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创证券 耿琛 岳阳 吴鑫)一 深耕物联网与数据存储智造领域,景气复苏+降本增效业绩持续高增(一)国内无线物联网硬件领先者,布局“云+边+端”一体化平台战略公......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接下来具体说说

协创数据——数据驱动的科技巨头,未来增长潜力无限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本文对协创数据(300857)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和业务范围,然后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表现、竞争优势、风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本文的阅读,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协创数据的价值和潜力,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一、公司概况和业务范围

协创数据(300857)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领域的科技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数据存储硬件和软件、云计算存储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二、财务状况分析

协创数据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健的财务表现。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实力。此外,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良好,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市场表现分析

协创数据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公司在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竞争优势分析

协创数据在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首先,公司在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实力,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次,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此外,公司在市场营销和服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五、风险因素分析

尽管协创数据在业务和财务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首先,公司业务依赖于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如果电子制造业出现波动或下滑,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影响。其次,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公司的研发投入不足或市场推广效果不佳,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竞争力。此外,公司的客户较为集中,如果主要客户出现经营问题或合作关系中断,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六、未来发展前景

协创数据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领域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协创数据作为该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将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总结:

智造龙头,协创数据:景气复苏与新业态共振,能否迎来收获期?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创证券 耿琛 岳阳 吴鑫)

一 深耕物联网与数据存储智造领域,景气复苏+降本增效业绩持续高增

(一)国内无线物联网硬件领先者,布局“云+边+端”一体化平台战略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无线物联网硬件制造商。

公司2005年成立于深圳,致力于以云平台、AIoT为核心,围绕音视频生态,提供云-边-端一体的设备智能化服务。

改变传统视频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做法,实现硬件、算法、数据、应用的解耦,支持多终端接入,提供设备定制开发。支持多品牌的智能设备接入,并赋予连接的能力,除完成设备配网添加、智能控制外,还提供告警服务、推送服务等云服务能力,满足和扩展客户所需的产品能力。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2020年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加大物联网智能终端产能建设以及相关研发投入,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动能。

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不断拓宽全球客户,目前客户包括联想、小米、Anker、360、中国移动、LG等全球顶级品牌。

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

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物联网智能终端和智能存储终端,产品系列包括物联网智能终端、数据存储设备、智能穿戴类终端和智慧清洁类:

存储设备: 主要产品为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和NAS存储器等。AI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对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带来新需求,公司推出的企业级SSD具备高速运算的性能、更好的可靠性、更大的单盘容量以及更高的使用寿命。

物联网智能终端: 主要产品为智能摄像机、智能门铃、太阳能电池摄像机、宠物摄像机、小孩看护摄像机、智能音箱。物联网智能终端具备数据信息采集、运算分析、存储和网络传输能力,通过设备端的边缘计算能力和视频云端的运算,可面向消费者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物联网硬件产品。

智能穿戴类终端: 主要产品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智慧清洁类: 主要产品为扫地机、拖地机、车载吸尘器。

增资思华,持续加码云端布局。 西安思华是国内领先的大视频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长期致力于视频云端汇聚与智能解析的技术优化,在视频云领域具备服务互联网视频用户的技术能力和工程落地经验,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2023年5月,公司对西安思华增资2,0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西安思华25.85%股权,加大参股公司投资,有助于推动公司“云-边-端”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地,搭建自主物联网云系统和建设自主云平台,使公司不仅具备智能终端的生产制造能力,更具备边缘计算和云服务的技术服务能力,增强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深度绑定顶级客户,持续开拓海外市场。

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目前已经与联想集团、安克创新、小米生态链企业(创米科技)、中国移动集团(下属专业公司)、360集团、网易有道、Ring(美国)、Noise(印度)、3-Plus(美国)、LG(韩国)、Buffalo(日本)、卧安等知名科技型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电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家庭摄像机品类,公司服务多家海外的品牌公司及运营商,多款摄像机在海外线上线下平台中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把握印度等新兴市场历史机遇,在智能穿戴产品线,公司不断推出新的智能手表,保持高速增长。

