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请勿搬运。导语: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各有千秋,从电子巨头到半导体代工,从化工领域到金融控股,......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扑克智咖 光大证券 石化首席分析师 裘孝锋在对全球化工50强企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发展崛起之路的总结和研究,找到适合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佳发展路径。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国台*市值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请勿搬运。

导语:

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拥有着众多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在这个繁荣的经济体系中,不仅有制造业巨头,还有高科技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在全球市值**上争奇斗艳。本文将深入探讨台*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以及其中一些独具特色的企业,为你呈现台*经济的多彩画卷。

靠前名:台积电 - 高科技巨头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由张忠谋创立。如今,超过78%的公司股份掌握在欧美的投资机构手中,其中最大股东是美国花旗银行,持股20.5%。台积电主要业务是生产高端芯片,覆盖从3nm到14nm的多个领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它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回顾过去,韩国三星曾长期占据这一位置,而在此之前,美国英特尔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在中国上海和南京拥有工厂,全球员工数量达到7.3万人。仅在2022年,其营收就达到了758.8亿美元,而利润更是高达340亿美元,市值则高达5450亿美元。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第二名:富士康 - 全球制造巨头

富士康,由郭台铭于1974年创立,是全球电脑、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2022年,其营收达到2146亿美元,利润为49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20位,市值高达490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惊人,台积电的市值是富士康的10倍。这也反映出了台*经济中高科技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多元化的市值排名

台*上市公司不仅仅有高科技企业,还有其他多元化的企业,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联发科技:这是亚洲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之一,起初是联华电子的芯片设计部门。虽然不生产芯片,但其芯片由台积电、联电和英特尔等公司代工生产。2022年,其市值达到348亿美元。

台达电子:作为世界靠前的交换式电源和风扇供应商,2022年,其营收达到128.9亿美元,市值为306亿美元。

中华电信:是台*省最大的固网电信和数据通信提供商,市值高达292亿美元。

富邦金融:2022年,其营收达到322亿美元,利润为51亿美元,市值为257亿美元。

台塑石化:成立于1981年,是台塑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制品和石油化工原料制造。2022年,其营收达到255亿美元,利润为20亿美元,市值为246亿美元。

广达电脑: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靠前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工厂,代工客户包括苹果、戴尔、索尼等众多品牌。2022年,集团营收达到404亿美元,利润为12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49位,市值为241亿美元。

国泰金融控股:2022年,其营收达到375亿美元,利润为50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76位,市值为210亿美元。

联电:成立于1980年,是台*靠前家半导体公司,排名仅次于台积电的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专注于12nm到48nm芯片的生产,市值为195亿美元。

南亚塑胶:作为台塑集团旗下的公司,1954年由王永庆创建,主要生产工程塑胶,包括PA66、PA6、PET、PC、PET、PBT、PP等多种化工产品,市值为179亿美元。

日月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之一,市值为17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Amkor和长电科技。

兆丰金控:是台*的金融控股公司,市值为173亿美元。

台*塑胶工业股份:这家公司属于台塑集团,主要经营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聚氯乙烯粉和液碱,高密度聚乙烯等多种

化工产品。其市值达到169亿美元。

台*中信金控:这是台*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市值高达163亿美元。

台*中钢集团:成立于1971年,台中和高雄分别设有两个生产基地,产能达到1600万吨左右,其中40%出口,其中25%出口到大陆。市值为144亿美元。

统一企业:成立于1967年,总部位于台*,主要生产食品、饮料、方便面、奶茶等产品,拥有超过50家工厂在大陆运营,市值为141亿美元。

和泰汽车:1947年在中国台*成立,是台*地区最大的汽车公司,市值高达138亿美元。

台*玉山银行:成立于1989年,在台*创立的银行,市值为128亿美元。

台*合作金库金融控股:市值为127亿美元。

结语:

台积电的营收达到了758亿美元,利润高达340亿美元。与之相比,富士康的营收是台积电的2.8倍,但利润只有台积电的14.4%。然而,富士康的市值仅为台积电的1/10。这反映出了市值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巨大差距。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述20家台*上市公司。其中,有2家专注于手机和电脑代工,即富士康和广达电脑;有2家芯片代工企业,分别是台积电和联华电子;还有1家亚洲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技;1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封测厂——日月光集团;以及3家化工类公司,即台塑石化、南亚塑胶和台*塑胶工业股份,它们都隶属于由经营之神王永庆创立的台塑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这些多元化的企业构成了台*经济的丰富多彩画卷,展示了台*在不同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无论是高科技还是传统制造,这些公司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台*的繁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台*市值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请勿搬运。

导语:

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各有千秋,从电子巨头到半导体代工,从化工领域到金融控股,每家企业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将探讨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20的企业,展现它们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引人注目的经济数据。

在台*上市公司的市值榜单上,台积电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其市值高达5450亿美元。这家创立于1987年的公司,由张忠谋领导,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之一。台积电主要生产高端芯片,从3nm到14nm,它的制程技术一直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超过78%的公司股份掌握在欧美的投资机构手中,而美国花旗银行则是其最大的股东之一,持股20.5%。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然而,市值第二的富士康也不容小觑,达到了490亿美元。1974年创立的富士康是全球电脑、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其广泛的客户群包括了苹果、戴尔、索尼等众多知名品牌。2022年,富士康的营收达到了2146亿美元,利润也高达49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更是位列第20位。

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富士康市值仅为台积电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其营收却是台积电的2.8倍,利润更是台积电的14.4%。这凸显了不同企业在市值和盈利能力之间的明显差距。

