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文 朱哲 冉衡 李博 摄影】12月8日,2023(第十八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特别呈现活动——2023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024年中国GDP目标定在4.5%左右较为合适;房地产不企稳,难言复苏文|《财经》 记者 邹碧颖 实习生 孙东谡编辑|王延春 版面编辑|王美霖“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要么是5.1%,要......接下来具体说说

明年经济增速目标怎么定?专家建议5%左右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晨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全年最重要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有着重要的“预告”作用。

本次会议延续了日前中共*局会议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相较此前以“稳”为主的表述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会议提到,明年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如何理解“先立后破”?明年会有怎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会议释放了对房地产行业怎样的信号?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探讨上述问题。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图源:受访者提供)

“先立后破”的核心

时代周报:本次会议延续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提法,其中的“先立后破”具体应该怎么理解?

张燕生: “先立后破”的这个概念,其实最早用于煤电矛盾。在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把某地的煤矿关闭后造成煤炭和电力短缺,甚至影响到民生后,对策使用了“先立后破”的概念。即要减少煤电(的使用),首先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放到经济领域,“先立后破”的核心还是统筹破和立的相互关系。

这次提出的“三个统筹”也将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抓手: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明确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问题导向综合施策。

刘晓光: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的事。然而在疫情冲击、外部不利因素等影响下,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新动能虽然在培育,但体量依旧较小,难以撑起经济增长的重任,与此同时传统动能下跌过快。

因此,我认为“先立后破”意味着增强新旧动能交替之间的协调,使得转换过程更为平稳。

“先立后破”也能与会议提到的另一句表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结合来看。除了政策之间的协调,会议也明确提出,非经济政策的取向要和宏观政策取向进行一致性评估。我的理解就是,这意味着对于去年部分政策的纠偏,比如针对教培行业的“双减”,对部分地方来说也是一种警醒。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会议延续了日前*治局会议关于“明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说法。整体来看,今年宏观调控力度不小,明年还要进一步加大,调控会有什么新的方向或者变化吗?

刘晓光: 相较今年,明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起步时间可能会更早。

其实今年来看,上半年宏观调控的整体力度是不够的,当时对于经济复苏的反弹形势还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也有关于“报复性消费”的论调,但最终并未出现。宏观政策整体加力是从7月份*治局会议定调之后开始的。

近期的会议已经明确了明年偏向宽松和积极的论调,包括今年四季度发行的万亿特别国债已有部分资金到位,加上专项债提前批的布局,明年整体宏观调控力度应该大于今年。

“堵点”还是需求不足

时代周报:会议上提到了中国“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个该怎么理解?“部分行业”具体指哪些行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主要在哪里?

刘晓光: 从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来看,我认为核心还是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增速不高、叠加出口下行等压力。经济循环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需求来消化,造成了企业的库存增加,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年,我国的稳增长举措主要集中在供给面,由生产进行主导,不管市场需求如何先生产出来,包括季度GDP也是以生产法为基础进行核算,这就容易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最典型的是房地产领域和汽车领域。虽然汽车消费目前整体形势尚可,但这是在促消费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少汽车销售商压力非常大。这两个行业未有明显好转的话,众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包括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上游供应链也会马上感到产能过剩。

因此在宏观经济循环下,我认为重点就在于激发有效需求,产能过剩的问题自然解决。

张燕生: 这几个问题的表述中,“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确实值得非常大的重视。在内需不足的背景下,哪些行业产能过剩,比如就是“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

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数字**、绿色**和新能源**的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怎么能够形成公平竞争、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是接下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会议强调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否也是基于此考虑?

张燕生: 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从改*开放的历史来看。

1978年,恩格尔系数在60%左右,消费的重点在于解决老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投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轻工业纺织工业,改*的重点是商品市场化改*,解决供给短缺、资本短缺和外汇短缺问题。

2000年,恩格尔系数降到40%,消费热潮开始从吃穿转到住和行,投资的重点开始转向重化工业、房地产和建筑工业,改*的重点也转向了要素和资源市场化改*。

到2019年,恩格尔系数降到28.2%,老百姓总体到了富裕阶段,消费热潮开始转向文化娱乐、休闲养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改*重点转向服务业和制度型开放,投资的热点也转向数字化、绿色化、老龄化等新型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就是消费的浪潮走到哪,投资的热点就到哪,改*的重点就到哪。

如今消费的重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到Z世代人群和新生代,其消费喜好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数字化、绿色化,满足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的需求。在进入智能时代、体验时代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或将引起一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

预计今年GDP增速5.2%

时代周报:对房地产的相关表述的重点还是防风险领域,会议也有提到“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你认为这对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释放了怎么样的信号?如何构建新的基础性制度?这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

张燕生: 房地产行业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投资功能,主要用来保值、增值;二是商品功能,重点在于市场买卖交易;三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保障功能。

未来,“房住不炒”的定位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房地产的投资功能,房地产的商品功能需要深化市场化改*,包括农村“三块地”的土地市场化改*、中央地方财权事权改*、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制度改*等,也都在议事日程中。

但这些改*的内容都是中长期的,近期房地产行业的重点还是尽快实现止损。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从对明年工作部署来看,排在靠前位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位才是扩大国内需求,再叠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提法,是不是意味着明年会有较大力度的供给侧改*?

