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 杨件 王钦扬)1. 中钢天源:磁材+检测业务双巨头1.1.立足科技新材料产业,中钢集团重要组成部分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钢集团科......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在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全国共选取了200余户改......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邮新材料】宝武入主中钢,中钢天源迎来加速发展新时代

国资委消息,中钢集团被宝武整合正式被*务*批准。这对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天源,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中钢天源作为中钢集团的新材料平台,主要业务是检测业务和新材料业务。新材料业务涵盖四氧化三锰和磁性材料领域,其中四氧化三锰产能5.5万吨,全球靠前,电池级主要用于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池正极材料。磁性材料涵盖稀土永磁、铁氧体永磁、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可以说是磁性材料百科全书。

猜想:协同点在哪里?(1)宝武集团具有大量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原材料—铁红,从而形成原材料直供优势;(2)宝武磁性材料业务可能会与之整合;(3)宝武集团高举高打,产能规划达到行业头部水平,这是宝武对旗下新材料公司的一贯要求;(4)宝武集团作为重量级央企,助力公司开拓大客户。

磁材+检测业务双巨头,中钢天源:国企改*赋能,发展进入快车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吴证券 杨件 王钦扬)

1. 中钢天源:磁材+检测业务双巨头

1.1.立足科技新材料产业,中钢集团重要组成部分

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钢集团科技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公司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和检验检测业务,其他业务包含金属制品、矿山、建材及冶金装备等。公司主营产品及服务包括软磁材料、永磁器件、稀土永磁器件和检验检测服务等。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1.2 股权结构稳定,产业背景雄厚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1年11月7日,公司靠前大股东中钢资本持股16.53%,实际控制人为*务*国资委。公司于2021年3月4日向12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70,900,000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登记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数量不变,合计持股比例由43.33%被动稀释至33.41%。

公司到2021为止拥7家全资子公司,5家控股参股子公司,2家联营公司。其中通力公司主营业务为永磁铁氧体的销售,中钢制品院主营业务为金属制品及质量检验检测,湖南特材主营业务为四氧化三锰、铁硅粉。

深化国企改*,推行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入选国资改*“科改示范行动”企业,通过科研机制改*等一系列措施落自主创新发展之路。2021年9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包括公司董事(不含*董事)、高层管理人员、中层人员及技术业务骨干在内的不超过148人,授予1328万股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的有效期包括授予后的2年锁定期和3年解锁期,三年期解锁条件的设置,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大股东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1.3 磁材、检测业务多点布局,经营稳健

公司贯彻发展指导思想,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做强磁性材料及器件、金属制品及检验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做优矿山及建材专用设备、精细化工材料及冶金检测设备等特色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等业务。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1亿元,同比增长6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万元,同比增长27.63%。

图3:公司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 图4: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长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目前,工业原料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1.29%。

从2017年开始,公司同时主营检验检测服务行业,2021年上半年,金属制品检测占比为14.77%,同比增长14.27%;金属制品占比为19.55%,同比增长125.97%。

公司磁性材料产业拥有5万吨四氧化三锰、1.5万吨永磁器件和1500吨稀土永磁器件的生产能力。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国内名列前茅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具有较高行业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的稀土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大基建领域内权威的检验检测机构之一,设有的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权威的金属制品检测机构。

中钢天源是国企吗?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

2020年,公司完成十四五规划初稿,初步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收入80亿元,实现净利润7.2亿元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坚定建设成为一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的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的企业愿景不动摇。

2 磁材业务:四氧化三锰受益涨价,软磁、永磁多点开花

2.1. 磁性材料行业:电气化基石

磁性材料是指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根据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程度,分为软磁材料和永磁材料(又称为硬磁性材料),经外加磁场后容易磁化且容易去掉磁性的磁性材料称为软磁材料,而经外加磁场后可长期保留强磁性的磁性材料称为永磁材料。另外还有一种分法,习惯将其划分为铁氧体磁性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它磁性材料三大类别。

磁性材料行业是一个高能耗、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能源紧张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国外磁性材料生产正逐步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经过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的转移,中国本土磁性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磁性材料生产加工的企业约1600多家,其中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约340家、非晶软磁合金及金属磁粉芯生产企业约250多家,稀土永磁企业约300多家,其他磁性材料生产企业约100家左右,其余为磁性材料加工和粉料生产企业。