而在这个榜单中,还有其他一些引人瞩目的企业。联发科技作为亚洲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在市值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联发科技最早是联华电子的芯片设计部门,虽然不生产芯片,但其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另一家备受瞩目的公司是台达电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和风扇产品制造商之一。2022年,台达电子的营收达到了128.9亿美元,市值高达306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华电信作为台*省最大的固网电信和数据通信提供商,也在市值榜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市值达到292亿美元。

再来看富邦金融,2022年的营收达到了322亿美元,利润高达51亿美元,市值达到了257亿美元。

台塑石化作为台塑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在石油制品和石油化工原料制造领域有着显著的业务。2022年,台塑石化的营收达到了255亿美元,利润达到了20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更是位列第492位,市值高达246亿美元。

广达电脑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代工厂之一,代工客户包括苹果、戴尔、索尼等多个国际品牌。其2022年的集团营收达到了404亿美元,利润为12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49位,市值达到了241亿美元。

此外,还有兆丰金控,2022年的营收为375亿美元,利润高达50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76位,市值达到了210亿美元。

联电作为台*靠前家半导体公司,在芯片代工领域有着显著的地位,市值达到了195亿美元。

南亚塑胶是台塑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主要生产各类工程塑胶产品,其市值高达179亿美元。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是日月光集团,它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之一,市值达到了175亿美元。

兆丰金控是台*的金融控股公司,市值高达173亿美元。

台*塑胶工业股份是台塑集团的子公司,主要经营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市值为169亿美元。

最后,台*中信金控是台*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市值高达163亿美元。

综合来看,这些台*上市公司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是电子制造、半导体产业、金融领域还是化工行业,都有

不同领域的翘楚。在这些企业中,有两家手机和电脑代工企业,分别是富士康和广达电脑,它们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众多热门产品。

此外,还有两家芯片代工企业,分别是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它们在全球芯片生产领域也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发科技则是亚洲最大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为移动通信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在半导体产业中,日月光集团以其卓越的封测技术跻身全球前列,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提供了关键环节的支持。

此外,台*还拥有一系列强大的化工企业,包括台塑石化、南亚塑胶和台*塑胶工业股份。这些公司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关键材料。

最后,金融控股领域也有其佼佼者,兆丰金控、台*中信金控和富邦金融等公司,在台*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总结而言,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20的企业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各有所长,无论是技术创新、制造实力还是金融服务,它们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增长的潜力。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台*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台积电和富士康的巨大市值差距引人深思,反映了不同领域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的差异。这个多元化的市值榜单反映了台*在不同领域的实力和多元经济的特点,为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球化工50强启示录—台塑集团的崛起之路

扑克智咖 光大证券 石化首席分析师 裘孝锋

在对全球化工50强企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发展崛起之路的总结和研究,找到适合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佳发展路径。同时,我们看到以恒力股份、荣盛石化为代表的一批国内民营企业,在自己主业做大的基础上,向上游延伸投建了大型石化装置,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

基于此,我们找到了台塑集团,她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恒力、荣盛和恒逸等民营企业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台塑集团2016年整体税前利润742亿人民币,仅仅台塑石化在2017年靠前季度的利润接近50亿人民币,是我国入选2016年世界化工50强的2家中国企业之一。台塑石化有25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的规模,她的投建是台塑集团真正开始腾飞的起点,在台塑石化之前,公司的中下游产业链已经十分发达,产业链的延伸度和细分度已经十分完善;自台塑石化之后,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真正走向了石化行业上游,掌握了原材料的供应,形成了石化化工产业链,目前也是台塑集团市值最大的资产。目前,恒力、荣盛和恒逸等民营企业已经走在这条和台塑成功经验相似的路上。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化工50强的行列!

纵观台塑集团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有四点是十分值得大陆企业学习的:

1)重视研发,成立研究所,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70年代就成立了研究所,立志研发新材料,打破技术封锁。目前公司在碳纤维,高吸水性树脂(SAP)和电子材料方面都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生产商。公司是世界碳纤维4大公司之一,其它三家都是日本顶级的集团公司。SAP长期被日德企业垄断,台塑集团经历重重困难打破了垄断。电子材料方面,子公司南亚科技已导入20nm制程。

2)视野广阔,布局海外市场,坚定走国际化发展路线

台塑集团虽然在台*这个小岛起家,但是眼光却从未局限在方寸之间。为了更好应对未来国际化的调整以及拓展下游市场,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80年代,台塑集团就看中了美国优良投资环境,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最初以聚氯乙烯及相关工业为重心,90年代公司大举投资上游生产乙烯的烯烃裂解厂等8座石化化工厂。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公司充分利用美国低天然气价,最近决定在美国新建乙烷裂解厂、丙烷脱氢厂、HDPE、LDPE厂等,进行第二次投资大扩产能。

3)内部管理优秀,堪称现代企业教科模板

公司掌舵人王永庆有“经营之王”的美称,其在公司的治理方面的经验更是看成现代企业管理模板。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设立了总管理处管理整个集团的决策,人力,采购、法律等除了生产之外的其它所有职能,各个子公司只需要负责生产。这种管理模式减轻基层领导的管理任务,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中;减少高层*导人的管理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重要的企业战略决策中去,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管理体制。

4)主动承担原材料涨价成本,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台塑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除了在经营方面业绩斐然,在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在70年代,国际市场供需格局震荡,价格波动剧烈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下游行业稳定发展,主动承担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虽然对台塑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却让整个塑胶原料聚氯乙烯与石化工业下游企业渡过难关,为台*石化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台塑集团——台*石化业的庞然大物

