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是哪里的?

说起接地气的国民食品,康师傅方便面必须拥有姓名。作为纵横食品界数十年的老牌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几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也成为无数无暇下厨的人们最快捷的就餐神器之一。然而,人们在享......

康师傅是哪里的

作者 | 格隆汇·风中凌乱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方便面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它由台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在经济高速增长但物质水平追......接下来具体说说

兜兜转转,康师傅总部最终还是留在了天津!

康师傅是哪里的?

开发区MSD

近年来,媒体多次传出康师傅拟将总部迁往上海,昨天,这个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康师傅控股购买天津开发区泰达MSD办公楼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昨天在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举行,康师傅控股董事长魏应州一行亲自出席了签字仪式。

天津开发区方面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康师傅在天津开发区购买总部大楼体现了康师傅控股将天津开发区作为其全国总部的坚定信心。根据框架协议约定,康师傅控股将整体购买开发区泰达MSD的F3、F4两栋办公楼(总面积约3.85万平米),作为其在天津开发区新的总部办公大楼。

对于天津人来说,康师傅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食品品牌,更与天津本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二十多年前,祖籍龙岩永定的魏氏四兄弟从台*回到大陆,在天津一手创办康师傅,并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日的顶新集团。

初闯大陆遭遇滑铁卢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祖籍福建龙岩永定的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95 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虽各兄弟竭力经营但持久未见成效。作为在台*出生的第三代客家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改*开放的祖国大陆,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魏应行,被哥哥们推举来大陆寻找商机。

怀揣着筹来的一亿五千万新台币(当时约合四千万人民币)初次来到大陆,魏应行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里有12亿人口的大市场。

因为在台*做的是油脂加工生意,魏应行很习惯地从油上面寻找商机,他决心创立“来自台*的食用油”形象。1990年,“顶好”食用油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有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广告: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而广告代言人是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电视剧《星星知我心》中“妈妈”的扮演者——吴静娴。

康师傅是哪里的?

但是,顶好清香油卖得并不“顶好”。因为这个产品有点超前,当时大多数大陆家庭用的都是8角钱一斤的散装油,锅里有油就不错了,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售价2元钱一斤的“顶好清香油”质量虽好,却只能叫好不叫座。

食用油生意遭遇惨败,然而,随后坏消息又接踵而至,在其他几个地方的投资项目,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到大陆的第三年,魏应行几乎赔光了当初带来的1亿5千万新台币。

进入方便面市场的神奇传说

1991年的一天,魏应行关闭了内蒙古通辽的一个工厂,踏上了回北京的火车。十八个小时的车程中,魏应行从旅行包里掏出了一包台*产的方便面,泡开吃了起来。谁知泡面的香味引来众人围观。当时,大陆有方便面,但大家都是煮来吃的,因为泡不熟,一定要煮才能煮熟。再放西红柿,下鸡蛋煮才好吃。这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方便面,既有盛面的碗,又有吃面的工具。对于当时围观小魏吃面的人们来说,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即使是后期加入康师傅的职员,也乐于绘声绘色描述当时魏应行的兴奋之情。

康师傅是哪里的?

1991年12月,魏应行带着新筹来的800万美元,再次来到了大陆,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魏应行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一番市场调查后,他相信牛肉口味的方便面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心。于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诞生了。与以往只有一包调料,包装简单的袋装方便面不同,“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多了一个牛肉酱料包,还配有纸制的碗和塑料叉子,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康师傅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强的广告意识,根据名字塑造了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当时台*对大陆消费者还很有吸引力,为了迎合市场心理,他们给品牌定位为:“康师傅,来自台*!”,广告词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康师傅方便面红遍全国

1992年,当国内企业还没有很强烈的广告意识时,康师傅的年广告支出就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当时大陆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为了将一句“好味道是吃出来的”的广告词铺满大江南北,康师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的广告投入从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康师傅认为,“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淡忘了”。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靠前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

康师傅方便面打开局面后,资金问题紧接而来。股东们都认为应该先巩固天津周边市场,等资金跟上以后再向全国扩张,而魏应州力排众议,坚持向全国范围打品牌、占市场,同时迅速扩张生产线。

康师傅是哪里的?