我国已经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磁性材料产量位居世界靠前。

全球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日本技术较领先,而中国产量约占全球的70%左右。据磁性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生产销售磁性材料约130万吨,其中永磁铁氧体80万吨(超过全球产量的78%),稀土永磁16万吨(超过全球产量的90%),软磁29万吨,其它磁体约2万吨。

2.2. 软磁材料受益电力电网,永磁材料拥抱汽车电动化

软磁材料,指的是当磁化发生在 Hc 不大于 1000A/m,这样的材料称为软磁体。典型的软磁材料,可以用最小的外磁场实现最大的磁化强度。软磁材料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广泛用于电工设备和电子设备中。应用较多的软磁材料是铁硅合金(硅钢片)以及各种软磁铁氧体等。

1)硅钢:电力、电机行业必须品

硅钢是又称为电工钢,按含硅量不同,硅钢分为低硅片(中低牌号)和高硅片(高)牌号)两种。低硅片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磁性好,但是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根据中国金属学会,2020 年我国硅钢产量 1118 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 88%。

2020年中国硅钢片市场,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为960 万吨,取向电工钢产量为158万吨。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家用电器、工业领域电机、大型电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据统计,2020 年家用电器占比40%居下游需求首位。伴随着工业电机及新能源行业发展,有望拉动硅钢需求持续攀升。

2)软磁铁氧体:通讯电子元件、家电、电机核心材料

我国软磁铁氧体最常见的是锰锌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分别占总产量的比重为 70%和10%,此外,镁锌铁氧体占比为8%。

四氧化三锰是软磁铁氧体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软磁铁氧体能够完成电子信息技术中所需的能量转换、阻抗变换、滤波等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家用电器、环保和节能等领域的绝大部分电子设备中。2020 年我国软磁铁氧体产量为21万吨。

3)铁氧体永磁:应用广泛,微特电机为主

铁氧体磁性材料为磁性材料的重要分支,国内以生产铁氧体磁性材料为主,2015-2019 年中国铁氧体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产量总体呈稳定状态。2019 年我国铁氧体永磁材料产量为 52.81 万吨,虽然同比下降 3.17%,但总体保持在 50 万吨以上。

国内磁性材料产业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和高端产品占比有待提高。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统计,2020 年我国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有 340 多家,其中年生产能力在1000 吨以下的企业占 45%,而 10000 吨以上的企业近 20 家,仅占 9%。同时,铁氧体软磁材料也面临相同的困境,截至 2020 年,国内从事铁氧体软磁材料生产的企业共约230 家,但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年生产能力在 500 吨以下,仅有约 10 家企业达到上万吨的产能,并且技术含量偏低,主要应用在电动机、变压器等传统领域,高端技术仍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行业面临洗牌,产品标准不断加强,大量的中小企业将会因为环保要求不合格而被淘汰,预计未来产能将会集中在大型企业手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逐渐形成龙头地位。

4)稀土永磁:高效节能电机之魂,拥抱新能源大时代

稀土永磁材料是将钐、钕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如钴、铁等)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压型烧结,经磁场充磁后制得的一种磁性材料。稀土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原材料,中国拥有全球范围内较多的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大,具有成本和资源优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为4400万吨,达到全球的36.7%,且稀土产量为14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8.3%。

图16:2020 年全球稀土储量分布 图17:2020 年全球稀土产量分布

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能力在全球位居靠前,占据全球87%的市场份额,而第二大产量大国日本的产量主要满足其国内需求,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出口国。

稀土永磁材料分为靠前代铝镍钴磁体、第二代钐钴磁体和第三代钕铁硼磁体,其中钕铁硼的磁能积在27--50MGOe之间,被称为“永磁王”,是目前磁性*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目前主要的稀土永磁材料。

按照制造工艺的不同,钕铁硼永磁材料又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类,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为17万吨,同比增长9.7%,占当年钕铁硼永磁材料总量94.3%;粘结钕铁硼磁性材料产量为7900吨,同比增长5%,占比4.4%,其他材料合计占比只有1.3%。