台塑集团经过60多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相关企业达100多家,上市企业也是有许许多多,其中最重要的公司为台塑和台塑石化。台塑是最早成立的公司,而台塑石化是目前其他子公司的原材料供应者,地位可见一斑。

我们选取了台塑集团目前上市的企业中,市值*高的前六个公司,同时也是台塑集团核心子公司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分子公司最新市值方面,台塑石化市值在集团中位居靠前,接近1万亿新台币,南亚、台塑和台化市值也都达到了5000亿新台币。

在资产总额方面,台塑集团及其主要分公司稳步增长,主要分子公司的历年资产总额呈现上升趋势,各家公司所占比例较为稳定,南亚科技的资本额在2011年至2013年出现了迅速的增长,之后又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南亚科技在布局新材料,需要较多的资金。

台塑的营业收入在2014年之后有所下滑,但税前利润快速上升。集团营业收入在2014年之前逐步提升,受到国际油价大幅滑落影响,2014年之后,集团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集团税前利润仍保持高速增长。台塑集团各家分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在数值上有很大差距,但整体走势与台塑集团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走势基本一致。

2016年,公司经营收入与税前利润结构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台塑集团的业务分布之广,公司的税前利润的结构比例也很协调,没有哪块业务一家独大,更多的是齐头并进的发展。

台*塑胶是集团最早成立的公司,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营业收入地区和部门分类如下。台塑公司有超过70%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大陆和台*地区,公司主要分为塑胶部门、聚乙烯部门、聚丙烯部门、亚克力部门和化学品部门,各部门历年营业收入比例稳定,且较为均衡。

2、台*塑胶集团——从PVC生产到多角化经营

台塑企业于1954年创立台*塑胶公司。公司在后期持续多角化经营,逐渐壮大根基。目前,台塑集团经营业务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在石油化工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台塑集团有关联公司超过100多家,其中台*塑胶(台塑)台塑石化等6家公司占台塑核心资产的80%,我们将重点关注这6家公司的发展及未来的布局对于整个台塑集团的影响

从台塑集团创立到现在,不断成立子公司以应对各种业务上不同的需求。所以,每一个子公司的创立,都是其在产业链上的布局。虽然台塑集团不分母公司与子公司,但是以下内容还是以台*塑胶为母公司,其他公司为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看成是台塑集团。纵观台塑集团创立子公司的背景,将其发展历程归纳如下:

2.1、自下而上完成产业链整合,积极进行多角化转型

垂直整合的开始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但当时台*的化学工业专家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没有发展潜力。可是王永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发现,台*烧碱生产地遍布,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福懋塑胶公司成立,成为台*历史上靠前家塑胶公司。1957年日产四吨的PVC粉工厂开始生产,并更名为“台*塑胶”,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小的PVC粉工厂。但台*塑胶生产之初,便遭遇严重滞销的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王永庆考虑到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的10倍,认为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产量少造成成本偏高,价格缺乏竞争力,加上台*缺乏下游加工客户,造成产品销售情况不佳。

面对产品滞销的问题,台塑采用增加产量并进军下游加工市场的方式解决。台塑一举将PVC粉产量由每日4吨增加至40吨,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并于 1958 年成立南亚塑料公司从事 PVC 管、胶皮、胶布等塑胶二次加工的生产,来解决PVC粉产品滞销的问题。随后为了消化南亚塑料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东公司生产皮包、皮箱、鞋类、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三次加工产品。在此种策略运用下,总算解开了 PVC 粉滞销的困境。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台塑PVC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此后,台塑企业不断进行上下游的整合工作,在其看到纺织民生工业巨大的市场需求时,于1965年进入纺织业,成立了台*化学纤维(台化)公司,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的枝梢材及小径木作为原料生产嫘萦棉、纱、布及成衣。南亚公司继之于 1968 年设厂生产聚酯棉,台塑亦于同年设厂生产亚克力棉,台化又于 1974 年设厂生产耐隆纤维及布。为了消化台化所生产的聚酯纤维原料,同时顺应纺织品的加工制造与外销的快速发展,台塑集团于1973年创立福懋兴业——织布染整一体化作业的中游产商,成为台*唯一能同时生产四种纺织用纤维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业,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厂商之一 。

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台塑集团从企业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垂直整合,集团从事中下游产业,下游工厂可以加工上游生产出来的原料,这个过程均由集团内部完成,省去了不完全市场的交易过程以及交易成本。

六轻计划

由于在六轻筹建之前,台*上游石化原料产业由“中油”垄断,长期供应不足,以致必须依赖进口,使得原材料价格较高,减弱竞争力。为了缓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台塑集团于1973年开始,多次向政府提出兴建轻油裂解厂的计划,直到1986年获得核准,台塑集团计划筹建台*的第六座轻油裂解厂,这也就是所谓的“六轻计划”。

首先,于1991年成立台塑重工,跨足自动仓储系统、大型精密机械及汽电共生设备,来应对六轻计划工程建设的需要。在1992年由台塑,南亚,台化,福懋共同投资150亿台币,成立台*靠前家民营炼油厂——台塑石化,投资项目包含炼油厂,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台塑石化经过不断的增资,成为台塑集团子公司资本额最大者。

1994年,六轻计划正式在台*云林县麦寮乡动工。六轻计划共四期,直至2007年才全面完工,六轻一至四期总计投入逾新台币5,700亿元,六轻四期完工当年,带动集团营收大幅增长,首次突破新台币2兆元。为配合六轻计划的建设,1996年设立了麦寮汽电公司,提供六轻计划园区内的电力,同年成立了台塑通运公司,提供麦寮港的船务代理业务,并于1999年成立六轻汽车货运公司,负责油品运输。