从靠前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人,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此后,康师傅又连续投资在各地设厂,搭建生产线,以超常规的速度急驰。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

3年时间,康师傅完成了全国七大生产基地布局,扩张速度令人眼花缭乱。到1998年以前,中国方便面市场一直是康师傅一家独大,其“康师傅”方便面市场份额*高时占到九成上下,成为90年代大陆的成功台企。

方便面不是康师傅的全部

目前,顶新国际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负责饮品事业的顶津、负责糕饼事业的顶圆、负责方便食品事业的顶益。一位康师傅职员笑称,为了分清越来越大的集团构架,只好这样联想:“饼干大部分都是圆的,所以我们生产饼干的部分叫顶圆。”

但这三部分远远不是康师傅的全部。1996年,顶新国际集团购并德克士,开始涉足餐饮连锁行业,“德克士”西餐、“有乐和食”拉面皆被其纳入旗下;1997年,在上海成立乐购超市,现在仍持有10%的股权;1998年,购并在台*有50年历史的第二大食品集团味全,并在上海成立冷藏事业部,正式进军乳业;2009年,顶新旗下子公司买下台北101大楼19.55%股权,顶新借此成为台北101的最大单一股东;2004年,顶新又与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结成战略联盟。

漫步在中国很多的城市街头,口渴时可以去与康师傅结盟的全家便利店买瓶康师傅冰红茶;饿了可以去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吃一碗不再是方便面的牛肉面。随处可见的康师傅品牌产品几乎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部搬迁传言最终尘埃落定

康师傅从天津发家,公司总部也设立在天津。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康师傅和摩托罗拉几乎成为了天津工业的代名词,“一碗面(康师傅方便面),一只机(摩托罗拉手机)”,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对天津开发区实体经济结构留下印象的戏称。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康师傅在天津开发区投资设立企业超过25家,业务涵盖了方便面、方便食品、饮料、餐饮、超市、食品包装和相关配套产业链等众多领域,成为开发区食品产业的标志性企业。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开始考虑“南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百事的合作。2012年3月,康师傅与百事达成战略合作,2014年,康师傅发布公告称,将斥资近25亿元,买入4幢办公室及商业楼宇,并计划在上海增设营运中心,以提升集团的形象、提高效率和促进国际联系。康师傅新闻发言人表示,公司在上海增设营运中心是为了打造“双总部”。

康师傅老板不姓康,揭秘泡面背后的魏氏帝国

说起接地气的国民食品,康师傅方便面必须拥有姓名。

作为纵横食品界数十年的老牌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几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也成为无数无暇下厨的人们最快捷的就餐神器之一。

然而,人们在享受康师傅方便面带来的快捷时,却很少有人知道,红遍大江南北的康师傅,背后的老板其实不姓康,而是台*人魏氏兄弟。

更让人吃惊的是,魏氏兄弟来内地投资,本来是想做食用油。谁知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让康师傅方便面火爆天下。

那么,魏氏兄弟究竟是如何打造出康师傅品牌的呢?一碗康师傅方便面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故事?

01、北京之行

魏氏兄弟的故事,要从1988年的一趟北京之旅说起。

那一年,改*开放的春风,吹向了海峡对岸,也吹到了魏氏兄弟的心里面。

当时,魏氏兄弟四人,在台*经营着一家小型油脂厂,听说祖国改*开放后,按捺不住的魏氏兄弟们,当即推举老四魏应行前往内地考察市场。

当时,魏应行对内地唯一的认知是,内地是拥有12亿人的广阔市场。如果真能站稳脚跟,那他们的油脂厂生意必然火爆。

于是,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魏应行怀揣多分筹集来的一亿五千万新台币,踏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这是魏应行靠前次来到首都,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魏应行细致地考察了北京的油脂品市场,还将附近的天津、秦皇岛、内蒙古也走了个遍,以便深入了解内地的市场环境。