刘晓光: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些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确有不少新机遇,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等。这些在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我国也必须要把握住这一机遇。

但整体来看,这还是偏中长期的规划。就短期而言,明年应该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如数字交易、数字贸易市场建设等。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还是在扩大内需方面。

时代周报:在深化重点领域改*中提到了“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落实金融体制改*”,你对这个“新一轮财税体制改*”有什么期待吗?改*的重点会在哪里?

张燕生: 从1994年分税制改*到今天,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改*始终没有到位,这也是房地产行业今日乱象的根本原因,即地方财权过度依赖土地卖出高价、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等。新一轮财税体制改*能否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这是我所期待的。

刘晓光: 改*的重点应该还是在于平衡央地财政和权责的匹配关系,解决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匹配问题。具体或许可以期待明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看会否有一些新的表述。

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你认为明年经济增速目标大概会定在多少?你的建议是多少?

张燕生: 明年经济增速目标预计还是“5%左右”。预计2023全年GDP大概在5.2%,在此基础上,明年能够增长5%也是不容易了。

但5%仍是一个恢复性的过渡目标,按照潜在增速来说,至少需要达到5.5%左右的增长,但这在实际完成上难度较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两个“适度”也基本说明了避免大水漫灌,保持经济的稳中求进、进中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思路。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建议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文 朱哲 冉衡 李博 摄影】 12月8日,2023(第十八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特别呈现活动——2023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闫衍以《稳增长与去风险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题作报告。他认为,2023年财政政策有三个“加力”、两个“偏慢”等特点,当前多重压力下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他建议,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应定在5%左右。

2019年以来,积极财政为主基调

“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2023年中央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完全一致,均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中间历经了哪些变化呢?”闫衍分享了从2019年以来财政政策表现,其中,2020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2021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2022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到,2019年以来,积极财政为主基调,实际‘积极程度’存在差异。”

“近年来的财政政策更多体现在减税和降费方面。” 闫衍表示,灵活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纾困激发活力。2019年,普惠性减税,聚焦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2022年,我国出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大规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规模超4万亿。大规模减税降费及支出发力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整体慢于支出。

“近年来,中央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转移支付及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协同发力。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 闫衍介绍,2023年11月23日,为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财政部修订印发了《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的管理职责、分配、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修订。其中四点内容值得关注:一是更加强调保民生;二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强调省级兜底;三是明确各级政府“三保”风险管理责任;四是基于财政奖补原则,强调奖补资金对地方财力下沉的引导激励作用。

2023年财政政策的三个“加力”与两个“偏慢”

闫衍分析,2023年财政政策有三个“加力”与两个“偏慢”,积极财政仍有发力空间。

具体来看,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首次突破10万亿、达10.06万亿,同时万亿增发国债均转移地方,全年转移支付规模将增加至11.06万亿;

专项债新增额度创新高:专项债新增限额仍保持一定强度、创历年新高(2022年不考虑盘活使用的5000亿),达3.8万亿;

延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呈现连续性、精准性及制度性特点,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万亿;加上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 1.8 万亿。

两个“偏慢”则是指财政支出进度偏慢,结构仍有优化空间;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慢于去年,撬动仍待提升。

当前多重压力下,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

“下一步,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闫衍抛出明确观点。

他认为,具体来说,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周期性、结构性及趋势性问题叠加,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需求偏弱、价格水平持续低位,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应对通缩压力;地方债务风险仍然突出,需财政政策继续发力为化债留出一定空间;地方财政承压、保民生压力不减,需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那么,积极财政政策还有多少空间?

他分析,近年来政府部门债务持续增长,主要以地方政府加杠杆为主,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杠杆率较低。按60%负债率警戒线、2024年实际GDP为5%测算,2024年我国政府部门债务空间约为9.6万亿。假设地方赤字、专项债额度保持2023年不变,中央政府部门仍有约5万亿加杠杆空间。可进一步通过中央加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并合理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适当推动“地方一般债务国债化”,提升整体财政资金效率。

“地方债务化解仍面临较大压力,必要时可研究开展以中央政府加杠杆置换债务的可行性。”他说。

建议: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应确定在5%左右。”最后,闫衍分享了对2024年财政政策的预测和建议。他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托底支撑。