六轻囊括了炼油厂,轻油裂解厂,石化中间原料及合成树脂厂,发电厂,汽电共生厂,重机厂与锅炉厂,晶圆厂,工业港等。以六轻为核心的这个垂直整合的石化产业体系,台塑石化位居上游,生产石化基本原料,台塑位处中游,将上游的石化基本原油作靠前次加工,生产出中间原料;而南亚,台化处于下游,负责塑胶的二三次加工及化学纤维产品。生产出的石化基本原料(乙烯,丙烯)基本上只供应计划内使用,不销售给其他石化厂商。

多角化转型

台*电子通讯业蓬勃发展,而石化业竞争却日益激烈,台塑集团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不只从事石化相关行业,也进入到电子通讯领域。鉴于台*电子通讯业市场潜力无穷,而主要的零组件却仍多仰赖进口供应,1983年,南亚公司与HP公司合作成立电路板专案组,生产印刷电路板及铜箔基板,跨足电子产业。选择印刷电路板作为跨入电子工业的靠前步,主要是因为台塑集团向来一直都在石化、塑料及纤维纺织业中发展,对电子及信息工业十分陌生,而印刷电路板是所有电子及信息工业的最基本零组件,产品生命周期长,变化少,成功的关键在于质量、制程及成本的控制,这些正好都是台塑集团的管理经验中所见长之处,容易获致成功。

台塑集团通过印刷电路板,充分了解及熟悉电子通讯业的运作,并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地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电子原材料上下游产业链。1995年成立南亚科技,从事半导体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同年与日本小松电子金属公司、亚太投资公司(台塑集团的投资控股公司之一)合资成立了台*小松电子材料,兴建8吋矽晶圆厂。1990年成立的福懋科技,帮助南亚科技做下游IC封装。1997年,原南亚公司电路板事业部另**成为南亚电路板公司。着眼于电子业的未来发展,下游的半导体封装需要安定性高,防静电,耐酸碱的环氧树脂作包覆次材料,台塑集团也在六轻计划中规划了一座环氧树脂厂。除此之外,台塑集团分别于1963年、1976年布局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近些年来,台塑集团还往等离子电视、特用化学品及生物科技的领域发展,台塑集团多角化发展的态势至为明显。

2.1、业务拓展与全球布局

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台塑集团意识到了充分掌握石化原料供应的重要性,为了更加长远发展,集团开始大举进行海外投资。台塑集团看中了美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备的基础上建设以及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将投资重点放到了美国。台塑公司于1978年成立了台塑美国公司,后一年,南亚公司成立了南亚美国公司。台塑美国公司于1983年建厂完成,建厂初期以PVC粉及其下游加工为重心,目前 PVC 粉年产 120 万公吨,并拥有美国最大的塑料管和软质、硬质胶布之生产工厂。其中塑料管年产 80 万公吨,软质胶布年产 7 万公吨,硬质胶布年产 10 万公吨。1990年台塑集团毅然投入 19 亿美元之巨资,在德州兴建生产乙烯的烯烃裂解及八座相关石化工厂,并于 1994 年陆续顺利开工生产。而第二座烯烃裂解及相关工厂扩建工程也已于 2002 年初完成,乙烯年产能已增加到 150 万公吨,聚乙烯年产能增加到 95 万公吨,聚丙烯年产能增加到 70 万公吨。同时,台塑集团在美国也设有年产 86 万公吨的聚酯纤维厂以及年产 35 万公吨的乙二醇厂。至此,台塑集团已成为美国地区最主要的 PVC 粉、聚乙烯、聚丙烯及乙二醇生产厂商之一 ,成功将石化版图扩展到美国,完成了上下游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努力,台塑集团先后设立有台塑美国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美洲公司、南亚美洲公司,并购入J-M 公司及NEUMIN 天然气公司,拥有多座大型石化原料和二次及三次加工工厂以及天然气井。1990年,集团鉴于欧、美先进国家对塑料加工产品的供需趋势,又看准HDPE及PP市场,成立了INTEPLAST公司。台塑集团进军电子通讯业后,也开始在美国布局,1996年投资美国创世纪半导体公司,从事半导体设计工作,同时,在1997年也由南亚在美国投资了南亚科技美国公司,专门负责美洲地区的行销工作。2011年,台塑集团敏锐地把握住了页岩气**带来的商机,在美国德州投入20亿美元,陆续新建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厂等相关工厂,以掌握页岩气低成本生产石化原料的优势。

1980 年代以后,大陆逐渐开放,由于具有充沛的低成本人力、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广大的内销市场,吸引全球企业前往投资。台塑集团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于1994年逐步开展大陆投资布局。但是,当时两岸形势复杂,如:三通问题、外汇管理制度等,使得台塑集团中上游所生产出来的中间产品无法顺利提供大陆地区的厂商使用,造成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为了实现中间产品的内部自由转移,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台化,福懋三家子公司纷纷赴大陆投资,形成企业间的内部市场,建立完整的中下游体系。同时,为了应大陆加工业对于原料的大量需求,于 2002 年在浙江省宁波市设立石化原料专区,构建上中下游自给自足的一贯化生产 。目前集团在广州、厦门、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设有十余个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一、二次加工、电子原材料、重工机械、钢铁、发电等事业 。