尽管我国钕铁硼永磁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体系,但由于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水品低、自动化程度较低等因素,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长期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且该领域进入壁垒低、产品差异化小,国内企业承受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目前,我国现有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200家左右,产能为40-50万吨,而年产量3000吨以上的企业仅占7.5%(中科三环产量长期排名靠前),而年产1500吨以下的企业占84%,行业小而分散。随着国内市场将逐步向高端领域转移,聚焦中高档产品的头部企业有望赢得市场份额。

磁性材料应用领域多样,消费电子、通讯、计算机、汽车、家电等行业对磁性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需求。当前国家提倡绿色发展,在工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磁性材料作为清洁能源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新兴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2019年全球高性能磁性材料需求结构中,汽车用占比达到52%,其中新能源汽车占9%,另外消费电子也在数字化过程中占11%。

1)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前景广阔,迎来需求风口

2019年中国汽车磁性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1亿元,从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磁性材料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我国汽车磁性材料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补贴政策的延长和退坡力度的平缓,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成熟,2021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0%。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其快速发展对上游磁性材料起到带动作用。

汽车工业作为磁性材料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汽车电机、车体、车身底盘和信息部件等各个方面都大量应用了磁性材料,其中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约占总成本的10%。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类型以交流异步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为主,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占据市场份额的99%,磁性材料(钕铁硼)与硅钢片是决定永磁同步电机价值的关键材料,分别占据总成本的30%与20%。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达到146.3万台,同比增长10.5%。

2)风电领域:大型化降低成本,需求持续上涨

风力发电是全球高端磁性材料的第二大需求领域,2019年占比14%。风力发电领域主要使用的是风机设备,包括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相较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具有更能适应低风速环境、电网兼容性和发电效率高等优势,且后期维护成本较低,是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2020年全球、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743、281吉瓦,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18%。得益于双碳目标下国家政策支持、风机大型化降低成本助力平价上网, 2025年新增风机装机量将达82吉瓦,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达34%,有力推动对钕铁硼的需求。

图23:全球及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图24: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预测

3)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化发展,材料要求更高

磁性电子元器件,尤其是软磁器件在通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智能手机成为主流,必须具有高清晰通话质量、有效防止窃听、抗干扰、通话范围大、功耗低、环保低辐射等优势,需要高磁导率和低功率损耗铁氧体软磁材料作为抗干扰电磁兼容元件和功率材料,以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必然增加移动交换机的容量和移动通讯地面站的数量,其中移动交换机的小型化和无人管理化需要低功率损耗和高磁导率铁氧体软磁芯,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更高。

在下游终端占比*高的智能手机领域,2021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58.7 百万部,同比增长 18.86%,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71.4百万部,占比达到26.02%,同比增长 11.01%.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对磁性材料的需求。

2.3.公司软磁业务:四氧化三锰隐形冠军,合金软磁持续加码

1)四氧化三锰产量、市占率世界靠前

公司的软磁材料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锰、铁硅粉、铁硅铝粉等。四氧化三锰是软磁铁氧体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软磁铁氧体能够完成电子信息技术中所需的能量转换、阻抗变换、滤波等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家用电器、环保和节能等领域的绝大部分电子设备中。

公司所生产的四氧化三锰产品分为电池级和电子级两大类,其中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即高纯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造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电力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以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心,广泛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 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公司四氧化三锰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世界首位。

2020年四氧化三锰产业大部分市场份额集中于少数企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四氧化三锰供应商,四氧化三锰的产能为5万吨,其中电池级年产能5000吨,电子级年产能45000吨。2020年公司生产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类产品4.3万吨,同比增长0.09%,主要推动力为四氧化三锰的生产。

图27:公司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产销情况

收益于下游锂电池行业高速增长,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传统铅酸电池使用受限、前期三元材料价格的变动、新能源车补贴的退坡,客户更加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开始寻求更为经济的原材料,推动了锰酸锂市场需求的增加,相较传统二氧化锰原料,使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具有纯度高、粒径可控等优点,有助于提升锰酸锂电池性能、降低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成本。2021年上半年,公司四氧化三锰业务增幅明显,销量和单价均有所增长。