(二)管理层履历丰厚,第二大股东产业资源雄厚

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 公司董事长耿四化先生在电子行业从业多年,历任行业多家知名电子公司高管,产业经验/资源丰富。公司总经理潘文俊历任行业知名企业富士康关键岗位,对消费电子行业制造理解深厚。此外,公司其他高管也有着丰富的行业履历,管理团队在消费电子制造及相关行业的丰富经验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全球先进乃至领先的视角,未来将带领公司持续进步。

股权结构稳定,第二大股东产业背景深厚。

公司董事长耿四化先生通过协创智慧持有公司26.59%的股份,是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第二大股东为Power Channel Limited(PCL公司),持有公司16.89%股份,PCL公司系中国台*地区上市公司正崴精密的间接控股公司,而正崴精密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为郭台强先生,郭台强先生为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先生胞弟,产业背景深厚,有望为公司发展带来丰厚的产业资源。

(三)数据存储业务稳步上行,物联网智能终端利润弹性优秀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驱动营收放量,成本端优化利润重回高增态势。

公司两大主力产品智能摄像机和固态硬盘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 年,中国安防摄像头行业出货量由2.5亿件增长至4.1亿件,CAGR为13.2%;预计未来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出货量将实现持续增长,2025 年出货量有望达到 8.3 亿件,2021-2025 复合增长率增至15.3%。

根据 Statista 数据,固态硬盘(SSD)销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15的1.05 亿块上升至2020年3.2 亿块,CAGR为 25.0%。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公司营收由2018年的11.7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48亿元,CAGR为27.86%;归母净利润由2018年的0.6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1亿元,CAGR为17.81%。

利润增速弱于营收增速,主要系2020/2021年半导体产业链处于景气周期叠加疫情扰动,导致公司的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2022年以来上游芯片行业供需持续改善,公司毛利率端回暖,同时受益于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场的持续开拓,营收/净利润实现显著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32.28/1.96亿元,同比增长46%/69%。

智能制造降本增效,盈利能力上行。

公司以智能制造为导向,高度重视自动化设备的改造以及自动化与信息系统的研发。公司在智能摄像机项目中已全面接入自动化制造体系,该体系以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特色,从而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管理体系。同时,受益于部分原材料价格回落,成本端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3Q1-Q3毛利率同比+1.31pct至13.42%。

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公司持续加强数字化建设,致力于流程优化,通过数字化软件和硬件技术辅助梳理和优化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流程,去繁为简,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很好地为公司提供了人、财、物的时刻管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25pct至5.88%,2023年Q1-Q3公司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至5.21%,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未来随着公司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公司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数据存储设备稳步增长,物联网智能终端盈利弹性优秀。

2023H1公司数据存储设备业务占比57.93%,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占比27.52%,两大主业构成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两大业务近年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存储设备业务收入由2018年的3.4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94亿元,CAGR为48.64%;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收入由2018年的7.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80亿元,CAGR为10.69%。

分业务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数据存储设备毛利率平稳,主要系:公司实行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策略,根据客户订单及销售预测来安排采购和生产计划。

客户在向公司发出采购订单之前会相应提前通知公司予以备货,同时公司通过提前约定价格进行风险管控,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的影响,随着公司自研主控芯片自供率逐步提升,后续相关业务利润率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2023H1公司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6.82pct至21.83%,主要系:智能制造助力公司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毛利率;公司自主研发大健康等新品的销售提升了相关业务的毛利率。

二 存储景气拐点已至,AIGC驱动成长新周期

(一)大数据时代存储设备愈发关键,SSD渗透率持续提升

数据存储设备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光学等方式的媒体加以存储的设备。

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

按存储介质的不同,存储设备可以分为光学存储、磁性存储和半导体存储三大类,产品形态包括采用光学存储的CD、DVD;采用磁能存储的软盘、机械硬盘、磁带等;以及采用半导体存储的 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即内存储器、固态硬盘、U盘等。目前,以内存、固态硬盘等为主的半导体存储和以机械硬盘为主的磁性存储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硬盘作为计算机存储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其中,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硬盘类型。