3、台塑石化——六轻计划的实行者

尽管早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塑胶大王,但台塑集团长期无法进入官方垄断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炼行业。王永庆为此奋斗了二十余年,才在台*经济自由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得以实现,在台*新建靠前个民营的“轻油裂解厂”即所谓的“六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实现了王永庆多年的石化王国梦。

当时,1986年3月,菲律宾马科斯政权被推翻,这给长期实行军事戒严的果*当造成了极大震撼。果*当于1986年3月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并由**在会上提出了“*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台*的*治体制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其经济体制也开始全面向西方的自由市场制度转型。

在六轻筹建之前,台*有一到五轻,都同归“中油”管理。“中油”长期垄断石化上游原料业,而在“中油”之下,则是为数众多的中下游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私人资本,并且其所迸发的生产活力成了当时台*地区石化业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中油”的垄断行为严重束缚了整个石化业的“国际化”进程。在王永庆看来,要建六轻的障碍存在于台*当局的石化政策,而同行之间的竞争,他并没有放在眼里;终于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台塑集团获得了许可,正式进入炼化行业。

虽然在1986年台塑提出的六轻计划就获得了政府的核准,但是在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下,社会对于建炼化厂的舆论抵制,导致了建厂选址一波三折。最先选择宜兰利泽建厂,后来因为遭遇到环保抗争,于是在1988年转至桃园观音,但是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宣告放弃。在最后落脚云林麦寮,成为台*靠前个由民营企业主导的大型整体性石化工业投资计划。从建厂规划开始,台塑石化就秉持环保与经济并重的精神,致力污染防治规范,引进过啊我最佳可行控制技术(BACT)进行污染防治工作。

1991年云林地方上下一致表示欢迎下,选择于云林离岛基础工业区——麦寮区和海丰进行填海造陆。六轻位于麦寮与海丰地区的整体工业区面积约2596公顷,其中2107公顷是用抽沙填海造陆的方式开发出来的新生地。

3.1、六轻计划四期扩张奠定台塑石化地位

台塑石化是在“六轻计划”阶段创立的,为台*靠前家民营炼油厂。1992年台塑石化公司设立初期投资额为150亿元新台币,由台塑、南亚、台化、福懋、台朔重工等公司共同投資。后期为了扩建筹措资金,先后在1991年到1996年增资125亿元、150亿元、175亿元以及100亿元。创立该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石化原料不足的困境,并且驱动国内塑胶、化纤以及电子等相关工业的发展。

基础建设阶段

台塑集团为建立一个从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产业体系,推动六轻计划,先后成立了多加公司进行配合。1991年首先成立了台塑重工,来应对六轻计划工程建设的需要,并将台塑公司旗下的机械事业部的资产以及未完工合约交付给台塑重工。。1996年台塑、南亚、台化以及台塑石化合资成立麦寮汽电公司,提供六轻计划园区内的电力。六轻计划是集合台塑、南亚、台化、台塑重工以及新成立的台塑石化、麦寮汽电公司、麦寮工业港公司等台塑集团分公司、及分公司下子公司的资金再投资。六轻囊括了炼油厂、轻油裂解厂、石化中间原料及合成树脂厂、发电厂、汽电共生厂、重机厂与锅炉厂、矽晶圆厂、工业港等。

在1994年台塑企业六轻建设正式动工后,于1999年轻油裂解一厂正式运转,年产乙烯量45万吨,这宣告着台塑石化打破了台*这么久以来,炼化行业被国有控制的情况,宣告台塑集团拥有了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不再受限于台*中油的原料供应。同年台塑与森宝业、三商行等民间企业合资成立台亚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公司的成品油在台*地区的销售。

台塑石化的石油重要来自于中东地区,从2002年的供应商与2015年的供应商对比来看,这么多年,台塑石化供应商变动不是太大,主要加工的是重油。

1994年到2000年,是台塑石化打基础的阶段,主要的是进行的是基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除了完成了轻油裂解厂的建设,同时还完成了公用厂发电,取得了石油或石油产品生产、输入及输出业务许可执照,折让台塑石化所有的油品获准在市场上贩售,为后期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公司的轻油裂解二厂完成正式运转,年产乙烯量90万吨,2007年轻油裂解三厂正式投厂,年产120万吨乙烯。截止2007年,台塑石化乙烯产能已达280万吨。期间,为响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电,公司与台塑、南亚、台化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麦寮汽电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台塑投资了各项配套公司。在十年间建立3个发电厂,分别为共用一厂、共用二厂、共用三厂。

2000-2007年,除了在产能扩建与配套发展之外,台塑石化在此阶段主要为快速扩展油品市场占有率,台塑石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台塑集团本身设立运输公司,因此台塑石化与台塑汽车运货公司可以做互补性的咨询交流以及硬件上的辅助,而补充了庞大的运输系统。原先台*中油独占许久,台塑石化在此时进入油品市场,因为产品价格无法做差异化竞争,只能靠服务商来做差异。针对此,台塑石化在取得高速公路上靠前家加油站经营权时,把原先有的加油送贈品,提升为“加满油免费洗车”及“赠品双倍送”促销活动,开始极力拓展于油品市场的区块。首先在2001年,台塑石化和台新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锁定国内的加油族群,整合两大产业优势,共同推出台*加油卡取得中山高速公路全线18座加油站经营权并正式供油。2003年,台塑石化与日本出光集团合作增加保养服务,并为开车族提供十大案件服务,领先同行业发行台塑商务卡,并提供电子商务查询及下载交易明细。2005,于林口长庚站开发完成靠前部“自助加油机”,提供使用台新銀行信用卡之消費者加油。2006,台塑与远东二大集团联手打造的跨产业,发行扩集团联名卡“远东台塑联名卡”。