当时的内地方兴未艾,油脂类市场更是一片蓝海。这样的市场环境,让魏应行十分满意。

魏应行当即在北京成立了“顶好”食用油公司。此后3年间,魏应行陆续在秦皇岛、内蒙古通辽等地开办了多家合资企业,将带来的一亿五千万巨款花得所剩无几。

企业的主打产品,自然是魏家一直经营的食用油。魏应行为这款产品取名为“顶好清香油”,并出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高频率投放广告,誓要打造出顶好清香油的高端形象。

不仅如此,魏应行还请来热播剧《星星知我心》中“妈妈”的扮演者吴静娴担任广告女主角。

当吴静娴拿着顶好清香油,说出那句著名的广告语: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的一瞬间,顶好的形象顿时高大到有些不接地气了。

可惜,顶好清香油的高端路线,老百姓却并不买账。彼时许多人还吃着自己去粮油店打来的散装油,一斤价格不过几角钱。

但行走于高端品牌的顶好清香油,售价却高达一斤2元钱。这对于刚刚富起来的百姓们来说,无异于天价。

结果,顶好清香油的有面子,到底比不上老百姓填饱肚子的朴素心理。魏应行就这么初战败北,将本钱赔了个七零八落。

然而,清香油出师未捷身先死,似乎并没有影响魏应行在内地创业的决心。不甘心失败的魏应行,很快又推出了蓖麻油产品,试图反败为胜,重新打开销售局面。

令人遗憾的是,蓖麻油的销量比清香油更惨。魏应行不仅赔光了本钱,还背上了2000多万的债务,不得不关闭各地的企业,狼狈返回台*。

02、康师傅方便面

1991年,魏应行关闭了通辽的最后一家企业后,在返途的火车上随意打开了一包从台*带来的泡面果腹。

谁知,泡面的香气瞬间吸引了整节车厢的人们。大家一边赞叹着泡面方便快捷又味道香浓,一边打听着这种一泡就能吃的稀罕货究竟是什么。

人们的反应,让魏应行敏锐地发现,方便面才是真正的蓝海。他不禁萌发了转型做方便面的想法。

回到台*后,魏应行将他的见闻和想法告诉了几个哥哥。魏氏几兄弟全都鼎力支持魏应行。

没有技术,魏氏兄弟就四处招聘有经验的工人;没有资金,二哥魏应交便找到战友的父亲,借来800万美元,然后全部交给魏应行。

1991年12月,魏应行带来好不容易筹集来的钱重返内地,这一次,他决心要做一个红遍天下的明星企业。

很快,魏应行便在天津投资建设了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销售方便面,还给方便面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康师傅。

为了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口味,魏氏兄弟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并通过上万次尝试,推出了主打产品“红烧牛肉面”。

与市场上只有一包调理的袋装泡面不同,康师傅方便面别出心裁地用碗来装面,还在碗中配备了叉子,让许多旅途出差的人们,都能更方便地吃到热腾腾的泡面。

不仅如此,康师傅方便面还在工艺上大胆创新。

当时,市面上大多数袋装泡面总是泡不熟,需要另外加热才能食用,可康师傅方便面却采用全新的生产线,制作出来的方便面只需要加入热水便能将面完全泡开,因此广受消费者好评。

工艺上领先的同时,康师傅还在配料上不断升级,率先在泡面里增加了牛肉酱包。一下子就和其他品牌的泡面拉开了距离。

靠着强大的实力,康师傅方便面迅速打开了市场。魏应行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在电视台疯狂投放康师傅的广告。