固态硬盘简称SSD,是一种主要以NAND Flash芯片为核心的存储设备。固态硬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读取数据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

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机械硬盘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低成本和广泛兼容性等特点。 机械硬盘采用磁性记录原理,通过磁头在旋转的盘片上读写数据。它由主轴电机、盘片、磁头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盘片通过主轴电机高速旋转,磁头在盘片上寻道读写数据。然而,由于机械硬盘的机械结构和旋转盘片的工作原理,它存在着较高的响应时间、较大的能耗和噪音等问题。

由于机械硬盘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适合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和长期归档,例如用于存储大型多媒体文件、备份数据或搭建家庭网络存储等场景。

技术进步推动SSD平均容量不断提升。

早期NAND Flash主要以2D平面形式存在,其扩展容量主要通过在一个平面上将多个存储单元进行拼接,存储单元的数量越多,存储容量就越大,随着工艺制程不断微缩,2D结构在容量扩展方面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同时其可靠性会随着制程微缩进一步下降。

为了克服2D NAND技术的缺陷,3D堆叠技术应运而生,3D NAND主要通过在垂直堆栈中将多组存储单元进行相互层叠以实现存储容量增加的目的,堆叠层数越高则意味着容量就越高。

2014年,三星率先推出业界推荐3D NAND产品,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后,3D堆叠技术已成为NAND Flash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五大NAND原厂先后推出200+层的3D NAND产品,其中SK海力士更是在2023年展示了其最新300+层3D NAND产品原型,预计将在2024-2025年期间上市。

得益于3D堆叠技术的长足发展,NAND Flash的单位存储容量上限不断提升,单位存储成本持续下降,助力SSD的平均容量持续提升;以企业级SSD为例,根据Omdia预测,大容量eSSD部署比例将会逐年增加,预计至2026年,256GB以下的eSSD将会完全退出市场,而8TB及以上的超高容量eSSD的出货占比将从2021年的11.3%增长至38.7%。

(二)市场规模持续高增,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全球数据量激增,驱动SSD市场空间不断扩容。近年来,全球数据量呈几何级快速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增加至181ZB。

海量数据产生更多的存储需求,高容量、高安全性存储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给存储器带来广泛的增长需求,从而推动全球固态硬盘市场的增长;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固态硬盘市场规模预计约为376.9亿美元,预测至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00亿,期间CAGR约为18.97%。

AI服务器存储配置容量大幅提升。 伴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的推广,AI服务器出货量将实现快速增长。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2年搭载高端GPGPU的AI服务器出货量约14.5万台,年增约9%,2023年Microsoft、Meta、Baidu与字节跳动相继推出基于生成式AI衍生的产品服务而积极加单,预估2023年出货量同比增速有望达15.4%,2022~2026年搭载高端GPGPU的AI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约 12.3%。

同时TrendForce预估2023年整体AI服务器(包含搭载GPU、FPGA、ASIC等)出货量近120万台,年增38.4%,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近9%,至2026年将占15%,2022~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至29%。据美光测算,AI服务器中NAND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3倍。

SSD渗透率持续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待存储数据体量剧增,对存储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固态硬盘较机械硬盘等传统存储介质,具有无机械结构、无噪音、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获得了业界的青睐。

而传统封装技术和晶圆级封装技术愈加成熟,通过将多颗NAND Flash裸片堆叠封装,构成高达10TB及以上的企业级SSD产品,为单一封装下的高密度存储芯片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单容量SSD成本不断下降,加速替代HDD。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固态硬盘出货量首次超过机械硬盘,预计2023年全球固态硬盘出货量将达3.77亿个。

渠道SSD市场集中度提升,国产品牌抬头。

根据Trendforce数据,2018年全球渠道SSD CR5/CR10合计占有约46%/61%市场份额,2022年该数字分别上涨至59%/76%,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固态硬盘消费量约为2.02亿块,市场规模约为606亿元,其中消费级SSD占据了绝大数市场份额,占比为88.50%。

