”

与此同时,出人意料的是,已经有经济学家发出警告: 印度可能无法长期从这种所谓的“人口红利”中获利,因为印度老龄化社会可能会比预期提前到来。

有媒体分析,随着印度成为世界靠前人口大国,中国正逐渐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增长放缓,年轻人口数量下降。中国将面对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

资深媒体人 萨苏: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高等教育的扩招,实现的是人才的储备,也是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素质在上升,为中国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提供了条件, 这可能造成中国和印度之间竞争不那么地激烈,而正好相互促进,共同合作前进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 楼春豪:

“对于中印关系来讲,一方面要关注和警惕,印度借着人口红利来跟中国搞产业竞争,我们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中印作为人口大国,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个过程中的现代化其实有很多,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和文明对话,有很多的共同的利益所在。所以中印在人口方面,其实可以进行很多对话和经验的交流。”

尽管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如今印度人口确实已经超过中国, 但由于印度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目前印度人口究竟是多少,人口结构的确切数据,有多少人能可以获得医疗保险,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是个谜。 印度似乎也没有准备回答这些疑问。作为如今的人口靠前大国,我们还不知道,印度将如何塑造这个世界。

制片人:何冀宁

编 导:王 柳

以上就是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了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