一时间,“康师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见”的广告语,如一阵风般传遍了大街小巷。

**广告配上充满创新工艺的方便面,就是康师傅方便面卖到脱销的火爆场面。那时候天津顶益公司门口,时刻可见排长队订货的经销商们。

眼看生意如此火爆,魏氏兄弟们便商量着扩大产能,加盖工厂。

然而,盖工厂意味着大额资金投入,几兄弟一时意见相左,就连一手创下方便面销售奇迹魏应行本人,也认为应该先巩固天津周边的市场,再徐图扩张。

关键时刻,魏氏兄弟的大哥魏应州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增加生产线,将康师傅打造成全国品牌。

战略目标定下了,可资金却成了康师傅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了尽快筹集建好新工厂,魏应州一边在台*赊账购设备、一面要求内地的经销商先款后货,苦心周转下终于完成了康师傅从地区型小公司到全国型大品牌的华丽转型。

这一切,仅仅只有三年时间。三年中,康师傅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建设了七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区域化的产销格局,一举成为方便面行业的龙头老大。

这次走向全国的成功转型,让康师傅名声大噪。此后康师傅方便面的销量再度登上一个新台阶,提货车队经常将厂区围得水泄不通。一些经销商为了能早点提到货,甚至不惜托人找关系,乃至加价提货。康师傅方便面的畅销,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康师傅方便面称霸江湖之际,其他的方便面品牌早已在暗中积攒实力。比如统一方便面就暗暗摩拳擦掌多年,只盼有朝一日能有机会鱼跃龙门,将康师傅取而代之。

统一品牌的等待没有白费。1998年,原本销量一直不错的康师傅方便面遭遇了滑铁卢,方便面销量一落千丈。

魏氏兄弟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挽救销量,魏氏兄弟不停地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并尝试改变产品包装,但却收效甚微。

后来,魏氏兄弟专门派人前往全国各地调研,这才发现销量下滑的原因,是消费者厌倦了单一的方便面口味。

于是,魏氏兄弟急忙重金聘请高手匠人,试图将地方菜系的特色与方便面融合,打造出全新的方便面口味。

同时,为了应对统一的挑战,魏氏兄弟还打出“用心让美味加分”的口号,在泡面中赠送火腿肠,与统一方便面打响了一场促销大战。

靠着火腿肠大战与改良的新口味,康师傅方便面终于战胜了统一,重新拿下了方便面江湖的霸主地位。不过,这场旷日持久的促销战,直接导致康师傅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89%,可以说是一场惨胜了。

急速下跌的利润率,迫使康师傅坐稳行业靠前的宝座后,立刻叫停了促销大战。但,这一切都太迟了。

03、魏氏帝国

靠着方便面起家后,魏氏兄弟放眼快消行业,渐渐觉得康师傅品牌还能有更广阔的舞台。

为此,魏氏兄弟决定走上多元化经营之路。在确保方便面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带领康师傅高调进军糕饼与饮料板块。

谁料,在方便面领域登峰造极的康师傅,进军饮料业之路却一波三折。

一开始,魏应州坚持走激进扩张路线。一口气拿下味全、德克士、福满多、全家便利、INHON智能手机等众多品牌的股权,投资横跨两岸。

大胆的跨界经营策略带给康师傅可观的利润。2009年,顶益集团登上《福布斯》亚太顶尖50强企业。

次年,顶益集团的饮料业务规模超过方便面,一举创下总销售额增长31%,净利润增长25%的神话。

尝到了甜头的魏氏兄弟,继续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康师傅与百事签下协议,收购百事在中国内地的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的全部股权,同时转让康师傅饮品5%的权益给百事。

协议公布后,饮料业一片哗然。外界纷纷质疑康师傅涉嫌行业垄断,一些记者闻讯专门去采访魏应州,想了解魏应州对于康师傅进驻饮料业的真实看法。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魏应州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是贪婪吸引我进入饮料业的。”

话虽如此,可魏氏兄弟该花的广告钱却一点也不含糊。

比如推广旗下一款冰红茶饮料时,康师傅就先后请了任贤齐、张惠妹、飞儿乐队、TWINS等等大牌明星代言,全天候密集投放广告,很快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除了投放海量广告,康师傅还聘请了大量的线下推广人员。