背靠庞大市场,中国大陆SSD品牌日益壮大,持续提升行业份额;2022年中国大陆厂商金泰克、朗科与七彩虹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合计市占率约19%。

企业级SSD海外大厂垄断,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根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增长16.2%,达到32.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6.9%。

英特尔和三星依托技术生态、供应链整合等能力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比合计接近70%;国内厂商方面忆联与忆恒创源分别占据9.3%/4.1%的市场份额,此外浪潮、大普微等本土厂商持续提升研发水平与品牌力,发展势头强劲,有望实现破局。

(三)行业去库化步入尾声,周期拐点已至

存储行情触底反弹,存储原厂步入复苏通道。由于23Q3存储价格逐步企稳(部分产品已于季中开启涨价趋势)以及位元出货量的环比增长,存储原厂第三季经营表现回暖。

根据原厂最新财报数据,SK海力士Q3营收为9.07万亿韩元(QoQ+24%,YoY-17%),净利润亏损2.19万亿韩元(23Q2为亏损2.99万亿韩元,环比减亏);美光23Q3(23年5月至23年8月财季)季度营收40.1亿美元(QoQ +7%/ YoY-40%),净亏损11.77亿美元,亏损幅度环比23Q2的15.65亿美元继续收窄,营业利润率-30%,环比23Q2的-39%持续改善。

受NAND Flash量价齐跌影响,西部数据23Q3营收报27.50亿美元(QoQ+3%,YoY-26%),NON-GAAP下净利润亏损5.54亿美元,较23Q2的6.21亿美元亏损收窄。

原厂持续消化库存,模组厂战略性备货。

随着终端需求边际回温叠加减产的效益展现,存储市况出现改善迹象,原厂库存去化速度加快,库存水位步入下降通道,海力士23Q3末存货111亿美金,连续两季实现环降。

鉴于对后续需求复苏和存储价格的乐观预期,主要模组厂战略性备货动力充足,整体库存水平普遍提升,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23Q3存货分别较22年底增长11.1/8.5/15.6亿,增幅分别达30%/113%/80%。

PC市场出现回暖迹象,AI PC有望驱动换机需求爆发。

2016-2021年全球PC出货量稳定在3亿台左右,进入存量市场。PC市场经历2020和2021连续两年超 10%的增速增长,已经透支了部分需求,2022年IDC数据显示,全球PC出货量下滑15%至约2.9亿台。

伴随渠道端库存水位已回归正常,自23Q4起,PC需求出现回温迹象。高通、英特尔、AMD等各家大厂均宣布准备进军AI PC,伴随PC市场AI应用逐步落地,软硬件创新共振, PC有望迎来新一波换机潮。

供需齐助力,存储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目前,终端市场库存已逐渐降至健康水位,智能手机和PC端需求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在经历数季度的价格下跌后,存储芯片价格出现触底反弹信号,据《韩国经济日报》消息,三星电子在2023年十月与主要智能手机客户签署了内存芯片供应协议,包括小米、OPPO及谷歌;协议中,DRAM和NAND闪存芯片价格上调了10-20%。据Trendforce预测,主流存储芯片产品合约价在23Q4将实现触底反弹。

NAND Flash颗粒价格急涨,SSD价格走高。

截止10月末,256Gb TLC/512 Gb TLC现货价格分别上涨至1.23/2.13美元,环比9月末涨幅为13.9%/17.7%;256Gb TLC/512Gb TLC合约价格分别为1.19/2.14美元,环比9月末涨幅为12.3%/30.5%;TLC固态硬盘512GB价格涨至29美元,环比9月末涨幅为7.8%。

