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全国房地产部分指标虽创出新低,但房地产上市公司亏损收窄趋势明显。现在正是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时段,截至7月19日,已有1751家上......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担忧。作为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恒大地产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近期的连续负面报道却让人们开始怀疑其经营状况。这次的立案调查,无疑给恒大地产......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

1.万科地产

成立于1984年,董事长王石,是国内最大专注于住宅开发的企业之一;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于1991年上市,总资产: 16841.96亿元(RMB)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万科

2.中海地产

成立于1979年,董事长郝建民,是国内靠前个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的房地产企业; 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于1992年在香港上市,总资产:10386亿元(RMB)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中海

3.保利地产

成立于1992年,董事长刘平,是国内 中国 股权分置改* 后重启 IPO 后首批企业中的靠前家房地产上市公司。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2006年于上海上市。总资产:14318.39亿元(RMB)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保利

4.恒大地产

成立于1997年,董事长许家印,是中国房地产项目品牌靠前名, 位列“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1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进入省会城市较多的房地产企业,著名品牌。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总资产:17439.97亿元(RMB)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恒大

5.绿地地产

成立于1992年,董事长张玉良, 1992年7月,肩负着建设 城市公共绿地 使命的绿地集团前身——上海市绿地 开发 总公司自此成立。于2015年在上海上市。 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资产:13653亿元(RMB)

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

绿地

6.绿城地产

成立于1995年,董事长张亚东, 绿城已连续5年名列中国 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 TOP10,连续4年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于2006年在香港上市。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总资产:5300亿元(RMB)

绿城

7.碧桂园集团

碧桂园成立于1992年,董事长杨慧研。 2023年8月入选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06位。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 碧桂园集团 总资产:16185.29亿元(RMB)

碧桂园

8.龙湖地产

成立于1993年,董事长吴亚军。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位列第8名。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总资产7745.86亿元。

龙湖

9.招商地产

成立于1984年,董事长孙承铭。 是央企招商局集团三大核心产业之房地产版块的旗舰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国家一级房地产 综合开发 企业,是具备综合开发能力、物业品类丰富、 社区管理 完善的大型 房地产开发 集团。于1993年上市。 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总资产:3920.83亿元(RMB)

招商

10.融创地产

成立于2003年,董事长孙宏斌。2019年中国房企产品力靠前名。2023年7月入选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名第141位。中国物业品质服务领先品牌企业。于2016年在香港上市。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总资产:1069.97亿元(RMB)

融创

A股房地产公司的上半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全国房地产部分指标虽创出新低,但房地产上市公司亏损收窄趋势明显。

现在正是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时段,截至7月19日,已有1751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108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已有65家预告了上半年净利润变化情况。另有34家房地产上下游公司的业绩预告,也披露了营收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情况。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部分数据同比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9.8%,商品房待销面积与今年2月份顶峰相比,已经有所下降,同比增长仍达17%。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是94.06,创出自2016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国家统计局介绍,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105点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点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

除了同比下降的数据,也有一些数据透出暖意。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1%,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9%。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各房地产公司采取了怎样的应对策略?

调整销售策略“保交楼”,整体减亏

今年上半年,上述已预告业绩的65家公司中,净利润下降、增长的公司数量分别是46家和19家,对应比例分别为70%和30%,净利润合计将亏损89亿元至151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这65家公司净利润合计亏损153亿元,今年上半年整体亏损幅度在收窄。65家公司中,有7家净利润亏损可能超过10亿元,其中4家亏损可能超过20亿元,分别是ST泰禾(000732.SZ)、金科股份(000656.SZ)、首开股份(600376.SH)和ST阳光城(000671.SZ)。

净利润向差的公司,多数和房地产市场低迷有关。深振业A(000006.SZ)和天保基建(000965.SZ)的业绩预告均称,上半年,结转项目结算减少,造成利润下降。

部分公司项目毛利率下降。中交地产(000736.SZ)称,交付项目减少的同时,交付项目的毛利率同比下降较为明显,公司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减值迹象。金融街(000402.SZ)去年上半年盈利11亿元,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5.7亿元至8亿元,该公司称,采取了包括调整销售价格在内的多种销售策略,积极促进项目销售,但是公司部分项目毛利率有所下滑,部分项目调整销售价格出现亏损。华侨城(000069.SZ)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16%,该公司同样采取了灵活的销售策略,但结转项目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预计带来部分价值折损。

一些公司费用增加。迪马股份(600565.SH)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4%到83%。该公司称,面对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局面,为全力保证项目交付进度和产品品质,公司尽可能地延后土地款的支付节奏,公司延期支付产生的费用相应增加,致使净利润同比减少。

净利润向好的公司中,有的公司房屋结转面积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如南山控股(002314.SZ)、万业企业(600641.SH)、津滨发展(000897.SZ)和沙河股份(000014.SZ)等公司,业绩预告中将净利润同比增长归结为结转项目增加。

也有去年同期巨亏的公司扭亏为盈。去年上半年亏损23亿元的荣盛发展(002146.SZ),今年上半年预计盈利1亿元至1.3亿元。该公司称,上半年将“保交楼”作为首要任务,实现了重点项目的交付,项目交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其中部分交付项目毛利润较高,从而使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均有所增加,同时公司降费增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间费用同比呈下降趋势。

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龙头保利发展(600048.SH)和万科A(000002.SZ)未见发布业绩预告,但销售情况显示销售面积都在增长。保利发展(600048.SH)上半年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3%和6%。万科A销售额同比下降5%,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5%。

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过得如何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较长,上游的建筑行业,下游的装修行业,今年上半年利润情况怎样?