这些员工的任务就是每天不断拜访经销商与网点,一边实时了解渠道需求,一边向全国的经销商承诺康师傅产品一周内即可全渠道铺货。

有时,这些业务员还不忘强调康师傅为包装产品请来明星代言,强大实力注定康师傅饮料轻轻松松就能进入全国大中型卖场,到时经销商们就可以闭着眼睛数钱了。

颇为讽刺的是,业务员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康师傅却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大举扩张的路线,严重影响了康师傅的财务健康,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几乎是晚上之间,康师傅便从天之骄子,变成了负债一亿三千万美元,资金缺口达一亿美元的落魄公司。破产对康师傅来说,不过早晚问题。

危机时刻,魏氏四兄弟顶住压力,共渡难关。一直掌权的大哥魏应州当即引咎辞职,将康师傅帝国交给弟弟魏应交,他则专心寻找资金救企业。

魏应州四处找投资人之际,几兄弟的自救也在同步上演。魏氏兄弟四人,拿出所有身家成立家族信托,作为四人共用的财富,以示兄弟不离不弃。

或许是魏氏兄弟间的情谊打动了投资人,日本三洋制药毅然出手,斥资近一亿三千万美元买下康师傅三分之一股权,这才让康师傅得以继续企业神话。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古往今来,因为利益造成兄弟反目的事情,真是多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可魏氏兄弟却抵住了金钱的诱惑,不管商海如何沉浮,不管世事是何境遇,四兄弟在公众面前永远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着家族企业不断前进。

这样的兄弟情谊,或许是比康师傅品牌名扬天下,更难得的成就吧。

康师傅的风雨江湖

作者 | 格隆汇·风中凌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方便面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它由台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在经济高速增长但物质水平追赶不上生活速度的亚洲,方便面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从2000年开始,中国方便面的年销量是191亿包,在短短四年间翻了将近2.5倍,销量到了480亿包。而伴随行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妇孺皆知的龙头企业康师傅,这家公司股价也从2005年最低的1.6元涨到了2011年*高价的26元,涨幅区间竟然超过15倍。

但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2014年到2016年期间,方便面的年销量从460亿包跌到385亿包。同时加上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和速食餐厅的普及,以及外卖行业爆发式增长,方便面的销量也逐渐开始黯然销魂。除了这些, 康师傅近几年来还经历了什么呢?

1

市占率并不是护城河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成立于天津,由来自台*的魏氏四兄弟创立而成。其于 1992 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前后在中国四十多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 目前康师傅以方便面和饮料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

中国方便面产业以及饮料产业在过去几年整体销量下滑。饮料板块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收入约占集团总收入的 60%。其中,即饮饮料及盒装饮料收入贡献最大,其在 2018 前三个季度占总收入比重分别约为 45.0%及 32.4%。康师傅控股其方便面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为 38%,其中碗装面及精装袋装面收入在2018年前三季度占方便面总收入比重分别是49.6%和39.5%。虽然主营产品方便面和饮料板块业务近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但康师傅的销售和销量的市场份额在逐步减少。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康师傅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呢?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原因。

1、行业抢食者出现

康师傅与统一一直被看作行业双雄,但是随着抢食者的出现,行业竞争格局又出现了微妙的变化。2018年以来行业出现了位居第三的华龙(又称今麦郎,市占率 7.8%)早先布局于北方三四线市场以传统批发通路为主,并主打中低端产品市场,产品也开始从中高端价面市场渗透。华龙的具体做法是:(1)加量不加价,同样的产品增加单品分量而不提高零售价,有点类似于打折促销的感觉。(2)增加经销商返点,加宽了商品的铺货渠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7赠1促销。(3)加大广告费收入,开始抢夺康师傅中高价面的市场份额。最终迫使龙头康师傅在2018年12月1日宣布中高价面出厂价格下调3%。