上游原厂控制资源供应,存储供应端保持强势,wafer价格持续拉涨。随着市场低价库存陆续消耗,下游厂商滚动成本上升,推动成品端价格走高。

三 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智能终端市场星辰大海

(一)万物互联渐入佳境,消费市场系最大应用场景

随着无线数据通信、射频自动识别(RFID)等技术不断演进,物联网概念被不断引入消费、商业、工业、基础设施和军事等多个领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和信息交互,减少人为干预,加强数据流通和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根据Statista数据,全球物联网设备链接量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量达到97.6亿台,预计至2030年该数字将增长至超290亿台,届时仅中国就将有约80亿台物联网设备处于链接状态,为全球物联网设备链接数量较多的国家。在应用场景方面,根据Statista测算,消费市场系物联网最大应用场景,约占2020年所有物联网连接设备的60%。

AI赋能物联终端,消费级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AI对大数据高效的分析处理能力为许多行业的发展带来**性影响,为物联网生态体系中互联产品品类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转引的CCID数据,全球智能硬件的出货量由2016年的26.97亿台增长至2020年的43.8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9%,呈持续增长态势;该机构同时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硬件终端产品出货量或达50.64亿台。

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转引的Statista数据,全球消费级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下滑4%,约为9827亿美元,但在2021年迎来强势反弹,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5%达到10369亿美元,随着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水平和智能终端消费需求不断提高,2022年全球消费级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或达到107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从科幻走向千家万户,智能家居前景广阔。

随着物联网与AI等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智能家居领域保持高速增长,诸多家电与科技企业纷纷下场,加速布局智能家居产品与生态系统的建设。

根据Statista推算,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总出货量达到约8.57亿台,其中视频娱乐/家居安防/智能照明/智能音箱/智能温控设备预计分别出货2.79亿/1.92亿/1.02亿/1.07亿/0.25亿台;该机构同时预测,至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总出货量将增长至约10.92亿台,其中视频娱乐/家居安防/智能照明/智能音箱/智能温控设备预计分别出货3.06亿/2.52亿/1.70亿/1.23亿/0.30亿台,2023-2027年出货量CAGR约为13.6%。

近年来,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与创新。

目前,智能家居在中国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消费国。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转引的IDC数据,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超过2.2亿台,2022年出货量约2.6亿台,到2026年预计突破5亿台。

(二)AIGC浪潮汹涌,各终端市场持续受益

从“看的清”走向“看的懂”,智能安防应用场景逐步拓宽。

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民众安全意识持续提高,同时视频监控系统成本的逐渐降低,安防监控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智能摄像机作为安防监控重要的硬件设施,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和应用的增加,逐步形成安防、老人小孩看护、宠物看护、门铃、户外、教育等诸多场景应用。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消费者受众面不断扩大以及传统高清摄像机向智能摄像机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行业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48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6亿美元,预测至2025年,该市场销售规模有望增长至318亿美元,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市场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7.1%。

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居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国内渗透率仍待提升。

与人工扫地及吸尘器相比,智能扫地机器人具有算法高效,漏扫少,覆盖率高,自主清扫能力强,自动回充效率高以及可根据家具环境做出灵活反应等优势。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市场中扫地机器人产品的主流导航系统已发展至激光导航和光学传感器导航,结合AI技术的图像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了扫地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的准确性和反应力,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用户体验感上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新冠疫情影响下,“宅经济”与“懒人经济”兴起以及人们对家庭和工作场景的卫生清洁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扫地机器人的家庭用户再次得到充分教育。根据思翰产业研究院转引的Euromonitor和IFR数据,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0亿美金增长至2020年的39亿美金,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8.17%;预测2025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到75亿美元,2020-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97%。

在渗透率方面,根据观研天下转引的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中国扫地机器人户渗透率仅为5.6%,同期美国扫地机器人户渗透率为15.5%;随着扫地机器人技术的更新迭代,新产品的实用性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者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增长,相对于渗透率超过90%的冰箱、空调家电而言,未来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和弹性尤为可观。

边缘AI重塑用户体验,智能可穿戴迎来发展新机遇。

智能穿戴设备是指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可穿戴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健康指导、智能医疗、慢病治疗等功能。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类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服饰、智能头显、智能眼镜等,其中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是主流的发展领域。