台塑石化的市场政策也是相当成功的,从2002年到2008年,台塑营收翻了5倍多,EBIT一度翻了超过8倍。台塑石化真正地在台*市场站稳了脚跟。

3.2、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组合

台塑石化在2007年完成了六轻计划的4个阶段,在扩产能方面算是暂告一段落。2008经历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台塑石化业难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萎靡。但是台塑还是提出了扩展六轻计划第五期,然而经过经过了7年的反复修改环评,台*政府最终还是驳回了六轻第五期的建设计划。

在2008-2016年这8年中,台塑石化的麦寮厂,并未再出现过大动作,反而是小动作不断,接着先进的生产设施,极大化生产良率,发展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组合,提高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扩充宁波合成橡胶的产能与C4和C5的开发利用。

2009年为进一步提高制程弹性及扩大规模,在不增加麦寮园区空气污染排放量为前提,规划进行六轻4.5期扩建案,包括炼油厂制程改善及新建异戊二烯厂等工程,完工后可将每日炼油量由54万桶提升至59.3万桶,并可增加炼制重质原油以降低原油成本,及提高高值油品产量,在2010年下半年度施工建造。

2010年,台塑石化进行了MTBE单元扩建,改善硫酸回收单元效率、五碳馏分提纯等工程。同时进入合成橡胶领域,在宁波厂区建设5万吨的丁基橡胶厂,用公司中间产品异戊二烯为原料,产制高附加价值的丁基橡胶产品,以进一步发挥石化产业上下游整合效益。

2011年,公司中期目标为轻裂厂四碳、五碳等副产品之利用开发,目前兴建中的五碳回收工厂预计2014年第二季完工,可望使高值化投资进入收割期;另外公司与Kraton公司投资建设产能3万吨的HSBC案,能进一步利用好四碳五碳,扩建工程已如火如荼开展,预计2016年完工投产,更能进一步发挥公司上下游整合优势

2014年,五碳回收工厂顺利完工并量产,另与日本出光公司合资年产能4.38万吨的HHCR案(五碳氢化石油树脂),已于2014年10月环评审查通过,即将开始建厂,继续朝高价值的特殊化学品发展。

2015年,公司陆续与海外知名公司合作,致力于开发轻裂厂四碳、五碳下游产品的应用,例如与kraton公司合资年产能4万吨的hsbc案,正积极进行扩建工程,预计2016年完工投产,可望带领高值化投资进入收割期,另与日本出光公司合资年产能3.6万吨的HHCR案,即将开始建厂,超高价值的特殊化学品发展,预计2018年试车完成。

目前,台塑石化主要有三大主营业务:炼油油品业务、石化基本原料业务和共用流体业务。台塑石化的油品在台*市场上出售并出口,轻油则全数供应轻油裂解厂作为入料,所产出之乙烯、丙烯等石化品则全数供应麦寮台塑工业园区内各相关中下游关系企业使用;其余石油焦等副产品亦供应企业内其他公司使用。

公司的炼油油品事业部根基稳固,完善的产销规划让公司随时根据市场形势,能够快速调整生产模式以及各种成品油产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公司也十分注重研发新的技术,在研发上投入也十分巨大,以维持住公司世界一流的地位。

台塑集团石化产业的发展属于逆向式整合的发展模式,石化下游的产业如纺织服装,塑胶制品,橡胶制品业等轻工业先行发展,之后才开始发展石化上游的轻裂厂,属于自下游往上游的逆向发展模式。

此类型的发展模式造就了台*早起的石化业繁荣,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治等与产业环境息息相关的大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包括亚洲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中东产油国朝向石化产业大力发展、欧美市场逐渐丧失了成长光环、台*劳工薪资水准大幅提升、国内环保意识高涨等现象,开始冲击成功发展经验,内在环境变化将对台塑石化产生巨大的考验。

3.3、发挥垂直整合之功效

台塑石化在台塑集团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与重要的。虽然它是重点子公司中最晚成立的,但是它的成立也意味台塑集团在产业链上放下了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台塑石化承担着给下游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的重任。台塑集团通过台塑石化的六轻计划实现不同公司的产业链整合。六轻计划单一工业区捏兴建炼油厂、轻油裂解厂,汽电厂、发电厂、重机厂、锅炉厂、硅晶圆厂及石化相关工程62座,集炼油、石化、机械、能源、与港湾经营与一体,而达到公司垂直整合。促使促使台塑石化和台化、台塑、南亚等公司形成一种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使台塑集团可拥有规模经济的好处。且厂区內就有很多下游厂商,透過厂区內的管线輸送石化原料,可方便快速又可节省成本。

在以六轻为核心的这个垂直整合的石化产业体系中,台塑石化炼油厂位居上游,负责生产成品油,台塑石化轻油裂解厂位处中游,负责生产基础石化产品,台塑、南亚、台化负责生产下游产品。台塑石化炼油厂所提炼的汽油、柴油、航燃/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油品均对外销售;轻油则全数供应轻油裂解厂作为入料,所产出之乙烯、丙烯等石化品则全数供应麦寮台塑工业园区内各相关中下游关系企业使用;其余石油焦等副产品亦供应企业内其他公司使用。汽电厂产出之电力、蒸汽、压缩空气及超纯水等,亦主要供应六轻工业区内各关系企业所需。

台塑石化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麦寮厂单一厂的日产54万桶,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厂址乙烯生产厂,年产乙烯293.5万吨。同时台塑石化与其它台塑集团下游公司在麦寮厂这个地方构建业务综合体,获益于完整整合度及高度灵活的成本竞争优势。