建设机械(600984.SH)的业务中包括建筑机械租赁业务,此项业务贡献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的90%。该公司去年上半年亏损0.65亿元,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2.2亿元。该公司介绍亏损扩大的原因: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减少,公司新签订单数量增长困难,大量已签单项目因项目原因导致设备不能按期进场,也影响了设备使用率的提升。国内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延续下滑趋势,设备租赁价格处于下行筑底阶段。

宏创控股(002379.SZ)是房地产下游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铝板带、家用箔、装饰箔等,产品应用包括室内外装饰,厂房内外墙装饰,如幕墙板、吊顶。该公司称,今年以来房地产、建筑等主要铝消费领域持续低迷,国内铝加工行业终端需求新订单恢复较为缓慢。该公司主要产品销量、销售价格同比下降,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产品毛利率下降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公司预计亏损4226万元至5490万元。去年同期,公司盈利2192万元。

海螺新材(000619.SZ)主要从事塑料型材、板材、门窗的产销。以产销量计算,该公司在国内、国际塑料型材行业稳居首位。今年该公司继续亏损,亏损额大约450 万元至250 万元,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收窄。该公司亏损原因包括塑料型材销量同比下降。

康力电梯(002367.SZ)预计净利润增长60%至90%,该公司称,房地产政策环境整体延续去年末以来的宽松态势,短期稳市场、长期促转型成为要点。该公司称,竣工因“保交楼”有所支撑,竣工面积同比增长。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各类客户需求,争取重要项目、高端项目,参与“一*一*”建设,营业收入保持基本稳定,受益于主要原材料成本同比回落,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回升。

主营瓷砖的蒙娜丽莎(002918.SZ),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净利润盈利1.68亿元至2.28亿元,与去年亏损4.9亿元相比,实现扭亏。该公司称,经销渠道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基于风险管控策略,公司收缩部分流动性风险较大的房地产客户订单,导致战略工程渠道收入有所下降,通过各项降本增效措施,产品毛利率提高,费用同比下降,利润率提升。

针对房地产低迷形势,监管层相继出台支持政策。

2022年11月,央行和原银保监会联合出台“金融16条”,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风险处置、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16条支持政策,其中两条政策规定了适用期限。

7月10日,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两部门决定,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底。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4期)

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集体大跌

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担忧。

作为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恒大地产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近期的连续负面报道却让人们开始怀疑其经营状况。

这次的立案调查,无疑给恒大地产敲响了警钟。

调查背后肯定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并做出公正的处理。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恒大地产的风波是否会对自己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恒大地产面临着6.3亿的强制执行,这无疑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诸多压力。

恒大地产作为 “恒大系” 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随即出现了大幅下跌。

这也让投资者们倍感忧虑,股价的暴跌无疑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我们更担心的是恒大地产的风险是否会波及到我们的身边。 近年来,房价居高不下,购房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压力。

如果恒大地产出现了经营问题,是否会导致购房者的权益受损,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为老百姓,我们并不希望看到恒大地产出现问题,更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动荡。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肃对待此事,保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我们也呼吁恒大地产尽快解决自身的问题,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 恒大地产作为一家具有影响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市场的信心。

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及其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恒大地产、恒大健康和恒大人寿,遭遇了一轮巨大的股价下跌。

这一连串的事件引发了广大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旗下拥有恒大地产,这个曾经高居中国房地产行业榜首的公司;

恒大健康,专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企业;以及恒大人寿,涉足保险行业。

最近几个月来, 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纷纷大幅下跌, 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造成这一连串股价下跌的原因有多重复杂的因素所致。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遭遇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的限制,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销售和盈利的压力加大。

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市场整体的风险情绪上升。 这对于恒大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恒大集团自身的负债高企也是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过去几年里,为了扩大生态链布局和拓展其他产业,恒大集团大量借债。 随着负债的积累和债务支付的压力,投资者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开始担忧,导致股价持续下滑。

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关注,也牵动着广大老百姓的心。

许多老百姓曾经购买过恒大地产的房屋或者购买了恒大健康的产品,他们对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及自身的利益都感到担忧。 股价下跌对于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财富的缩水。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股市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 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的稳定。当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时,却往往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股市的不稳定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市场信心低迷,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股价的下跌对于老百姓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局势,老百姓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 他们需要理性看待投资风险,不要过于盲目追逐高收益,也要在投资过程中分散风险。

老百姓要增强自身的金融知识,提高投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以便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调查和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

恒大系三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的事件引发了广大老百姓的关注和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 增强金融知识,合理管理自己的投资风险。

以上就是房地产国内上市公司有哪些公司?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