在5G通信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以及AI、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发展,将极大地丰富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可塑性,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智能穿戴设备下游领域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将给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厂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在可穿戴设备产品技术的成熟、产品种类的丰富、用户体验的提升、价格的降低以及各大厂商积极投入研发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约4.48亿部,同比增长约28.38%;预计至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将上涨至6.32亿。

四 存储深度布局迎来收获期,云生态日益完善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绑定优质客户尽享AI PC发展红利,平台型存储公司行稳致远

绑定联想优质大客户,充分受益AI PC发展浪潮。

联想集团为公司靠前大客户,向其主要销售存储类产品,2019年公司固态硬盘销售收入大幅增加2.8亿元,销售增幅主要来自联想集团。公司2019年对联想集团的存储设备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2.3亿元,占2019年公司固态硬盘销售收入增量的80.96%。

2017至2021年,联想占公司销售额比重从35%提升至52%。联想将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混合AI生态,首款AI PC有望于明年9月发布。

2023年10月24日,联想在第九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23 Lenovo Tech World)上宣布其AI PC有望于明年9月发布,联想表示未来的AI将是公共、私域个人基础模型的混合体,联想将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建立混合AI生态系统。

联想将提供企业AI双胞胎和个人双胞胎AI两类服务;对于企业用户,联想将通过混合AI和域优化服务满足企业数据保护和安全需求;对于个人用户,联想将通过在终端设备方面的优势,以混合方式提供模型服务,最大限度提高用户效益。

2024或将迎来AI PC规模出货元年,软硬件持续迭代为产品落地创造条件。

据群智咨询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AI PC整机出货量将达到约1300万台。在2025年至2026年,AI PC整机出货量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率,并在2027年成为主流化的PC产品类型,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全球PC产业将稳步迈入AI时代。

由于AI PC产品对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要求均有所提高,软硬件仍需持续迭代为产品落地创造条件。公司为联想PC SSD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AI浪潮及客户先发优势。

推出高性能企业级 SSD产品,完善产品布局。

人工智能 AIGC 大数据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信息转变为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高,为数据存储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公司在 SSD 产品端上具有完整的产品线,AI 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对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带来新需求,公司推出的企业级 SSD 具备高速运算的性能、更好的可靠性、更大的单盘容量以及更高的使用寿命。

自研主控+投资封测,平台型存储公司雏形初现。

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协创芯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存储主控芯片已有小批量订单且已完成交付。

固态硬盘主要由主控芯片和存储芯片(NAND Flash芯片)组成,根据公司公告披露,2019-2021年公司主控及周边芯片占采购原材料比重达到7.3%,主控芯片自研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成本端的表现。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对深圳市芯海微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其10%的股份,芯海微电子主要经营存储芯片的封测业务,通过对其战略性投资,公司存储业务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延长,对主业经营形成较高的协同性,有助于公司产品力和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

(二)云视频生态逐步完善,增值业务开始创造收益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核心投入,以视频 IoT 设备为接入基础的云视频平台投入商用。公司坚持以音视频编解码和智能存储技术为核心,提供多场景化智能终端和服务,推出了包括 AI 智能推送,数据存储与管理,用户使用习惯分析,用户可视化应用等增值应用,确定了智能终端产品的增值收益能力。

公司基于云视频平台衍生了家庭 IoT 物联网平台,主要以家庭服务和家庭健康监测为主。智能扫地机能够在家庭清洁的过程中解放双手。公司依托在视频领域的积累和钻研,集合激光雷达导航技术,机械传动控制技术以及基于视频的 3D 建模分析等,让家庭扫地机器人更智能;同时,公司推出家庭智能物联一体机和血压血糖监测一体机设备,落地家庭健康监测和服务的应用,持续投入研发研究可穿戴式血压检测手表,构建家庭健康监测生态。