下图为麦寮厂的俯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台塑集团在产业整合中的高度集中性,台塑石化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台塑集团通过台塑石化整合起了上中下游企业,同时在麦寮厂实现整体化,最终达到了规模化的目的。同时公用能源的实现,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在同一厂址内 ,也将运输成本降低了许多。

4、子公司布局多产业开花结果

4.1、南亚塑胶——塑胶、石化、电子材料及聚酯四大产业

南亚塑胶于1958年创立,在高雄投资400万新台币,用于消化上游塑胶原料,解决原料滞销的问题。于1979年7月,应国际化需求,公司转向美国进行投资,创立南亚美国公司,负责下游对原料的加工与制造。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看到纺织民生工业的巨大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在1969年公司纤维厂的靠前套设备开始生产,随后公司在纺织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到1970年代,公司扩充了聚酯棉与聚酯丝的生产设备,并且增设硬质胶布机以及扩充起毛布、不织布设备、巨型胶布机、PU合成皮设备以及改善卷丝制造设备。于1977年,扩建长纤耐隆布染整代工厂(树林一厂), 1980年9 月合并台化染整公司为台染事业部,园一厂改为染一厂、树林一厂改为染二厂、树林三厂改为染三厂。1987年8 月与美国 PPG 公司合资设立台*必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 月吸收合并台*可塑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可塑剂事业部。公司在纺织业的上下游中不断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努力实现交易过程的内部化,节省交易成本。

公司为顺应台*电子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涉足电子产业。于1995年投资设立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与销售等业务。1997年又进行转投资设立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生产铜箔基板、环氧树脂、玻纤布、铜箔等产品供应链,以及转投资必成公司生产玻纤丝,上下游垂直整合完整的优势,除加速调整销售策略,全力推动各主力客户的质量认证,并持续争取与日本、欧美等大厂合作,积极推展高密度连接板(HDI)、高频低介电基板(HLC)、酚醛环氧树脂、超薄玻纤布、超薄铜箔等高值化产品,提升高附加价值及高功能的利基产品销售比重,由强化产品组合提高获利能力。并鉴于全球电路板生产中心转移至大陆,公司也积极在大陆布局,充分发挥上下游垂直整合效果,通过两岸生产工厂的灵活调配,带动两岸业绩的持续增长。

在石化产品方面,公司主要是配合麦寮六轻石化产业垂直整合分工。公司的石化产品,包括乙二醇(EG)、丙二酚(BPA)、丁二醇(1.4BG)、可塑剂(DEHP)、酜酸酐(PA)、异辛醇(2EH)、及环氧树脂(EPOXY)等,分别支持聚酯、电子及塑胶加工等下游产业发展,并推动了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公司于2008年,麦寮马来酐 (MA) 、γ-丁内酯 ( GBL) 、N-甲基-2-吡咯酮 (NMP) 厂通过行政院环保署环境影响评估,增设 MA 、 GBL及NMP等生产设备。同年6月为经营管理需要,调整事业部组织,依产品别划分成塑胶加工、塑胶原料、电子材料、聚酯产品及公用等四大经营事业群。

公司凭借上下游垂直整合的优势,降低制造成本,不断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由集团内公司供应上游原料,料源稳定,且可降低制造成本,加之有完善的设备和相关技术优势,能生产其他竞争厂商未能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规格种类齐全,符合各种国际标准。公司持续研发改善产品,2003年,开发成功热可塑性型聚氨酯树脂厂(TPU)环保皮料,不仅无毒,还可以100%回收,且积极从国际大厂引进技术,如模铸式变压器(MTR)、真空接触器(VCS)等。公司配合大客户需求,进行创新设计,提供客户最佳流行模式,并因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交货迅速、准时且可送达大陆沿海各大小港口,品质优良,可确保长期客户信赖,拥有较佳的竞争力。

4.2、台*化学纤维——主营纺纤与石化原料

台化公司全称为台*化学纤维公司,与1965年创立。创立原因是因为台*天然纤维匮乏,为顺应纺织工业的知己发展,在彰化厂区建立纺织一体化的工厂。1973年以后,设立了耐隆原丝、耐隆加工丝、耐隆织布等工厂,使公司的纺纤产业包含嫘萦及耐隆两大体系。随着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后期随着彰化厂区外,又在龙德、新港等地投资设厂,为目前台*大型化纤生产厂之一。

随后,为继续扩大运营规模,实现产品多样化、经营多极化的发展,于1987年在龙德厂区设立PTA厂,开始跨入石化行业。1990年在新港厂区分别建设PS厂和ABS厂,跨入塑料业。

1995年,公司参与集团的六轻计划,配合集团石化原料上下游一体化的垂直整合,开始在麦寮离岛工业区投资建设Aroma、SM、Phenol、PTA、DMF、PS、ABS、PP、PC及HAC等工厂,产品涵盖石化中游原料、泛用塑料及工程塑料原料。1999年,六轻各工厂逐渐完工并进行投产,获得收益,此时公司的运营逐渐变成以石化、塑料为主,全公司的营收以及盈利显现了大幅增长。

在2001年,为了再次扩大公司的规模,公司进军大陆市场,在宁波地区设立设立ABS厂、汽电共生厂、PTA厂及PS厂,正式迈入海外投资扩厂阶段。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规模,在2002年公司与南亚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出资于越南投资兴建台塑河静钢铁兴业责任有限公司,正式跨足钢铁产业。