通过收购并购整合锰系材料相关产业。

2017年,湖南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锰系列产品的研发、深加工和经营业务,是湖南省锰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主营产品为高纯四氧化三锰、金属锰等锰系列产品及铁硅粉等粉末冶金产品,拥有一条年产1万吨金属锰生产线、一条年产1万吨的电解金属锰粉生产线、两条年产1.5万吨的四氧化三锰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千吨铁硅粉生产线。2019年,公司收购贵州金瑞26.5%股权,有效增强了锰系材料业务的规模和产能,延伸了锰系产品产业链。

2)合金软磁粉:优质的高频电感元件

金属合金软磁粉是指含有铁、硅及其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粉末,包括但不限于铁硅磁粉、铁硅铬磁粉、铁镍磁粉等。金属合金软磁粉可进一步用于生产合金软磁粉芯,合金软磁粉芯具有高的饱和磁通密度、具有高的有效导磁率、损耗低、频率范围广、良好的交直流叠加稳定性等特点,能适用中高频、中高功率场景。

合金软磁粉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高性能电感元件,借以实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小型化,发挥逆变、变频、斩波、开关电路等功效,因此也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对电感元件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的提高,合金软磁粉芯的需求也将持续扩大。随着光伏、新能源汽车领域行业的持续景气,下游电感元件市场有望保持扩张,带动中游合金软磁粉芯市场持续扩张。

当前公司铁硅粉产能主要来源于其下属子公司湖南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湖南特材当前拥有1000吨每年铁硅粉生产线。

湖南特材于2017年以资产重组的形式并入中钢天源,是一家从事锰系列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具有20多年的锰产品生产经验。湖南特材从15年开始磁粉芯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完全掌握金属磁粉芯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产销二十个省市和美、日、英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从磁性材料到磁性器件,上下游纵深发展。

2017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年产 2000 吨气雾化制备铁硅粉项目”、“年产1000吨金属磁粉芯建设项目”等。由于“年产1000吨金属磁粉芯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尚未办理完成,预计延期至2021年年底完工。

2020年7月,公司拟投资建设“年1.5万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项目”,拟建设软磁铁氧体粉料生产线4条,设计粉料年产能为2万吨;拟建设以21台烧结窑为核心的软磁铁氧体磁心生产线,设计烧结年产能为1.5吨。其中,粉料生产为磁心生产的前道工序。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试产期12个月,目前尚未正式实施。

计划打造软磁材料产业链,提高软磁铁氧体产品市场竞争力。

“年产15000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建设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软磁材料“原料—粉料—器件”全产业链布局,提高公司在软磁铁氧体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公司自产的高品质四氧化三锰产品将有效保证所生产的粉料及器件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保障原料供应和节约物流成本。项目所生产的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磁心将以5G通讯、汽车电子、光伏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作为目标市场,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2.4 公司永磁业务:可供新能源车、伺服电机,扩产进行时

公司的永磁器件包括铁氧体永磁器件和稀土永磁器件,其中永磁铁氧体器件是通过陶瓷工艺法制造而成的复合氧化物,广泛应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家用家电与电工工具类电机制造等多个领域;稀土永磁器件以烧结钕铁硼产品为主,是以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稀土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器人、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风电、家电、电子、电力机械等领域。

公司是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供应商,拥有1.5万吨永磁器件和1500吨稀土永磁器件的生产能力。我国永磁铁氧体的市场规模一直维持在50万吨以上,公司永磁铁氧体产业在行业市场中位居前列。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电子元器件9584.3吨,同比减少9.97%。2021年上半年,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营业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长150.17%,主要由于永磁铁氧体器件及稀土永磁器件销量增长,尤其是稀土永磁器件订单需求旺盛。

计划新增2万吨永磁铁氧体产能,打造国内一流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基地。

2020年7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1亿元,除“年产15,000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建设项目”外,还拟用于“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绿色制造生产建设项目”,“检测检验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绿色制造生产建设项目”拟建设4条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生产线,设计永磁铁氧体预烧料年产能5万吨;拟建设9条铁氧体永磁器件生产线,设计高性能铁氧体磁瓦年产能2万吨。其中,预烧料生产为磁瓦生产的前道工序。

采用公司自主开发的超级铁精矿焙烧氧化制备铁红技术生产预烧料,既可以保证永磁铁氧体器件品质的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又能使生产过程更为安全、环保。