此外,他表示,应继续合理把握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加杠杆空间,在保障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不宜扩张过快,从“债务-资产”**效率角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工具,助力突破“弱现实”困局,狭义赤字率可安排3.6%。“赤字分配可进一步向中央倾斜,让更多的宏观调控职责回归本位。”

记者注意到,今年11月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此外,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记者获悉,2023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主题为“新挑战 新作为”,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为指导单位;河南日报社、民建河南省委会、中原资产主办;中豫信增、华泰证券、华夏银行、中诚信国际联合主办;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承办;寰擎信息(DM)、森浦qeubee为支持单位。

野村陆挺: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4%

2024年中国GDP目标定在4.5%左右较为合适;房地产不企稳,难言复苏

文|《财经》 记者 邹碧颖 实习生 孙东谡

编辑|王延春 版面编辑|王美霖

“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要么是5.1%,要不就是5.2%。”1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野村媒体交流会上,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判断,2023年,中国的通胀率特别低且今年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实际经济增长率肯定明显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

当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为2023年内第三次月度负增长。陆挺分析表示,中国CPI指数总体跟去年相比实际没什么上升,物价是相当稳定的。 现在看来,明年CPI增速基本会在0到1%之间,可能有一段时间中国都会在0左右,而世界平均的通胀率肯定会比中国高。

“2024年将会是全球经济真正减速的一年。”陆挺说。野村预计,美国经济今年的经济增速大概为2.4%,明年可能只有1.3%。日本今年的增速大概在1.7%左右,明年大概只有0.6%左右。欧洲经济今年已经处于负增长阶段,2023年GDP增速大概为0.4%,明年预计是-0.4%。 中国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会在4%左右。

“我们现在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在挑战中看到了希望。”陆挺指出,明年的中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消费的复苏进展和居民预期变化;房地产政策的继续优化和市场的真正企稳;国际经济形势和美联储的政策操作;以及新能源的亮眼成绩能否持续。

2024年的消费、出口、投资展望

“疫情之后的消费复苏总体来讲,并没有让人失望,但是大家那时候的期望更高。”陆挺回忆,2023年初疫情防控政策彻底放开,人们都觉得今年会是完全崭新的一年、会是复苏的一年。有人计算,疫情期间,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增加了10多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出现巨大的报复性消费反弹。然而,今年,大家在消费上还是较为谨慎。

“看我们的旅游数据,大家出去玩了很热闹,但是单价的支出并没有怎么上升。”陆挺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10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分月看,单月同比增速从6月起明显放缓。 野村预计,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将增长7.8%,2024年为5.5%,2025年将是5.1%,增速呈逐年放缓态势。

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国出口,今年的增速也明显放缓。海关总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0.3%。陆挺分析,全球经济周期不一致,当中国摆脱疫情进入复苏的时候,别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却开始往下走。

“美国和日本今年的经济是超预期增长,不然的话,我们的出口增速还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陆挺分析出口压力指出,一是,过去这几年的疫情,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形成了特别高的基数。二是,现在服务业出口恢复缓慢,境内航班相比2019年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但跨境航班数量只有2019年的60%不到, “大家都在说老外少了,是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和7月,中国出口分别同比下滑8.1%和8.8%。而到11月,中国出口同比终于增长1.7%,实现近7个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全球经济不景气, 野村预测,2024年,中国同比增速或为负增长,为-1.5%,2025年则为-0.3%。

对于房地产,陆挺则分析指出,房地产对中国GDP的实际贡献达到四分之一左右。然而,今年的房地产没有出现触底反弹,新房销售、开工数据、开发商买地数据,以及房地产投资等指标都出现了同比萎缩,一些数据甚至只有2019年-2021年高点的26%。

“房地产面临两个负向循环,靠前个在保交房和卖房之间,第二个在地方政府的卖地和支出之间。 如果开发商不能很好地卖房,就很难有钱去盖房子,大家也不愿意去买期房。而如果开发商不买地,地方政府收入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支出。 ”陆挺说。

房地产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障碍之一,而今年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也较为羸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4%。投资主要靠财政发力。野村预计,202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9%,2024年或为4.1%。

保交楼,解除房地产危机的“牛鼻子”

“房地产没有正常复苏会导致什么?地方财政会面临相当大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再次复苏,一定要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陆挺强调,救市最关键在于保交楼。

陆挺分析,当前,保交房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迹象之一是目前的交房量占售出期房的比重仅仅50%出头。 此外,中国的水泥消费量,按照官方数据下跌7%左右,但按照民间的统计水泥厂的数据,下降25%左右, 进一步说明交房难等问题可能通过负向循环进一步扩大,并影响到开发商买地、水泥消费量还有房屋装修消费。

“实事求是地说,房地产应该是出现了企稳的迹象,但是,是不是就不会再往下走了呢?很多指标是不是到明年都会同比上涨?我们现在还不能特别乐观地马上做出百分之百的结论。”陆挺表示,2022年四季度时,中国人民银行曾推出2000亿元的保交房的再贷款,现在可能只用掉了一个零头。 而2024年,房地产有希望开始出清。