西安思华赋能,“云-边-端”协同发展战略目标持续推进。

公司持有西安思华25.85%股权,西安思华是国内领先的大视频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长期致力于视频云端汇聚与智能解析的技术优化,在视频云领域具备服务互联网视频用户的技术能力和工程落地经验,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西安思华可向客户提供集视频监控、数据调阅、AI分析、云端管控等功能一体化的运营级“云-边-端”视频系统,其开发的视频云平台可服务于公司下游客户的安防套装产品、二十余款智能摄像机产品,以及基于模组衍生开发的众多整机产品,通过视频云平台与APP客户端的配合,可实现远程查看、远程配置、远程管理等多种业务功能,满足最终用户对于智慧家庭以及健康生活方面的多项需求。

通过2022年至2023年的合作推广,西安思华的视频云平台已完成了初期准备、磨合及试商用过程,已具备市场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下游市场需求广阔。

2023年西安思华计划加大视频云平台基建和云端AI投入,从而借助云平台的高算力为用户提供复杂的AI算法,解决实际业务中的痛点问题,充分发挥“云-边-端”架构的优势。

公司云平台业务发展模式可参考行业内头部企业萤石网络,2023年上半年萤石网络云平台服务业务收入约3.81亿,同比增长23.19%,毛利率75.16%。

推进流程化变革,数字化建设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构建了以 PLM 为核心的产品研发体系、以 ERP 为核心的数字化决策体系,同时通过 SRM 系统完善供应链的协同生产计划、WMS 智能仓库系统完善和优化厂内物流作业、MES 生产执行系统追溯生产智造的透明化等信息化系统、QMS 质量预防和管控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创建算法,从而实现质量预防、诊断和控制,夯实适应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字底座与数据中台能力,加快建立敏捷、高效、可复用的业务开发模式。围绕客户服务持续构建全链路的技术开放体系,公司全面拓展国内渠道及海外业务,为企业、家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站式智慧物联服务与解决方案。

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布局和业务模式,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巩固核心客户,加强新客户的开发和新兴产品的研究应用,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坚定并深化以智慧存储、云视频业务及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产业战略布局。

(三)定增募投产能持续扩张,进军服务器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2023年度定向增发募投项目共计投资9.19亿元,其中计划将2.26亿元投向安徽协创物联网智能终端及存储设备生产线扩建项目,1.33 亿元用于塘厦分公司物联网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22亿元用于协创数据智慧工厂建设项目,1.49亿元用于协创数据深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司拟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实现智能摄像机、移动存储等产品产能扩充,同时新建智能扫地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

受益于智能终端在家用领域的应用场景快速延伸以及物联网时代下普通消费者对本地数据存储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客户的持续开拓,公司产品需求旺盛,公司的产能、产量、销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现有生产条件相对不足与市场产品需求不断攀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公司亟需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达产之后,公司将新增智能摄像机生产能力950万台/年(500+450万)、数据存储设备 950 万台/年(450+500万)、扫地机器人100 万台/年、智能穿戴设备600万台/年(200+400万)。

增加募投项目实施主体,进军服务器领域。

2023年11月9日公司公告显示,为了提高客户的服务响应能力,充分利用盐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盐田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拓展、服务海外客户,保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拟增加协创数据深圳盐田分公司作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协创数据智慧工厂建设项目”作为共同实施主体并增设募集资金专户。

公司盐田分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据存储设备、物联网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公司控股子公司Semsotai North Inc.等购买设备及材料用于服务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器等相关技术、维修服务等。公司盐田厂布局服务器与数据存储设备相关业务,相关交叉领域市场空间较大,值得期待。

五 盈利预测

我们进行盈利预测的关键假设为:

1)2023H2起存储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下游终端市场和渠道端库存去化顺利;

2)公司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各终端下游需求处于景气周期。

具体分业务来看:

1)数据存储设备业务: 行业层面全球存储周期景气拐点已至,供给端随着原厂减产效果逐步显现,存储市况触底反弹,模组厂开启战略性备货;需求侧终端库存水位趋于正常,自23Q4起,PC需求出现回温迹象,高通、英特尔、AMD等各家大厂均宣布准备进军AI PC市场,伴随AI应用逐步落地,软硬件创新共振,PC有望迎来新一波换机潮。