公司现有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1.5万吨,所需预烧料需要进行外购。项目拟新建年产5万吨永磁铁氧体预烧料产能,在满足年产2万吨高性能铁氧体磁瓦原材料供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公司现有1.5万吨永磁铁氧体磁瓦生产供应原材料,相比外购永磁铁氧体预烧料,自产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3 锂电正极材料:布局磷酸铁生产线,有望受益锰系材料渗透率提升

3.1 参股铜陵纳源,布局磷酸铁

公司参股的铜陵纳源主要从事磷酸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中钢天源对铜陵纳源的持股比例为25.71%。

电池级磷酸铁是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材料而研发生产的产品,具有质量稳定、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等特点,采用独特的掺杂工艺处理,可有效提高磷酸铁锂的比容量、充放电循环、倍率以及加工性能。并且,产品采用独有的专利技术生产,质量稳定,批次间一致性好,批次内均匀性好,具有纯度高、杂质含量低、流动性好、加工性能优异等优点。

2020年,铜陵纳源实现工业产值约1.3亿元,营业收入约1.3亿元,磷酸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20%,居行业前列。铜陵纳源建有磷酸铁生产线,2021年5万吨/年磷酸铁改扩建项目一期已于3月投产,8月达产。铜陵纳源磷酸铁有效产能为5万吨,另与湖南裕能合作建设的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

截至2021年5月底,随着年产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纳米化提升工程一期项目产能释放,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117%。与此同时,根据“A股绿色报告”项目最新监控到的数据,铜陵纳源的10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工程环评审批获同意,该项目总投资额达2.52亿元。参股公司的磷酸铁项目进展顺利,产能释放良好,业绩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3.2. 有望受益锰系电极发展方向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其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占市场绝大部分。2020年中国四大正极材料总产量51.9万吨,同比增长20.8%,而其中磷酸铁锂产量达到14.2万吨,同比增长45.7%,表现最为强势,因为其价格和安全性的较大优势,下游市场的需求有较大增长。钴酸锂与锰酸锂正极材料的产量分别为7.38万吨及9.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8%及21.6%;而三元材料产量增速最缓,仅7%,全年总量为21万吨。

近年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上游的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也有所增大,产品热销,磷酸铁的需求相应增大。磷酸铁锂虽然在能量密度上低于三元锂电,但价格更便宜,也更安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随着三元材料价格的上升,客户更加关注生产成本,寻求更经济的原材料,从而推动了磷酸铁锂市场需求的增加。

2021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3.2GWh,同比增长168.9%,环比增长18.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9.6GWh,占总产量41.6%,同比增长102.6%,环比增长15.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3.5GWh,占总产量58.3%,同比增长252.0%,环比增长21.9%。据统计,在2018年-2020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年产量均低于三元电池,但自从2021年5月,磷酸铁锂电池连续第5个月产量超过三元电池,且差距逐渐拉大。在销量和装车量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增长幅度也都快于三元电池增幅。

未来磷酸铁锂的主要技术升级方向是磷酸锰铁锂,其成本不高,性能优异,尤其是相当条件下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提高15%以上,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磷酸铁锂升级材料。

行业内已有多家公司建设万吨级磷酸锰铁锂项目,例如宁德时代于9月披露了在曲靖拟建设的年产10万吨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是磷酸锰铁锂的原材料,中钢天源有5000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产能,是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且性能稳定,市场占有率较为领先。如果未来参股公司继续研发生产磷酸锰铁锂进行技术升级,公司也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4 检测业务:市场快速增长,发展进入快车道

4.1. 检测服务行业:结构逐渐优化,市场快速增长

检测行业的主要服务是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等,主要包括检验、测试和认证。

检测是根据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者多个特性,借助仪器按照特定的方法在特定环境下获得一些客观的数据,形成检测报告;而检验只是对被检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保证,在被检验产品上施加检查合格的标志;认证则是对产品在一个周期内的符合性连续提供保证,可在认证范围内产品使用认证标志。

2019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1%。随着近年国内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开放及产业发展的推动,中国也逐渐进入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升,2019年的市场规模为3225.0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0.16%,2020年已达3585.92亿元,同比增长11.19%,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以10%的增速上升。