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曾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用于解释20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的破裂。这一观点在今年亦激起千层浪。

陆挺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不能直接适用于当下的中国经济。日本众多企业在八十年代末卷入地产泡沫,其投资以商业和工业地产为主,地产泡沫时资产受损严重。 而中国房地产泡沫如若破灭,将主要冲击过去十年在低线城市大肆扩张的民企开发商、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以及在高点购买低线城市房产的家庭等三类群体。

陆挺分析指出,日本的地产泡沫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的商业地产。而2015年-2018年的货币化棚改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缓了人口和资源向大城市的转移,将地产泡沫引致三四五等低线城市的住宅,而非大都市的商业地产。

实际上,今年来,为了提振房地产市场,扬州、六安、亳州等三四线城市推出了“人才补贴”“上浮贷款额度”“首套房利率降低”等政策;同时,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推出了“认房不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刺激政策。 但陆挺担心,一线城市松动的房地产政策,也可能通过替代效应,使得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更为低迷。

在陆挺看来,对症下药很重要。“房地产开发商卖的房子,主要就是期房,占85%到90%,现在比例可能会更高。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政府不把开发商卖不掉的房子买下来做保障房?开发商手头根本没有卖不掉的房子,而是卖了房产没钱盖的问题。”

陆挺指出,如果还不能把期房制度彻底取消,就一定要执行期货市场的纪律,一定要保证交割、保交房。而保交房的最终出路只能依赖于中央政府,靠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还有开发商难度都很大。当保交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2023年各个城市推出的放松限购、限售、限价、房贷利率等政策将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机会。 另据野村估计,“保交楼”所需要的资金,保守估计需要3万亿元。

“即使后面房地产实现一些复苏,要回到高点几乎不可能了。过去高点的时候,中国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能达到8.7万亿元。现在数字都要打些折扣。”陆挺指出,未来政府卖地的收入,不会再像过去七八年那样雨露均沾。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可能会获取中间的大头。房地产复苏的过程中,土地、金融、信贷资源,亦会跟着人口和产业向一些地方集聚,带来中国整体需求和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024 政策预判:稳中求进,落子布局

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共*局会议上,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之一——“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颇受外界关注。对此,陆挺解读,“破”很容易,但“破”了之后,中国经济运行靠什么,值得深思。宏观经济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经济结构要转型,做政策设计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尤其要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国情。

此次媒体会上,有记者提问,“央行最近发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强调了盘活存量信贷,还提出不要过于关注新增信贷,您怎么看这个表述背后的深意?”对此, 陆挺指出,目前信贷存在银行空转的情况。银行倾向于把钱贷给信誉高的国企或大型民企,企业再把钱存回银行或者买国债,如此就变成了低效的内部循环。

此外,陆挺指出,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一些三角债务和地方政府平台债务仍需要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钱的流动性也会增加。

“明年政策可以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部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明年相比于今年会有更大的空间。”陆挺分析, 今年中国好几个月都在保汇率,在这种时候,要执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类似于QE(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难度比较大。而明年这方面的压力会明显的减少 ,中美的利差已经明显缩小,创造出了一些政策空间。

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下半年名义GDP增速却出现下滑趋势。一些专家分析,部分贷款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空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等专家强调,目前,中国还有相当大的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空间。 而且应该看到扭转中国经济持续下跌趋势的主要出路,依然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重塑和医疗养老设施的投资。

10月底,中央财政已经宣布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特别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1万亿元国债的还本付息由全部中央承担,今年赤字率也将从3%提高至3.8%。

对此,陆挺认为不用过于关注赤字率, 一是增发的1万亿国债发完已经年底了,这部分钱是明年甚至后年用的。二是业内对中国赤字率的估算实际比3.8%还更高,如果算上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其他政府部门的债务,是更大的赤字率。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即使估算50万亿元-70万亿元,以**以几十年积累的外汇储备、贸易盈余去解决完全有空间。关键是设计一个在新形势下,未来中国地方政府新增负债的规则。

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分别是4.5%、6.3%、4.9%。对于2024年的宏观政策,陆挺建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定要结合。中央政府可通过类似于PSL(抵押补充贷款)的办法来保证在设计新增负债规则的同时,也能加大地方投资力度以加快经济恢复,做到直接参与市场体系的重建。

据了解,PSL是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14年首次由央行创设,初衷在于通过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为其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后来,*务*提出2015-2017三年棚改计划,PSL亦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多家证券公司认为,当下,中国消费不足以对冲房地产和基建的放缓,今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也不够。 2024年,PSL等“准财政”工具或有望重启,用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弥补市场出清带来的缺口。

以上就是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多少?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