公司积极优化产能结构,不断开拓高门槛、高附加价值的特殊级产品,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龙德PTA-4转型生产PIA,目前已于市场树立良好口碑,虽面对世界主要对手的强力竞争,但因品质良好加上生产成本优势尚能保有稳定获利。由于公司目前不少产品,大陆处于供给过剩状态,为避免与大陆公司进行恶性竞争,公司持续开拓差别化产品,致力于新规格开发,并调整营销策略,加强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拓销,减少对大陆市场的依赖。

目前,公司的业务横跨了石化、塑料原料生产以及纺纤业上下游领域,在整个集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福懋兴业——织布染整一体化作业的中游产商

为了消化台化所生产的聚酯纤维原料,同时顺应纺织品的加工制造与外销的快速发展,集团于1973年创立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织布染整一体化作业的中游产商。主要业务是织造、染整及印花等长纤尼龙与聚酯多富达布。1979年扩充织布厂、染整二厂与新建伞槽骨厂,使多富达布之产量倍增。

在1992年台塑石化公司成立后,公司付息认股5%,成立内林段第二厂区扩建委员会及扩建帘布厂二区,并增建织二厂PVA浆料回收系统。同年10月于意大利COMO市成立福义有限公司,从事欧洲地区布匹销售贸易。12月转投资首度成立大陆子公司三家于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为新福轻纺企业有限公司生产轮胎帘布;中山锦福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织染化纤布;中山锦福轻工有限公司生产伞槽骨,三家注册资本分别为$1,120、$1,120及$210万美元。

2000年公司增设百利、云林路、中洋、莿桐、斗南等5座加油站。4月福懋纺织(中山) 有限公司改为现名福懋兴业(中山)有限公司,突破企业名称应有行业别的限制,为跨行业合并做预备。2001年9月与瑞士Schoeller Textil AG合资设立福懋瑞业(香港)有限公司,持股43%。公司成为台*靠前家量产电磁波遮蔽用导电布制造厂,并增设北环路等21座加油站。

2006年,越南同奈公司现金增资$300万美元,增加织布机125台。油品事业部加油站数累计87站。越南隆安厂现金增资$1000万美元,增设织布机120台及空压机等设备,染整厂产能400万码/月,累计注册资本为$7400万美元。宏懋开发子公司增资2100万元,资本额达1.61亿元。

2010年3月同奈子公司新建染整厂月产能200万码完成,为应东协6加1生效的形势,4月现金增资$1,100万美元新建尼龙轮胎帘布厂(产能1,000吨/月)及$370万美元扩建织二厂。下半年靠前事业群扩大推行LEAN精实生产教育训练,消除各项浪费,合并营收创新高。

公司是世界长纤尼龙、聚酯多富达布的主要厂商,特别在运动领域高品质布材上备受认可,近年来,积极推出功能性纺织产品,朝着兼具功能与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下一个新世代纺纤潮流的来临铺路。在这几年纺织展中,公司推出多项功能性纺织产品,如Waterless Eco-dyed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织物、5丹尼超细尼龙纤维、4至7丹尼超细尼龙纤维等,其中,5丹尼超细尼龙纤维已得到The North Face的下单,4至7丹尼超细尼龙纤维,可做成防风、防雨及耐磨的纺品,也吸引了NIKE附属品牌Hurley下单。

4.4、南亚科技——电子通讯行业完整产业链成型

由于台*电子通讯行业的巨大潜力影响,并受到了东南亚以及大陆石化业的激烈竞争的影响,驱动着台塑集团向电子通讯领域转型。在1994年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冲电气株式会社(OKI)签订16Mb DRAM技术移转合约后,1995年3月,南亚科技正式成立,同年4月,与日本冲电气株式会社(OKI)、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三方面备忘录,承接原南亚塑胶与OKI 16Mb DRAM技术案的所有权利与义务。为应对国际化需求,1997年到2003年间,公司转向海外投资,在美国、香港、日本以及德国均成立分公司。

并且在1990年成立的福懋科技,帮助南亚科技做下游IC封装。1996年投资美国创世纪半导体公司,从事半导体设计工作,。由于主要的零件组仍多仰赖进口,于1997年投资了南亚电路板公司,从事生产印刷电路板及铜箔基板等基本的电子材料。同时,在1997年也由南亚在美国投资了南亚科技美国公司,专门负责美洲地区的行销工作。

公司始终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与多国行业巨头合作,不断进行技术研发。1998年和2000年,公司与行业巨头IBM公司签订0.2~0.175微米(μm) 64~256Mb DRAM技术转移合同和0.14/0.11微米(μm)共同研发合同。于2001年,与SST公司签订了0.25/0.18微米(μm)代工及高阶快闪记忆体共同研发合同。2005年,与英国英飞凌签订60奈米共同研发技术合约。2008年,与美国镁光公司(Micron)签订10年50纳米以下制程技术共同研发合约,并且在2013年,公司与8寸晶圆厂资产及营业并积极拓展多元晶圆代工事业,并在2014年出售胜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8寸晶圆厂房及设备。近年来,公司积极经营利基型记忆体市场,专注于低功耗与客制化核心产品线的研发。在制程进度上,更导入20奈米制程技术,致力于生产DDR4和LPDDR4产品。公司长期经营自有品牌,品牌销售占出货量超过90%,其中OEM客户(如联想、宏碁、华硕、HP、Dell等)占75%,且在供货商评比中名列前茅。

纵观南亚科技的发展史,公司以成为最佳DRAM(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之供应商为目标,透过与伙伴们紧密的合作,强化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积极拓展产品多元化,在电子资讯业的领域里,再度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一体生产作业体系。

以上就是台塑集团旗下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