机构结构逐渐优化。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检测行业市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20年,全国有检验检测机构48919家,同比增长11.16%,其中企业单位类达到34459家,同比增长15.23%,事业单位类为11160家,其他类型机构为3300家。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进一步下降,从2013年的42.55%下降至2020年的22.81%,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企业制单位占比首次突破70%。

图34:中国不同类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分布情况

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

2020年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检验检测机构达到6414家,同比增长10.68%。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20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42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481家,收入在 5000 万元以上机构有1197家。这说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大规模、高水平的中国检验检测企业正在快速崛起,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检测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多样,可满足各个行业的检测需求。

根据2020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数据显示,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增加至48919家,下游应用领域多样,主要有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建筑工程等多方面,其中从事机动车检验的机构数量较多,为12137家,占比18%,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而营业收入较多的为建筑工程领域,实现576.4亿元,占比16%。

行业呈现“小、散、弱”格局,头部企业规模较小。

中国检测行业起步较晚,规模相较于国际领先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并且事业单位较多,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关系复杂。

2020年,国内龙头企业华测检验实现营业收入35.68亿元,而国际领先企业SGS、BV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90.16亿元和355.42亿元左右,企业规模和资金投入等也远超于国内企业,2020年SGS全球员工数量超过97000名,分支机构及实验室数超过26000家。

我国检测行业领域化特征较为明显,绝大多数企业只集中于某检测子版块。

2020年华测检验在生命科学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占比55.78%,国检集团在建工建材领域实现营业收入8.37亿元,占比71.49%,电科院在电气检测领域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占比92.36%,呈现出明显的领域化特征,而在跨地域、跨领域经营上与国际巨头SGS、BV等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4.2. 检测业务:盈利可观,积极推进

1)国内权威检测机构,业务覆盖范围广阔

中钢天源检验检测服务主要包括金属制品、钢结构、工程原材料及构配件等检测,业务范围涵盖了铁路、公路、桥梁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公司持续扩充检测项目,报告期内取得公路综合甲级检测资质等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名录》,不断提升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得到提高。中钢天源中心实验室是中钢天源的下属机构,是可以*开展分析检测业务的专职分析检测机构。

2020年,公司在检测服务板块围绕超声法残余应力检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大规格预应力螺纹钢筋松弛检测技术等开发,拓展了检测业务新领域。

另外,2017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5693.25万元,其中新型金属制品检测检验技术服务项目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903.14万元,截至2020年投资进度为36.97%,尚未达到预期收益,主要是因为项目前置审批手续尚未办理完成,此外受到2020年上半年疫情和当地天气管控的影响,一旦项目完成,将会产生更多的收益。

2)毛利较高,打造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

2020年公司在金属制品检测业务的毛利率为51.75%,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业务,远高于金属制品的26.3%、电子元件的19.18%和工业原料的14.61%。2017-2020年,公司金属制品检测业务的毛利率较为稳定,一直保持50%以上的水平。

公司检测服务已经持续经营几十年,为做成综合性的检测服务机构,除郑州检测中心以外,在雄安、广东 、云南、安徽、四川、焦作等地成立分公司,在全国各地外设二十多个办事处,覆盖全国各省份,同时通过行业人才引进、高校招聘等方式增加各分公司、办事处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投入。

中钢天源控股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设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涉及金属制品及金属制品检测行业,国家授权检测业务范围十大类,10000多个参数,4000多个产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标准 3000余个。

同时,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多个钢标委员会,主持和参与了全部金属制品国家和行业的基础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制修订及审定工作,在新的钢丝绳等产品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多项研究开发成果及实用技术应用专利。

3)数字化赋能,打造“互联网+检测”新模式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着力于布局高端检测领域,强化检测技术能力,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按照“需求驱动创新”的务实方针,充分利用微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质检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称LIMS系统)建设,强力推行互联网+检测业务模式。

公司近几年检验检测业务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2020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显示,有9,853.20万元的资金将会投资于检测检验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着力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检验检测服务。但目前公司的检验检测服务与行业对标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发展壮大。

未来基于2025年的战略目标,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继续做强检验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公司从资金、条件和政策等方面集中力量检验检测这一主业发展,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也留下空间。