2、老二的杀手锏

康师傅饮料板块市占率也在逐步被压缩,并且向下的趋势明显。 行业老二统一首创的新品“小茗同学”,“阿萨姆奶茶”都赢得不错的市场销量。导致其他公司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拷贝公司产品,并且以价格战的方式进行回应。而统一企业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已经形成了自身领先于其他公司的护城河。2018 年上半年,统一饮料业务销售同比增长 5.3%至人民币 68 亿元,主要受茶饮料及奶茶分部销售(分别同比增长 5.6%及 13.3%)所推动。

越来越多的方便面当地生产商,如今麦郎,开始寻求 IPO 上市;饮料板块的统一,娃哈哈怡宝及农夫山泉正积极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导致康师傅开始腹背受敌。

3、新物种的降临

从2013年开始方便面行业的销量开始出现连续下滑,背后的直接原因离不开一个新物种的降临——外卖行业的兴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中国方便面需求量连续下滑,年销量从462.2亿包跌至385.2亿包,而康师傅在2014年的市场份额为57.1%,2015年至2018年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5.2%、51.3%、50.6%、48.8%,康师傅市场份额连续5年下降近10%,而下跌主要是因为外卖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很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同行的竞争对手,而是跨界高手,新物种的出现。康师傅一直在抱怨是龙二,龙三抢占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实真正的搅局者是外卖行业。

2

增量困难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四家领军企业(累计市占率高达 83%以上并基本垄断中国方便面市场),虽然方便面行业集中度高于一般行业水平,但是行业内的公司竞争还很激烈。同时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康师傅的增长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控制资本支出,巩固市场份额。二是产品提价的可能性。

先分析一下靠前种可能性,控制资本支出 。随着中国整个方便面以及饮料行业增速乏力,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康师傅已意识到较好的策略是轻资产模式。手上握有足够现金才是应对市场变化最有胜算的打算,于是康师傅开始出售旗下的大量资产。康师傅近两年以超过人民币 8 亿元的价格出售了数间附属公司,并计划到 2020年出售 43 间工厂。这一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康师傅以更高的效率缩减规模,控制开支,还可以产生净现金流入,以降低计息借款水平。

再看看第二种可能性,公司产品提价。 从公司近期的市场策略来看,通过产品提价来释放业绩增长基本行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从2018年1月10日起,康师傅对包括茶、果汁和包装水在内的产品两次提价,直接使饮品的毛利率同比提升0.68%。其中,康师傅包装水也全面告别1元水时代,其建议零售价直接翻了一倍。同时2019年1月1日起,康师傅茶饮出厂价平均下调2-3%,果汁出厂价平均下调4-5%。

跟方便面市场的无奈相比,康师傅在饮料市场主动调整出厂价(只下调了出厂价但零售价没变)。通过产品降价的方式增加经销商的利润而提升公司的市占率水平就目前阶段而言无疑是一步好棋,但近几年康师傅提价的可能性几乎为0。

3

对比龙二统一

3月25日晚间,康师傅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公布的全年营收的具体数字。报告显示,2018年康师傅营收达606.86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24.63亿元,同比增长35.42%。其中,方便面业务实现营收239.17亿元,同比增长5.73%,占集团总收益39.41%。

3月22日,统一企业中国披露2018年报显示,全年实现收入217.72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0.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17.2%。其中,公司两大业务板块方便面和饮品业务同比分别增长5.7%和3.6%,公司解释,这主要得益于调整方便面、饮品等部分产品价格,以及在产品结构方面做了优化。

通过对比之后发现,俩家公司2018年的营收都录得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康师傅的增速明显低于统一。 这和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关,一旦销量回升,高端产品占比较重的公司营业收入会明显上升。

两家企业近年来都在做产品的结构升级,努力提高高端产品的占比,统一在高端产品的转型中要领先于康师傅,康师傅部分毛利较低的产品如低端水和方便面仍然占不小的收入比重。

近年来,统一的毛利率一直高于康师傅,主要是因为统一整体产品策略偏向于高端产品,而康师傅是全价格带产品线路策略。

以上就是康师傅是哪里的?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