公司在 SSD 产品端上具有完整的产品线,AI 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对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带来新需求,公司推出的企业级 SSD 出货比重有望逐步提升。同时公司自研主控芯片,参股芯海微电子布局封测业务,进一步延长存储业务布局,对主业经营形成较高的协同性,有助于公司产品力和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数据存储设备业务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54.8%/27.7%/19.0%,毛利率水平为9.9%/10.5%/11.0%。

2)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 2022年全球消费级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破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AI赋能万物互联,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核心投入,以视频 IoT 设备为接入基础的云视频平台投入商用。同时增资思华,持续加码云端布局,有助于推动公司“云-边-端”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地,公司视频云平台的接入设备和用户数持续增长,目前视频云平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已产生收入。随着公司云视频平台销售规模逐步起量,毛利率水平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品类有望同步受益于AI浪潮发展取得不俗增长。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8.3%/38.9%/29.3%,毛利率水平为21.5%/23.3%/24.6%。

3)其他收入: 公司自2021年起在部分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与主要客户调整为“客供料”模式进行合作,2022年主要客户加大了“客供料”的物料供应范围,2022年公司将此模式下587.68万台的智能摄像机加工数量计入其他产品。

该部分客源产品供应相对稳定,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7.0%/20.0%/10.0%,毛利率水平为13.5%/14.0%/15.0%。

综上,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6.0/59.4/73.0亿元,整体毛利率水平为14.0%/15.3%/16.4%,归母净利润为3.00/5.05/6.48亿元,对应EPS为1.23/2.07/2.66元。

公司主营业务为存储和物联网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通过对主营业务、主要产品、生产工艺、上游原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及客户群体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选取A股江波龙、德明利、萤石网络、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五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E年平均PE为47x,其中存储两家公司为82x,物联网智能终端三家公司为23x。

2023H2全球半导体存储/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预期迎来复苏,公司显著受益于SSD和物联网智能终端需求增长,同时充分把握国产机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6.0/59.4/7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0/5.05/6.48亿元,对应EPS为1.23/2.07/2.66元。

存储业务选取江波龙、德明利为可比公司,并鉴于可比公司下游领域覆盖度相比公司更广,给予公司对应业务2024年65估值;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选取萤石网络、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对应业务2024年20倍PE估值,综合根据公司各业务毛利贡献,给予公司2024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78.7元。

六 风险提示

1)技术创新不及预期: 近年来,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升,智能家居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同时精准地判断与把握市场走势,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新造型、新功能的产品,引领市场发展,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未来,如果公司不能根据市场变化持续做出前瞻性判断、快速响应与精准把握市场,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研发速度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将导致公司的产品面临丧失市场竞争力的风险,阻碍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全球化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有多家境外子公司,开展当地的销售、 售后服务等海外市场运营业务。

因此,公司面临与全球化经营相关的风险与挑战,除须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外,还须遵守境外子公司注册地及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其他境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受到相关国家或地区*治及文化环境或经济状况变动的影响。

这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政局动荡、战争、动乱、敌对状态以及对华政策变化;业务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法律政策、社会文化差异、经济环境差异带来的境外管理及经营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还面临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风险、贸易保护措施或纠纷风险、适用当地税务制度的影响及潜在不利税务后果风险、当地汇率出现重大不利变动等风险。

上述风险和挑战可能会对公司扩大业务和提升持续经营的能力、业务和财务发展状况以及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存储芯片、主控及周边芯片、PCBA、机械硬盘盘芯及各类电子物料等,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接近90%。虽然公司产品以客户定制开发为主,产品销售定价会随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而调整。

但如果公司在对客户报价时未能及时锁定主要原材料价格,而主要原材料价格在此期间出现大幅上涨,公司无法将增加的采购成本及时向下游客户转移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的创新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时,公司的成本控制将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将面临营业成本上升、毛利率水平下降的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4)云服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视频云平台收入与硬件端用户数、接入设备、付费**率、客单价等因素密切相关,除公司本部技术积累以外,公司投资的西安思华亦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业务发展初期,实际经营效果和中长期业绩贡献尚存不确定性。

——————————————————

以上就是协创数据是什么龙头?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