5 国企改*:宝武托管收益平台优势,股权激励注入活力

5.1. 宝武托管:钢铁航母入场,深度参与新材料平台建设

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11日收到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通知,拟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托管,2020年10月19日,国资委负责人传达国资委决定,由中国宝武对中钢集团进行托管,并保障中钢集团生产稳定,进一步的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中钢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3亿股,占总股本28.3%,其中中钢股份全资子公司中钢资本控股公司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2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6.25%。中钢资本为公司控股股东,*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钢铁板块是中国宝武资产沉淀的领域,也是承担国家产业责任的主要载体。

在托管中钢之前,宝武集团已经开启了一系列的兼并扩张,16年和武钢联合重组,19年和马钢联合重组并实际控制重钢,20年与太钢重组,目前旗下钢铁板块已有宝钢股份、中南钢铁、马钢集团、太钢集团和八一钢铁五员虎将,涉及碳钢和不锈钢两大系列,2021年实现钢铁产量11994万吨,位居世界靠前,同时宝武集团全球硅钢产量也是世界靠前。

新材料产业则是宝武集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主要相关子公司有宝武碳业、宝钢金属、宝钢包装、宝武特冶和武汉耐材,业务涉及四大核心板块:高性能金属材料领域、钢铁板块是中国宝武资产沉淀的领域,也是承担国家产业责任的主要载体。

在托管中钢之前,宝武集团已经开启了一系列的兼并扩张,16年和武钢联合重组,19年和马钢联合重组并实际控制重钢,20年与太钢重组,目前旗下钢铁板块已有宝钢股份、中南钢铁、马钢集团、太钢集团和八一钢铁五员虎将,涉及碳钢和不锈钢两大系列,2021年实现钢铁产量11994万吨,位居世界靠前,同时宝武集团全球硅钢产量也是世界靠前。

5.2. 股权激励:激发活力,绑定核心人才

公司于2022年3月16日通过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以4.15元/股的授予价格,授予日收盘价8.01元/股,向符合授予条件的143名激励对象共计授予12860万股限制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723%。

其中董事及高管7人,共计授予136.9万股,占授予总数的9.644%,高管中毛海波作为董事长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较多,为26.6万股,高管中最低的也获得了17.3万股限制性股票;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136人,共计授予1149.1万股,占授予总数的89.356%,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人均获得8.44万股。

本次授予计划将有效的将股东利益、高管利益和核心技术、业务人才利益结合在一起,戮力同心,将公司的业务带上新的台阶。

限制性股票在授予之日起的24个月为限售期,期间禁止转让和销售,同时也对解锁期的三个会计年度进行考核,在每个会计年度绩效考核,以达到考核目标作为激励对象的解除限售条件。

本次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总成本为4963.96万元,分5年摊销,分别为2022年摊销1340.26万元,2023年摊销1787.04万元,2024年摊销1172.74万元,2025年摊销558.45万元,2026年摊销105.47万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盈利预测基于以下假设:

1)公司工业收入(锰系产品为主)稳健经营,其中电池级、电子级四氧化三锰产品有望充分受益新能源车驱动的锂电正极、光伏和电子等行业景气高增;

2)公司磁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电动车、风电等行业景气,公司同时逐步扩产,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局面;

3)金属检测业务持续引进人才,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且随着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毛利率水平亦有望逐步提高。

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49/65亿元,同比增长40%/36%/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8/6.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2%/24%/41%,对应PE分别为20/16/11x,低于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公司未来磁材、检测业务进展顺利,估值仍处较低水平。

风险提示

1)环保风险。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提倡绿色环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强。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活动需要面对这一挑战。

2)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公司相关产业技术进步迅速,淘汰更新换代速度快,若公司在技术升级上未跟上市场节奏,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可能会存在相应的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重磅!中钢天源入选*务*“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在*务*国资委

正式发布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中钢天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专项工程,全国共选取了200余户改*创新紧迫性较强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深化市场化改*,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探索创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名单中的204家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科技型子企业将于2020—2025年间实施“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科改示范行动”)。

作为雨山区的央企上市企业,中钢天源拥有一支以主营产品升级和产品研发为宗旨的科研队伍,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是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先后承担*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主营业务类专利40余项。

以上就是中钢天源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